在大家印象中,红军长征的时间跨度长,经历的省份多,且历经过千辛万苦,但都是在国内的地界里活动。

其实,也曾有一支部队出过国,他们在川西迷失方向,甚至一直翻山越岭走到高黎贡山脉,跨过独龙江,到达英属缅甸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好奇的是,这支部队是如何走失的?他们走失后又遭遇了什么?

有文献称,缅甸当地人还曾写过一张纸条交给这支部队,可惜当时没人能看懂,直到他们回到国内,一切才真相大白。

形势严峻,红二开启长征

1935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年,贺龙任弼时决定带领红2、红6军团一同进行长征。

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我军在战略上的主动尝试。

红2、红6在湘鄂川黔苏区深耕的时间不短,已经积累下一定的基础,但总体而言,兵力较国民党相差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时,蒋介石调集了将近十六万军队围剿贺龙的部队。

而贺龙率领的红2军团不到五千人,红6军团更是只有三千多人,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

我军兵力的巨大劣势是长征的原因之一,其二是国民党的力量范围从北至南的力量是越来越强的。

如果我军想要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想要避开国民党的锋芒,就要把进军的路线,划到中国和苏联相互接壤的北方和西方地区。

按照毛主席所想,只要红军能背靠苏联、外蒙,然后在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地区站稳脚跟,进而稳扎稳打地向东边发展,就能和侵华日军相抗衡。

正是如此,红2、红6合为第二方面军开始转移,从湖南的桑植县刘家坪远征至湘黔边境,打算在贵州创建新的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深知长征的重要性,明白战士心中有忧虑,在动员大会上说道:

“光我们二军团就有三个师,又刚建立了红十六师,两个军团都有一万七千人!多了一倍,人民群众支援我们已经尽了全力!他们养不了近两万红军,所以我们要从内线转到外线,打到敌人后方去!”

战士们听后摩拳擦掌,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路。

其中,川西民族地区,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路上集聚最多的路线,也是长征活动范围最广的地方。

在这里,红军长征遭遇到多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路难走,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红军只能选择走雪山草地和山崖高原。

其次,这里存在着苗、土家、白、壮、回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这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国民党的长期宣传下,对共产党并不友好,甚至是恐惧。

原因很简单,蒋介石为了避免我军在川西补充兵员,做了大量污蔑的反动宣传。

川西等边境地区消息封闭,民众的信息渠道有限,分辨不了真假。于是长征红军就真成了让小孩子夜哭止啼的“怪物”。

长征刚开始时,部分少数民族甚至由于对红军的惊疑与恐惧,举家迁入山林躲避。

这也成了贺龙的红2、红6向西北进军川西,完成“打通国际通道”战略的巨大阻碍。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红2方面军里还真有一个团用“肉身”打通国际通道,跨过边境线,窜到了缅甸境内。

一路向西,直至国外

1936年3月,贺龙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果断放弃在滇黔边创建根据地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由于国民党追击得紧,当前位置太过危险;二是贺龙当时打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整合力量。

于是,贺龙带领红二方面军边打边撤,成功甩掉云南军阀龙云的追击部队,并在石鼓渡过金沙江,又翻过一座大雪山到了中甸。

此时,一个难题摆在他眼前。

红四方面军在甘孜等待会合,可红二方面军,被沿路的国民党守军挡住了。

贺龙仔细审视敌我差距认为,这些守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军不可硬拼,只能绕过去。

他将红二方面军再次分拆为红2、红6军团,分别从左右两边从中甸向西康进发。

红6军团进行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遭到什么阻碍,可红2军团却出了些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军团在经过巴塘时,被早有准备的国民党军埋伏,所幸贺龙有所准备,短暂地激烈交火后,大部分红军战士得以通过。

可后卫部队却有一个团滞留下来,陷入国民党重重包围之中。

这支滞留队伍的团长发现被围,没想这么多,一马当先便朝着人少的方向突围。

可正面突围数次受阻,不得已,团长将突围路线改往西南方向。

贺龙得知后面有一个团被截住,万分焦急,连忙带领队伍回头,与国民党追兵交战,希望能解救被围战士。

可这次解围并不成功,敌人的火力非常凶猛,又占着地形优势,再打下去是让战士们白白送命。

贺龙迫不得已让大部队先撤走,派出侦察人员留意这个团的动向。

可惜的是,侦察人员注定是要无功而返,因为红军这支迷失的部队为了尽快摆脱敌人追击,采取夜间急行军向西南走,一下与巴塘拉开很远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又因为是夜间撤离,红军战士们走得匆忙,队伍没有本地人,不熟悉路,只跟着前队走,所以没人辨得清方向。

至于前面带路的负责人,就更慌乱了。

他们一边要注意国民党追兵的动向,避免走错路“自投罗网”,一边又想找一个当地的百姓问路。

可绕开巴塘后,地形变得极其复杂,他们似乎闯进了一片山脉,里面人迹罕至,又是黑夜,根本找不到问路的人。

没办法,战士们只能继续闷着头往里走。

其实,这也是红军战士们长征路上习惯的行军节奏:不问去哪儿,不问会不会回头,只做好自己的任务。

如毛主席“四渡赤水”阶段,将兵力在狭窄的空间内调来调去,但战士和指战员们都没有怨言,坚决执行命令,最后创造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个团的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按理来说,哪怕他们再慌忙,可走进一片重峦叠嶂后,心中肯定会有疑惑。

毕竟,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还是很大的。

团中的领导也知道,他们偏离了大部队的方向。

但现在已经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只能咬牙继续向前,起码要找到一个认路的老百姓,才能知道他们身在何处。

于是,红军战士们一路向西,从川西走到了云南边境,走过贡山县,走进高黎贡山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哪怕队里的红军战士们再路痴,也意识到自己迷路了!

山脉中毒虫蚁蛇众多,而红军战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加上刚刚经过大战,身心疲惫却没有得到休息。

团长明白,若是强闯山脉,势必会造成人员伤亡。

于是,部队开始调转方向,沿着边境线行军北上,此时他们和缅甸的距离仅仅只有一条河,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缅甸的哨卡里燃起的袅袅炊烟。

看到河对岸有人烟,红军团长精神一震,在和其他领导简单商量之后,决定渡河,去对岸村庄休整一番。

缅甸三日游与看不懂的纸条

其实,这支红军部分本有可能发现自己出国了,问题就出在没有语言人才。

当红军战士们走到独龙江时,路过了写着中缅边界的标识牌。

可队伍里没有几个识字的人,看不清界碑上画着的奇怪符号,就这么轻易忽略了。

等到轻松渡过独龙江,来到山寨前,红军团长转过头看到战士们,大声命令:

“所有人,必须整理好自己的衣着,牢记毛主席给红军的指示,不得在老百姓面前抹黑了红军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听后面色严肃,哪怕腹中饥饿,身上有伤,也互相帮忙拍去衣服上的灰尘,扯正衣领,站得笔直。

可红军战士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像山寨一样的小山村并非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而是缅甸克钦邦山寨。

当时的缅甸,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缅甸的上级军官讲英语,老百姓讲缅语。

可不论哪种语言,这支红军部队都听不懂。

当缅甸山寨小队长看到这支红军队伍时,吓了一跳,以为土匪前来劫掠,连忙拿起武器。

但当他看到领头的是中国人长相,身上没武器,脸上不带敌意后,暗暗松了一口气。

小队长又转头望向红军战士们,发现这些中国士兵虽然衣衫褴褛,但却充满精气神,表情中透露着坚毅,这让他更加放心了。

“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中国军队,似乎是迷路了!”

聪明的缅甸小队长心中有了初步判断。

红军负责人举着一只手,来到缅甸小队长跟前,笑着表达了友好,尝试着用川西方言与他交流。

“老乡,我们是红军部队,请问这里是哪里?”

红军负责人叽里呱啦一通,发现对方完全听不懂,挠了挠脑袋,又换成云南方言沟通,依然不奏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小队长听不懂中文,只好示意手下去把军官叫来。

场面一时之间变得滑稽起来,双方没法用语言交流,只好“手舞足蹈”地比划。

所幸,缅甸小队长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通过手势动作明白我方的需求。

但此时,红军负责人依旧不知道对方是缅甸人,只以为这个寨子的人是他们没见过的少数民族。

值得庆幸的是,这处缅甸山寨的官兵和民众都很淳朴。

很快,一个缅甸高级军官赶来,从小队长那里知道了原委。

他同意让红军战士们前往寨里歇脚整顿,还特地派人送来了口粮,方便红军战士们追上大部队。

红军战士们投桃报李,没有打扰村中百姓。

战士们按照平时住在村中的要求,不拿一针一线,不进屋,主动帮助打扫庭院,劈柴火和挑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战士们的这些举动,让缅甸村民们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从未见过有这样的军队,不仅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反而帮他们干活!

也正是红军战士们的真诚待人,缅甸村民们心中原本还有些警惕的心理,彻底转变为热情。

红军战士们在村中住了两天,与村民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临到要走时,村民们还依依不舍,打包一些家中粮食,塞到红军战士们的手中。

缅甸军官得知红军要走,匆忙赶了过来,给团长写了一张纸条。

团长接过写着英文的纸条,困惑地挠了挠头,上面弯弯绕绕的符号,他一个也看不懂。

别说是他了,整个团里也没有一个能看懂英语的“高材生”。

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受到了对方的友好态度,主动上前握手,感谢这两天的关照。

两天休息,让红军战士们一改之前疲惫落魄的形象,重新出发。

在村民的路线指导下,他们很快找到了去甘孜的路。没过多久,这支部队在白玉县追上了正在休整的红2军团大部队。

贺龙得知部队平安归队,惊讶无比,本来听到侦察队伍的来信,他对这支团队能活着突围已经不抱期望了。

没想到,他们竟然真的成功突破了封锁!

贺龙连忙派人询问详情。当得知这支队伍走错路,但意外甩脱国民党追击后,也不由庆幸他们命大。

而那张纸条,也被交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泗淇曾在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过,自然看得懂英文,当他展开纸条后却是一愣,随后摇着头对团长感叹道:

“真行!你们跑缅甸去了!”

“缅甸?我们出国了?”

团长一脸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曲折的迷路经历,竟是让他带着全团人出了国。

当然,更让他惊讶的则是那帮缅甸村民的友好。他本以为那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没想到竟全是外国人。

甘泗淇却并不意外,只是笑着说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要有紧密团结的精神!”

团长深以为然地点头。

虽然国民党的恶毒宣传,将共产党形容成洪水猛兽,但老百姓说到底都是淳朴的。

无论是国内抑或是国外,只要红军战士们现身说法,为百姓利益着想,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就能赢得对方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红军在长征所到之处,不住民房、公买公卖、不拉夫子,哪怕是自己过得再苦,也没有拿百姓的东西,反而为他们排忧解难。

川西的各少数民族,也用实际行动拥护红军。

长征期间,川西百姓们自发为红一、二、四方面军筹集物资,担任翻译,负责后勤甚至受其感召,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他们在道义和物资上支持红军,红军想获得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而这支红军短暂出国的奇妙遭遇,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生死相依”这句长征精神内涵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解放军报,作者:萨苏,《信念如磐永长征》

2.红军长征中一支部队曾到过国外——王雅雄,袁胜

3.长征中到过外国的红军部队——《宁夏党史)2013年第l期)

4.红二、红六军团在“泉城"——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