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2024年是金庸诞辰100周年,金庸以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武侠世界。上周,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剧集《金庸武侠世界》开播,以不同的主角和故事线将金庸作品进行整合,借用漫威超级英雄的布局将金庸武侠“宇宙化”。剧的热播引发广泛热议,让我们重新审视金庸的“江湖”。无独有偶,今年3月,《江湖的倒影:金庸的武侠世界与人生寓言》一书由岳麓书社出版,作家彭洁明对金庸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金庸武侠世界更深层次的大门。6月26日,彭洁明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分享了新作创作历程及与金庸小说的“武侠情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直入坑”

从读金庸到写金庸、讲金庸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与金庸小说的“武侠情缘”,创作这本书出于怎样的缘由或契机?

彭洁明:我跟金庸小说的结缘,始于14岁。当时看了TVB的《天龙八部》,产生了看金庸小说原著的想法,我家附近正好有个租书的店,就花5毛钱租了《天龙八部》第一册,从此就“垂直入坑”了。高中课业紧张,一般都是找假期集中看,一年多才断续看完金庸所有小说。

出于喜爱,接下来十几年时间里,我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反复看了六七遍,这是前期的基础。我是学中文的,硕博方向是古代文学,所以在前期的阅读中,我并没有把金庸小说视为研究对象。最初阅读时是被情节吸引——金庸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脑洞开得特别大,人物非常丰富,对人性的描写也很深入。后来重读时,关注点就不仅是情节了,我很服膺他对人物的叙写技法、他对人性的理解和表现,他对人性的深刻揭露,同时又有一种慈悲。

大概七八年前,我在公众号上写了几篇关于金庸小说人物或情节的解读文字,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我在高校任教,有一次备课的时候,我想到可以跟学生讲一讲金庸小说,于是在“文学欣赏与写作”课里添置了金庸这一讲,后来又开设了一门公选课《金庸小说导读》。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可能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共同爱好,讲故事的同时,我也加入很多自己的心得,这可能对写作也是有帮助的。2020年初,受知乎·盐言故事专栏编辑老师的邀约,我开始在知乎写解读金庸作品的专栏,前后写了近30万字。后来岳麓书社的刘书乔老师找到我,策划推动了这本书的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影”现实

发现金庸宇宙的“江湖规则”

记者:书名“江湖的倒影”有何含义或隐喻?

彭洁明:书名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刘书乔老师想的,期间我们深入讨论过多次,起了不下100个书名,刘老师认为“江湖的倒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表现金庸小说最核心的特质,又体现了我的写作理念。我很认可他的意见,“江湖”是金庸创造出的武侠宇宙、武侠世界一个概括。在我看来,“江湖”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映照,金庸加入了自己戏剧化的阐释,加入了自己规则化的系统,创造出一系列很有个性的人物,去遵循这样一种江湖的规则。这个江湖里有无数传奇、人性的各个方面、人生的各种境况。

记者:您以对金庸笔下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描摹和分析,解读金庸的武侠世界,在您看来,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又启迪或宣示了怎样的“人生寓言”?

彭洁明:我觉得金庸的武侠江湖基本上就是现实人生的一种映照,现实的人生中有什么东西,江湖世界就能映照出什么东西,书名“江湖的倒影”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江湖里倒映出来的是人的欲望,也是人超越欲望,自我完善,追寻“超我”的过程。

我们发现,江湖里的东西是很两极化的,有至善者如萧峰:萧峰手握兵权,身居高位,却不愿以万骨之枯成一己之功,最后自尽于雁门关。这体现了金庸的反战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反战思想:被侵略或伤害的时候可以反抗,但不因欲望的驱使去兴兵。萧峰为了他心目中高于生命的价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金庸给他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最终他选择了人性上的大义。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两难选择,这时最能体现一个人所在意的东西、所追寻的东西,有时候这种选择是非常残酷的。

我们在金庸小说里也可以看到为追寻欲望不惜去破坏一切的恶人,如左冷禅、岳不群,但我们也能看到在欲望和诱惑面前毫不动心的人,如令狐冲、张无忌。所以江湖其实是欲望的一种折射,它会折射出不同的人对待欲望的态度;江湖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的荒野中追寻很多价值的一种折射,人最终是要死亡的,会陷入空无,在这有限的一生之中,我们能抓住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同。我们喜欢的那些英雄人物没有说要追寻什么,但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蝴蝶效应

“金庸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记者:您对金庸其人、其文有怎样的评价?金庸对您影响最深的是哪些方面?

彭洁明:我因为遇到金庸小说时,正是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我的个性、对探索人性的兴趣、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对感情的态度等,很大程度上都跟金庸小说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臧否人物常常“知人论世”,评论文人、文章,很难剥离道德评价的成分。而我特别赞成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作品去认识一位作者。对我而言,作品是怎么样的更重要,我会在作品中了解、揣摩、感受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相信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用心写出来的作品,它放置或融入了作者人格的核心部分,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希望表现我的人格、欲望,以及我对世界的理解。我认为金庸就是这样的作家。虽然他是通过人物和情节去创造一个世界,但这里面无疑有他自己的人格、理想,有他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概括来说,我认为金庸对“仁义”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受儒家影响很深,这既体现在他的人生理想之中,也体现在他塑造的英雄人物身上,比如郭靖、萧峰,都是典型的有儒家情怀的人。但同时,金庸受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很深,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往往会做出一番大事业,但往往是无心而成,最初的出发点也许只是做个好人,并没有对名利的追求,似乎是被命运推到了这一步,这就有点道家的无为思想了。

金庸又不会让他的人物永远“在场”,虽然他的人物在江湖中总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万众瞩目的核心,但他们经常在自我完成之后就退出江湖,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金庸一个很核心的理念的体现,金庸认为人格建构是需要在自我和外界的交互中完成的,但他很介意、很警惕一点,就是权力和欲望对人性的异化,这在很多正反面人物身上都有表现,例如慕容复、林平之。这方面金庸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他让我相信,人性的边界是值得追寻的,他拓宽了我对人性边界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人生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