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

前言

毛主席纪念堂庄严肃穆,自1977年9月9日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

在这几十年中,纵使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天安门广场上,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断过。大家从来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对新中国的贡献。

不过,当初纪念堂从选址到建造,都经历了很多波折。

纪念堂选址争议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哀思如潮。与此同时,毛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毛主席生前曾有过三条约束:第一就是不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地名;第二就是不准祝寿;第三就是遗体进行火化,毛主席曾带头签字。

但是,毛主席去世后,很多人都希望将他的遗体保下来。因为,亲眼见过毛主席的人并不多,保存下来,就能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去世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再三请求下,中央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讨论。最终,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决定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答复,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毛主席的遗容。

于是,中央决定为毛主席建立纪念堂。并让谷牧出任保护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任。

随后,全国各地数十名有声望的建筑师、设计师以及工人代表等,汇聚北京,开始陵墓的选址与设计工作。

为了选择合适的地址,专家们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北京很多地方,先后对香山、景山、北海等十多个地点进行勘察。

起初,很多专家都觉得,毛主席为新中国操劳一生,南征北战,现在他去世了,应该给他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他安息。为此,他们设计出了“水上日出”的方案。

此后,专家们先后来到中南海、北海等地,寻找合适的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牧

但是,考虑到中南海是全国最高领导中心,以及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活动场所。如果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这里,以后每天都会有很多群众,前来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这样就会影响到党务与国务活动。所以,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

随后,北海、颐和园的方案,也被否决了。因为,这里是群众假期休息、放松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建在这里,与整个环境氛围不太相符。

景山的方案是,在那里掏个洞,南北打通,将纪念堂建在景山的肚子里。然后再在山巅搭建一个高塔,塔尖闪出红星的光芒。

这样一来,人们站在景山主峰的万寿亭上,不仅可以环视整个北京城,有较好的游玩体验,还能在这里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有专家表示,这样做可能会破坏景山的景观。而且,对面是故宫的护城河,如果参观的人多了,也站不开。另外,这里比较偏僻,也不太方便。

当时,很多人比较看好香山。毛主席曾在这里居住过,还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确定了建国大计,还发表了一系列纲领性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山

但是,香山虽然山势险峻、气势开阔、环境幽雅,但距离北京城较远,群众瞻仰不方便。

另外,还有人提出在天安门前建毛主席纪念堂。

但是,这里空间有限。如果建在这里,不仅影响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还会造成这里的交通拥堵。

还有一个方案是天安门以北。

这里虽然不涉及房屋拆迁问题,还有现成的树木可以利用。但是,毛主席纪念堂会被隐藏在古建筑群中。而且,还会被高大的天安门挡住,广场上的群众根本看不到。所以,天安门以北似乎也不太合适。

就在选址工作陷入停滞时,中央正式宣布,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将会移入纪念堂内,让群众瞻仰。

这一消息,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反响,大家都非常关注,毛主席纪念堂何时才能完工,大家何时才能实现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愿望。

大家对毛主席都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上毛主席刚刚逝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想要再看看毛主席。所以,瞻仰毛主席的愿望,非常迫切。

为了推进选址工作的进展,谷牧、顾明在进行过多次现场勘察后,召开座谈会,与众多专家一起谈论选址与设计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

但是,选址问题还是迟迟定不下来。此时,顾明用毛主席怀念杨开慧的一首诗,启发了大家。他说:

“毛主席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烈士们到月宫里,吴刚捧出桂花美酒,过着寂寞生活的嫦娥也万分激动,在碧海青天舒袖起舞……”

听到这话,大家豁然开朗。

起初,由于大家的心情都比较沉重,所以提出的方案都过于沉重与肃穆,大多都是陵墓形式,墙上还没有窗户。

听了顾明的话,大家终于摆脱了悲哀的调子,决定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大家觉得,毛主席伟岸的身躯,应该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

毛主席生前,就一直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他很喜欢走到群众中,倾听群众的声音。

毛主席亲民、爱民,心里永远惦记着人民。他曾在武汉蛇山与小贩亲切交谈,曾在河北与牧羊人亲切交谈,曾在南京郊区,与广大农民群众在一起,发出阵阵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群众在一起

所以,人民由衷的爱戴他,并发自内心的喊出“毛主席万岁!”。

于是,众人决定,将毛主席纪念堂,修建在天安门广场上。

毛主席坐像争议解决

这一方案上报中央,获得同意后,中央经过讨论,很快作出指示: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

经过商议,纪念堂的具体位置,最终定在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等距各200米。

而关于纪念堂的建筑形式,很多人为了体现出毛主席的伟大与崇高,设计都偏大。而南京工学院的杨庭宝教授,给出的方案是50米见方的建筑。

杨庭宝提出的正方形形式,造型整洁简单。同时,这种对称的建筑,给人一种稳重平衡的感觉,与庄严肃穆的效果。

所以,大家最终在杨庭宝教授方案的基础上,画出了纪念堂的草图。

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23日下午5点,指挥部将为纪念堂奠基石雕刻“奠基”二字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的老工人,顾士元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庭宝

得知是为毛主席纪念堂雕刻奠基石以后,对毛主席有着深厚感情的顾士元先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一整夜都俯身在光洁的花岗岩上面,进行精心的雕刻。

第二天黎明的时候,顾士元先生顺利完成了“奠基”两个大字的雕刻,以及12个小字的雕刻工作。

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隆重举行。

参加奠基仪式的有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其他各界代表、参与施工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共计8000余人。

下午4点30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

华国锋在仪式上发表完讲话后,带着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相继走到插在土中的奠基石附近,用铲子挖起一小撮黄土,虔诚地撒在奠基石上。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非常熟练地拿起铁锹,三两下就将奠基石盖了近一半。

此时,陈永贵还舍不得放手。但是,看看身后还有不少人正等着盖土,陈永贵只能放下铁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

随后,一支精神抖擞的建筑工人队伍,来到天安门城楼前,仰望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双眼满含热泪,举起右手,庄严的宣誓,喊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毛主席,我们要让全国以及全世界的人民,早日瞻仰您的遗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铭记您,以及您的丰功伟绩!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您建造纪念堂……”

最终,经过工人们如火如荼的工作,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就顺利竣工(1977年5月4日)。

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大厅正中,有一个3米多高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雕像呈现出来的毛主席,静静地坐在沙发上,面带笑容,非常慈祥,就像是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毛主席形象一样亲切、鲜活。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雕像,我们差点看不到。

当初,接到设计任务后,雕塑工作者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创作出了100多件毛主席雕像的设计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雕像

这些雕像中,毛主席形态各异。有站着的,有穿着军大衣,手指方向的,还有不少是坐着的。

另外,在坐着的雕像中,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坐在沙发上,有的坐在木椅子上,还有的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

坐姿方面,很多都是双腿放平,只有一个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那个雕塑上,毛主席随意地翘着二郎腿。

经过研究谈论,大家觉得,毛主席站着的雕塑,如果放到广场上,是比较合适的。但是放到大厅中,还是坐着得比较合适。

于是,在第一轮的审稿中,毛主席所有站着的雕像,全部被否定。在剩下所有坐着的雕塑中,那个翘着二郎腿的雕像,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这个雕像,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叶毓山设计的。刚设计出这个方案时,还有很多人嘲笑叶毓山太不严肃了。

但是,叶毓山本人觉得,毛主席在沙发上,左腿翘在右腿上的形象,鲜活的表现出了,毛主席作为领袖,那种亲切、慈祥、自然的神态。

最终评选时,是在叶毓山的那个翘着二郎腿的雕像,与另一个放平腿的方案中选择。当时,国务院副总理亲自主持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毓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副总理宣布,叶毓山的方案被选中。

因为,大家也觉得,翘着二郎腿是毛主席的常态,主席平时最喜欢这样坐在沙发上,与人亲切的交谈。这个方案更加真实。

确定方案后,雕刻工作者便开始细心雕琢。为了让毛主席的形象能够形神兼备,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才华,都奉献了出来。

最终,这座雕像于1977年8月10月完成,并且非常成功,看上去栩栩如生。

后来又有人提出,交叉腿的坐像虽然更加生动、亲切,但是与纪念堂整体肃穆的氛围不协调。

而且,纪念堂开放后,全国人民以及国外的元首和其他外宾,都会来纪念堂参观。交叉腿的坐像,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不太合适。

中央政治局常委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重塑一尊毛主席放平腿的坐像,将之前的那个翘二郎腿的坐像换下来。

当时,韩福裕是纪念堂雕塑创作组的办公室主任。接到这个命令后,韩福裕觉得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福裕

因为,那个汉白玉坐像有好几吨重。如果施工,就必须要用大吊车,而且还要拆门破墙,中断群众的瞻仰活动。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韩福裕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数天的苦思冥想,韩福裕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毛主席的坐像周围,放上鲜花,将毛主席雕像交腿的部分遮住。

这样一来,人们仿佛看到毛主席坐在花丛中的样子,有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感觉。

一天,邓小平正好要来瞻仰毛主席的遗容,韩福裕得知后,事先让人在毛主席交腿坐像的周围,放了好几层鲜花,遮住交腿的部分。

当邓小平向毛主席坐像三鞠躬后,韩福裕来到邓小平的身边,将自己的想法,详细汇报给邓小平。

邓小平一边听韩福裕的汇报,一边看毛主席的坐像。经过几分钟的短暂思考,邓小平高兴的说道:“这个效果不错!行,不必换了!”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拍板下,毛主席那个亲切的交叉腿坐像,永远地保留在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大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

人民永远怀念您

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的当天,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在纪念堂北大厅举行。

当时,叶剑英主持了大会。叶剑英于下午三点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肃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东方红》。

随后,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等人,在肃穆的氛围中,先后来到毛主席的坐像前,敬献花圈。

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进入瞻仰大厅,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并向毛主席的遗体鞠躬致敬。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成,让广大群众有机会瞻仰毛主席,学习与参观领袖的思想与业绩,感悟他的人生风采与人格魅力所在。这是无数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却有一些谣传,称毛主席纪念堂要被拆除。

针对这些谣言,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作了明确的表态。邓小平说:

“我不赞成把它改掉。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就不见得妥当。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琳埃娜·法拉奇与邓小平

与毛主席纪念堂一样,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像,也永远不会被摘下来。

1980年8月21日,法拉奇走进中南海邓小平的办公室,她直接问邓小平:“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没有一丝犹豫,干脆的回答道:

“永远保留下去!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我们永远将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会永远纪念毛主席。自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有44年的时间了。

在这几十年中,纵使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天安门广场上,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到今天一直没有断过

大家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对新中国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像

最后,用邓小平对毛主席的评价,作为结语: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经历过无数次悲惨的失败。难道不是毛泽东思想才使约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在1949年获得全国解放,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吗?这一系列伟大的胜利不但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