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会遇到

有关于“高山流石滩”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什么是高山流石滩

高山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地貌景观。

 【地貌地理】奇特的地貌——高山流石滩,新教材知识精讲,喀斯特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地貌地理】奇特的地貌——高山流石滩,新教材知识精讲,喀斯特地貌

视频来源:中国数字科技园,仅供学习

02 高山流石滩的分布位置

高山流石滩通常分布在冬季最低雪线夏季最高雪线之间的斜坡地带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高山流石滩的形成条件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1、岩性坚而脆,并存有裂隙。

2、要有水分存在,并能够渗透进裂隙。

3、强烈的昼夜温差,气温在0℃上下持续波动,发生冻融作用(风化作用)。

4、发生重力与潜流搬运,并在地势平缓地带发生堆积。

04 高山流石滩的成因

在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岩石产生热胀冷缩的物理风化作用后,崩解破坏,形成大小不一的碎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碎石受到搬运作用(重力、冰川融水、冰川等),随着山坡缓慢移动,并在山坡平缓处堆积,形成了扇形岩屑破或岩屑丘,便是高山流石滩。

05 高山流石滩上的植被

高山流石滩上的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

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植株低矮、根系发达等特点,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

从外观上看,流石滩植物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为了尽力传播花粉,植物花色艳丽,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的天堂。

高山流石滩上的典型的植物代表为塔黄,其生长缓慢,15至45年才会开一次花,但其根系非常发达,最长的可以达到两米,水土保持作用遥遥领先于其他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例题一:在横断山区贡嘎山的高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会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流石滩地带有一类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看上去,像是一团白色的茸毛球。下图为高山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下列与贡嘎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 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

B. 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C.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D. 冰川搬运堆积

(2)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且东坡低于西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势坡度

(3)下列关于流石滩典型植被之一的三指雪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茸毛有利于反射多余的太阳光

B. 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

C. 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

D. 白色茸毛有利于吸引昆虫,利于传粉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小题1】C 流石滩是强烈的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冬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了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高山冰雪融水汇成河流时,移动速度较快,物质堆积后,不再移动,A项错误;风力吹动的岩石,移动速度快,风力侵蚀作用强,岩石形成风蚀地貌,不是缓慢移动,B项错误;冰川搬运堆积地貌可能形成在山麓地带,D项错误。故选C。

【小题2】B 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雪线下部,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的实质是雪线位置的差异。贡嘎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容易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使山坡高段最低温度升高,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导致流石滩位置东坡明显低于西坡。故选B。

【小题3】D 三指雪兔子的白色茸毛因其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低、隔热、吸水的特性,可以反射多余的太阳光,保温和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而白色茸毛不会吸引昆虫,D项错误。故选D。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说明“红石滩”景观的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识别喀斯特地貌,说明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

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说出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区。【地理实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清单一 喀斯特作用

一、喀斯特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1.概念: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Ca(HCO3)2===CaCO3↓+CO2↑+H2O

2.影响因素

岩石

可溶性

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有石灰岩等

透水性

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

溶蚀力

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等的数量

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等

二、桂林山水的发育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岩石条件

石灰岩广布,并且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

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水文条件

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漓江纵贯南北

生物条件

植被茂盛

知识清单二 喀斯特地貌

一、地面喀斯特地貌        如云南路南石林

1.主要地貌类型: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峰丛、孤峰等。

2.形成: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叫溶沟,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叫石芽。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叫石林。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峰林,单个孤立山峰叫孤峰。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的叫做峰丛。

二、地下喀斯特地貌

1.主要地貌类型: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2.形成: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叫做石钟乳;由碳酸盐沉积形成的不断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叫做石笋;当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石柱。

桂林

地形:桂林地处山间盆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漓江纵贯南北。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红壤。

峰丛与峰林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务清单一 桂林山水的发育条件

情境探究

[情境]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究] (1)分析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典型的原因。

(2)概括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

从岩石、气候、水和生物角度去分析。

提示 (1)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的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多,喀斯特作用强,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

(2)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溶蚀力、流动性强;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素养凝练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影响

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养应用

例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尝试自解]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喀斯特地貌

图像信息

图1:山峰林立;图2:地貌类型界限以西等高线延绵曲折,地貌类型界限以东等高线闭合,呈同心圆状分布;有间歇河(又称季节河,是仅在雨季或暴雨后才有水流的河流)

[思维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答案] (1)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2)石灰 较高 充沛

任务清单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情境探究

[情境] 2016年11月,陕西汉中发现了超大规模天坑群,成为我国分布最北的天坑群。下图为塌陷型天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究] 描述塌陷型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提示 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溶洞,后来溶洞上方岩层多次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素养凝练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养应用

例2: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解析 喀斯特洼坑的形成是由小变大,由地下发展为露天。②图在地下形成小的溶洞,①图地下溶洞变大,④图溶洞顶部坍塌,③图喀斯特洼坑形成并扩大。

[尝试自解] ________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

图像信息

①图地下溶洞变大,②图在地下形成小的溶洞,③图喀斯特洼坑形成并扩大,④图溶洞顶部坍塌

[思维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答案] B

课堂小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点必背

1.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2.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3.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

4.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课堂学业达标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完成4~5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该版面喀斯特地貌为(  )

A.石芽 B.石笋

C.峰林 D.孤峰

5.古诗词中对该地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下图示意我国某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

(2)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学原理解释此俗语。

参考答案

1.A 2.D 3.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有钟乳石等,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4.C 5.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群山连绵,为峰林地貌。第5题,桂林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6.答案 (1)该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广,可溶性、透水性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水的溶蚀力、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纬度较低,温度高,地表水蒸发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地表水相对不足,因此有此俗语。

解析 第(1)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岩石类型、气候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地貌特征,从地表水下渗、蒸发、工农业需水量方面分析。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