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新一期开播,在上一期汪苏泷靠一首《傻瓜》重回统治区并成功晋级。#汪苏泷 又好听了#冲上热搜,“这期汪苏泷的热搜到底是好听还是难听”,甚至成了《歌手》的热梗之一。

作为节目中的“小字辈”,汪苏泷这次参加《歌手》,简直就像来“渡劫”。#好听#和#难听#的相关话题交替在热搜榜单上出现,汪苏泷的排名也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他本人则从“破碎小狗”一路进化出强心脏,已经能边看热搜边调侃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虽然在节目中被前辈们“压着打”,节目外的汪苏泷好感度却不降反增,好像观众对他特别偏爱一样。在第七期节目播出后,在#汪苏泷 好听#的话题下,有观众表示“这次泷泷走不了了,还是希望他能多留几场”。

不止如此,冷眼发现汪苏泷就像“综艺润滑剂”,可以丝滑地融入不同类型的节目中,而且观众反馈都还不错。作为曾经的Q音三巨头、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他是如何完成“综艺重生”的呢?让我们从《歌手》聊起。

汪苏泷的《歌手》历险记

汪苏泷的《歌手》历险记

别人来参加歌手是比赛的,而汪苏泷却像是来“大冒险”的。

第一场比赛,汪苏泷本着走出舒适区的想法,选了一首观众并不熟悉的歌,结果拿下全场第四。其实这个成绩对于他而言还算不错,仅次于海外选手和乐坛前辈那英,但观众对此却并不满意,戏称这是“矬子里拔将军”的结果。

或许是看到第一期唱情绪丰沛的“大歌”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第二期节目中,汪苏泷又选了和自己的音域并不贴合的《血肉》,并且来了段有点尴尬的“诗朗诵”。结果表演结束还没公布结果时,观众就把#汪苏泷 难听#刷上了热搜,而那一期汪苏泷排名第五,堪堪与淘汰擦肩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歌行不通,就换个新鲜的。第三期的《蚂蚁筑起高塔》属于实验性歌曲,本来受众就不多,更别说在竞技舞台上表演。果不其然汪苏泷的排名继续下滑,卡在第六差点要和《歌手》说再见,而那天晚上,网友玩梗似的刷起了#汪苏泷 破碎感#。

到了第四期终于选对了歌的汪苏泷总算来了次翻盘,拿下全场第四的同时,热搜上出现了#汪苏泷 好听#的词条。

从热搜词条变化不难发现,大众对于汪苏泷的情绪,是一条U形曲线。从难听到好听的词条更迭背后,是从嘲讽到怜爱的态度转变。大众的情绪之所以出现这样极与极的变化,一方面与汪苏泷本身的特质有关,我们后文再详细分析;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节目中的成长线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我们总说综艺是“艺人整容院”?因为综艺的人物成长线能够让我们看到艺人不同于营业模式的,有血有肉的一面,而这种成长与变化,就像剧集的起承转合一样,又势必会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建立感情纽带。

汪苏泷的《歌手》故事线,可以说是十分丰满。

第一期关于汪苏泷的部分中,冷眼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选曲理由的阐述——《想到我们》是一首新歌,观众不熟但没关系,因为上这个舞台就是要突破的。虽然这首歌的舞台表现确实没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但却给出了人物动机:汪苏泷来参加节目是为了走出舒适区,而不是单纯为了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因为淘汰赛制的存在,汪苏泷始终面临两难选择:坚持做自己可能会被淘汰,只有留下来才能让观众看到更多可能性。

于是人物动机与节目规则又带出了这条成长线的看点:寻求突破、甚至逆观众审美而行的汪苏泷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自我突破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平衡点。他能不能最终获得观众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第一期的成长故事可以被概括为“一盆冷水”,那么第二三期的成长线,冷眼愿把他们称为妥协与摇摆,向大众偏好妥协,但这种迎合适得其反;想另辟蹊径靠小众突围,却不得其法。

观众对汪苏泷的批评达到了顶点,也埋下了触底反弹的种子。在关于#汪苏泷 难听#的讨论中,就有人提到他的长板不是唱,而是编曲和以情动人。第三期的成绩虽然依旧不佳,但也有人指出,《蚂蚁筑起高塔》的编曲是节目中最出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跌至低谷,找到长板,浴火而生。低迷了整整三期后,汪苏泷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第四期凭借《雨天雨天》拿下第四名,排名甚至超过了大前辈那英。而到了第五、第六和第七期,#汪苏泷难听# 和#汪苏泷 好听#交替冲上热搜,这一次汪苏泷不再对结果患得患失,他全盘接受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从崩溃破碎到释然享受,汪苏泷迎来了排名与口碑双翻盘,这条成长线也迸发出了弧光,人物完成了成长。

为何人人都爱汪苏泷

为何人人都爱汪苏泷

如前文所说,汪苏泷的口碑翻盘除了得益于节目成长线刻画,和他自身也有很大关系。冷眼觉得,他是那种“润滑剂”风格的艺人,所以能够无缝融入不同类型的节目。

他在节目上的风格,是润滑剂式的。

东北出身的艺人,自带口音buff,再加上汪苏泷那张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这种的反差感,让他一张嘴观众就控制不住想笑。尤其是在录群像慢综时,一个汪苏泷慢慢影响着大家都说东北话,好笑程度更翻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歌手转型的综艺人,汪苏泷在各种节目上的表现不输喜剧人,但他那种搞笑风格既不同于相声演员的三翻四抖,也不像新派喜剧人的段子与冒犯,他就像是学生时代,班里那个说话特别幽默的同学,说出来的话没有什么理解门槛,也不需要什么知识储备才能get深意。而且除了搞笑,他也很会说走心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桃花坞》里,汪苏泷的身份从650的汪台长到桃花坞的摄政王,他也经常借着摄政王的身份“狐假虎威”。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源自生活本身的搞笑,很自然但观众也很容易就get到。

汪苏泷与其他嘉宾的相处方式,也是润滑剂式的。

很多观众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很多节目里都有汪苏泷,但这么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的他却不招人烦。冷眼发现一方面,汪苏泷选择的节目都是适合自己的,比如发挥长处的音综,或者不需要激烈对抗的慢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是他的处事方式让人觉得舒服。很多喜剧人搞笑起来就忘记了分寸,自己在兴头上说话口无遮拦,甚至无意中伤害到其他嘉宾,这一点在韩综中特别明显,几位有名的gagman大哥,包括刘大神在内,都有这个问题。

但汪苏泷却属于有分寸地搞笑。他其实是个观察力很敏锐的人,知道会让对方不舒服的点在哪儿,所以很多互动都是点到即止。像《桃花坞》这样一个社交试验场,总是免不了出现碰撞,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局面,汪苏泷则经常充当这种场面中的润滑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姐为什么在录制中越录和汪苏泷越亲,就是好几次尴尬局面都是汪苏泷出来打圆场解围,到了后期丹姐有时候说话稍微过火,汪苏泷一句“妈妈”,场面就立刻平静了下来。作为艺人来说,在节目中很多言行都会被放大,有汪苏泷这样润滑剂似的伙伴在旁边,对于其他嘉宾而言,是件好事。

在有大前辈的综艺中,汪苏泷也很懂分寸感。记得去年《声生不息·家年华》播出,乐坛老中青三代云集一堂,其实节目中有不少汪苏泷的熟人,以他的搞笑天赋这种场面他也可以自然地跟大家聊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汪苏泷选择安静如鸡坐在一边,把场子让给前辈们,这就让观众的观感很好。国人还是很看重尊重前辈这件事的,很多时候艺人在节目上让人觉得“烦”,不是他们的表现有多不得体,而是他们凸显自我的场合不对,特别是有大前辈在场的情况下。

而且有时候静下来反而更有节目效果,《声生不息·家年华》第一期播出,汪苏泷坐在角落里不肯多说一句话,为了避免和前辈social时尴尬,带着几个同龄朋友去倒水干活等,都成为了那期节目的名场面,被观众所讨论。

面对着观众的批评,汪苏泷的反馈还是润滑剂式的。

换作任何一个人,在自己表演结束后看到#难听#这样的词条,可能都难以维持体面,甚至会立刻找机会反驳为自己辩解。但面对观众的批评,汪苏泷没有选择和大众情绪对着干,而是任舆论发酵,用新的舞台来证明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的好恶其实没有那么莫测,越是对着干越会引发观众的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相反不做解释或者适当“示弱”,反而会引起观众的怜爱。加之汪苏泷本来在有大众好感度基础,只要作品水平上来了,口碑也就能跟着翻盘。

作为歌手转型综艺人的代表,汪苏泷的顺畅转型是存在可复制与借鉴性的。冷眼也相信,经历了《歌手》这次大冒险,汪苏泷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好,也会有更多节目对他抛出橄榄枝。

因为老油条易得,而润滑剂不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