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来到第五个年头。这个“圈”,以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6.5%的经济体量,“圈住”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力。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6月24日至28日,四川重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开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并在成都召开座谈会。

从重庆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海辰储能科技公司,到四川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迈克生物公司,人大代表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议,在探讨中碰撞火花,在交流中凝聚共识。见发展、找问题、谋未来,联合调研为“双城记”向“新”协同谱新篇。

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

做强川渝产业集群

重庆长城汽车热销海外的品牌欧拉车型,动力来自蜂巢遂宁工厂生产的锂离子电池;重庆大学探索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移转化,在四川成立了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京东方在川渝地区共投资建设了三条先进的柔性半导体显示面板生产线,进一步打造全球领先的柔性半导体显示产业集群……调研走访中,川渝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让人大代表们看到了做强区域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川渝地区要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必须把协同发展放在竞争之前。川渝两地区完全可以在显示、汽车、电子信息包括未来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方面的创新和产业投资等方面协同,并共同出台差别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安斌认为,两地应打造川渝地区重点产业链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京东方成都工厂,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在京东方重庆工厂,全球首发的三百色域切换显示技术,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数据显示,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30%,是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柔性显示产业最大集聚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重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京东方成都工厂调研

协同发展的抓手在于建立协同创新的共同体,激发创新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曹清尧以川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为例,解剖麻雀、查找问题,认为制约因素还在高新技术,建议加大川渝地区汽车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技术入股力度,鼓励科技成果共享,把主导产业做强做大。

“川渝在跨区域、跨领域、上下游协同创新上还有待优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遂宁市长刘会英注意到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企业科技创新尝试成本较高,缺乏转化创新成果的中试熟化平台。虽然遂宁正加快打造成渝“双圈”中试基地,但行业领域、区域等覆盖面仍不足,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距离更远、成本更高的试错方案。

因此,刘会英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川渝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分行业、分领域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提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会,跨区域整合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资源,协同攻关共性技术难题,切实解决企业个性技术需求,同时加大川渝地区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力度,鼓励各地共建共享共用中试研发平台,帮助更多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能力。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热议进一步创新制度,优化合作机制,就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双方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协同监督和调研,助力发展能级和发展质效整体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重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遂宁调研

同心同向

助力成渝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印发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两地共建重点实验室、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等指导文件,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0项,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3万台(套),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取得诸多成效。其中,四川省截至去年底有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万家;重庆市截至上月底有高新技术企业7600多家、科技型企业6.3万家。

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专题调研既给地方提供了一次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难得机会,也为代表们搭建了一个依法履职、建言献策的宝贵平台。

两地代表加强互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历年达成共识、加深合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去年的联合调研成果,今年全国“两会”上四川、重庆两省市代表团提出“关于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的建议”,得到国家高度重视,目前正由交通运输部会同水利部、国家能源局、长江三峡集团、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办理。

此次聚焦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活动,在加深合作的协同之路上更进一步。据悉,此次专题调研成果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川渝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档升级,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