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物神经紊乱,一般都有少阳证。

只要见到“毛悴色夭”,气色很差,尤其整个气色含而不露,一定有少阳证。

如果是眼神呆滞,那更麻烦。

这病,再往后走,就是三阴证。

到了厥阴证,是里虚导致的不足。判断的依据,在于脉象是否有力。
单纯的少阳证,就是不通畅,既有升不上去的问题,也有降不下来的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一个多一点,就看症状表现了。
往太阳证偏一点的,有桂枝汤的合方,往阳明证偏一点的,有白虎汤的合方。
甚至以这个指导思想创出来的后世方,不用柴胡,也一样可以解这个病,比如温胆汤,比如升降散。

少阳,是身体正邪相争的时候,这个阶段能维持好多年。也是从这开始,生病就影响心情了。

所以就会有心烦出现。

正邪相争,是敌强我弱,敌弱我强,好一阵坏一阵。

正气足,就焦躁,正气不足,就抑郁。

有心人应该记得,我们之前还说过,植物神经紊乱,是虚劳在前,神伤在后。

虚劳,我们讲过不少,简单说就是太虚了,至于为什么虚,原因很多,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就不展开说。

总之太虚了,身体就无法合成神经递质、各类激素,再严重的话,就要往抑郁、焦虑那边靠。

盗汗、容易醒、容易惊吓,这也算是轻的。

很严重的,我们也见过,整夜失眠,神经系统崩溃,免疫系统崩溃,消化系统崩溃,身上到处发炎。

都是挑些重要的器官来发炎,比方说肺,肾,扁桃体,淋巴结,体重一下子掉好多。

不知道的,以为真是得了什么绝症。

这病瞅着很复杂,都觉得粘手,有涉及到少阴的,心肾不交,水气凌心之类。

阳明的,胃返流等。

厥阴的也有,比如肝郁化火,肝气上冲。

植物神经紊乱,是既不能补,也不能泻,既不能用热药,也不能用寒药。

难点在哪?

难在:

脉搏时而显得浮起,时而不显,有时身体会感到寒冷,有时则不然。

时而有食欲旺盛,时而则毫无食欲。

精神状态亦是如此,时而困倦,时而清醒。

腹部的不适感也时有时无,腹胀的感觉时而强烈,时而则消失无踪。

小便的颜色时而黄亮,时而清澈。

大便的状态则可能时而干燥,时而稀薄,甚至有时先是干燥后转为腹泻,或是几天腹泻后转为便秘。

舌苔,时而全白,时而偏黄,还可能黄白相间。

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更是千差万别,有的人感到背痛,有的人则是腹痛,有的人是胸痛,还有的人则感觉身体并无疼痛之处。

中医圈里,有个说法:

判断一个中医大夫的辨证水平,就看他能不能识别出少阳病。

评估一个中医大夫的治疗水平,要看他能不能治好厥阴病。

植物神经紊乱,很多人是少阳、厥阴挂一块了,没弄懂伤寒论的中医,基本无解。

要是不用六经辨证,只靠脏腑八纲来辨证,那可真头大了。

又热又寒,虚实交杂,还有气滞血瘀、痰饮水湿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看脉象吧,感觉啥也看不出来。再看看舌头,又跟脉象对不上。

阴虚还是阳虚?寒还是热?滋阴还是降火?补阳还是干啥?

实在不行,要不直接补个肾算了?

那可真抓瞎了。

因为这病,就怕补。

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虽然多,但是基本都是功能性问题。

你记住,功能性问题,在少阳。

少阳厥阴,只能用六法里头的“和”法,除此,别无他法。

所以,解法就是:

用小柴胡,少阳转太阳,从表解。

用大柴胡汤,少阳转阳明,从便解。

也有通少阳胁下后,正气不阻,卫气循六阳经,和解。

如果说的这些,你都不懂,就从小柴胡开始试。

治疗这个病,可以用小柴胡系,倒不是说小柴胡汤本身有什么杀菌作用,而是小柴胡的这个组成,有帮助人体免疫系统的效果。
小柴胡里的生姜大枣炙甘草,就是干这个的。
如果有里虚不足的,就用柴胡桂枝汤,再加桂枝芍药进来。
如果问题发生在阳明系统传到少阳出现柴胡症,该用大黄还是得用,就变成了大柴胡汤。
最后是得屎而解,这是人体恢复正常的一种表现。

把小柴胡的加减法理一遍:

柴胡要量大,为什么要量大,三焦庞大,量小根本无法通达全部的三焦。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扰心不扰胃,瓜蒌清膈,去阳明药。

渴者,去半夏,再加人参、天花粉。人参为补液为主,用麦冬也比党参好,天花粉吸液,半夏消液。

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苓桂枣甘汤治奔豚欲发,牡蛎除拘缓。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有水饮,加白芍,茯苓也主降。

不渴外有热,去人参,加桂枝,有表邪无内热。

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还有血弱气尽,也是小柴胡主之。

灵活组方,达表通里,才是植物神经紊乱的处置智慧。

少阳证,在伤寒论里,是各种柴胡汤。但是有很多人,他是用不了柴胡的。

所以,少阳证,还有不同,你看:

少阳证,在伤寒论里,有各种柴胡汤。

在温病论里,有蒿芩清胆汤。

这都是治少阳证的,区别又在哪里?

蒿芩清胆汤,是湿热郁阻少阳。

柴胡系列的方,是热,或者寒郁少阳。

药都可以归少阳经,但是处理的邪气不同,用药也就不同。

蒿芩清胆汤,是怎么说的来着?

蒿芩清胆竹茹珍,枳壳用生合二陈,方内更加碧玉散,既清相火化痰凝。

重点在于四个字:

湿遏热郁。

湿郁热于少阳,病根本是湿,那么既能除湿又走少阳经的,就是青蒿了,当然君药用青蒿。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用药习惯的问题。当年南方习惯用青蒿代替柴胡,也和南方湿热有关。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用在植物神经紊乱,这个没问题。

但要方证对应,问题在哪儿?

伤寒论里的六经辨证,六经只是病位,尤其是一个“少阳病”,而不是病性。

其他经病相对还好,太阳病能分个中风伤寒等,少阳病没分那么细致。伤寒论里讲的更多的是寒邪发病产生的各种变化,到了少阳,有了郁热,用小柴胡汤。

也就是说,小柴胡汤的柴胡黄芩清的是少阳郁热,寒郁或者是气郁。

而对于有了湿邪这种相对有形的邪气,只清郁热,不祛邪是不行的。

所以小柴胡汤里,除了柴胡黄芩,配伍是半夏参姜草枣。

而蒿芩清胆汤里,配伍了很多青蒿竹茹碧玉散等化湿的东西。

但总归,都是和解调理气机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加一些其它需要的,但用药一定要轻。

除了方剂,做针灸也一样,要轻,不能重。

慢慢调,直到气机顺畅了,后面脏腑功能恢复,内分泌也就平衡了,那么多的症状也都一块减轻了。

甭盯着某一个症状调,如果只盯着症状,治好了这里,那里又坏了,永远好不了。

只盯着一个事儿,就是“气机”。

所以治法,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植物神经紊乱这个病,就是要一口气治到少阳,才会好。

少阳枢,总结一下,无非两个方向。

一来,实则阳明,这是热。

用药无非是加上黄连,龙胆,栀子,连翘之类的,增大清热的力度。

二来,虚则太阴。

三阴递进啊,就得加药来稳住三阴,生地、当归之类的,算是常见的加减法。

半夏,要用,这药是出阴入阳,合乎少阳枢的特点,当然也可以换成夏枯草。

对调理脾胃有经验的大夫,能对植物神经紊乱治个八九不离十。

因为,脾和胃都是功能上的,位置又比较靠上。

专业的说法就是在心下,就是胸骨下方,两肋夹角的这个三角形区域内。

很多患者不都是在这个位置出现痞闷,疼痛吗?

基本都是胃的事情,这里离入口比较近,所以有问题一般会吐,因为这是最近的排邪通道。

跟呕吐类似的就是嗳气和打嗝,这种都是气逆。

这个胃的区域祛热用生石膏黄连,润燥用麦冬沙参石斛,祛寒用吴茱萸干姜,祛湿用苍术藿香佩兰,通降用半夏枳实。

再往下到了小肠,祛热用大黄黄连 ,润燥用麻子仁知母 ,祛寒用干姜砂仁,祛湿用豆蔻木香厚朴 ,通降用厚朴枳实

到了大肠,祛热用地榆黄柏,润燥用肉苁蓉地黄,祛寒用肉桂砂仁,祛湿用薏苡仁苍术,通降用大黄枳实芒硝。

基本是这么一个思路。

治疗植物神经紊乱,也有很多大夫都喜欢用镇静药。
镇静效果的,都有什么药啊?
龙骨、牡蛎、磁石、赭石就是潜镇,效果更厉害的是生铁落和朱砂。
朱砂,就是重金属了啊,现在也不允许用了。
一般能用到的,也就是磁石,生铁落了。平常使用的话,龙骨牡蛎,也就够用了。
镇肝熄风汤里的龟甲,也有这个效果,不过偏于滋阴了,整个方子也偏向于滋阴和潜镇。热不重,只有川楝子和茵陈这一小点清热药。
但总归不是个长久办法,至于道理,也不难懂。

破气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