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每每让我们想到历史上的“屠夫”。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白起,他以“挟诈而尽坑杀之”的手段屠杀了45万赵军,这个数字已然震撼。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屠夫”、“恶魔”另有其人。“屠城”一词不必深究,就能明白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那么,这个被后人称为“地狱的恶魔”究竟是谁?屠城事件的真相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狱的恶魔

1643年9月,皇太极的去世在后金引发了剧烈的政治震荡。作为一代帝王的辞世,自然引发了关于皇位的激烈争斗,后金也未能幸免。争夺皇位的主要力量分别是以两白旗为首的多尔衮和豪格。

两派争斗不相上下,此时竟有一个“傻白甜”说出这样的话:“若不允许(让多尔衮即位),那就立我。若不立我,按长幼顺序应立...” 当时多尔衮对皇位实际上还有所犹豫,他的弟弟多铎就在此时冒了出来。

他的野心,希望自己登基,已经显而易见,但最终多铎未能如愿以偿,无论是他、多尔衮还是豪格,皆未能登上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派争执不下,最终各让一步,让皇太极最小的儿子福临登基。当时福临年仅六岁,由多铎和齐尔哈朗辅佐摄政,而多尔衮则掌握了摄政王的权力,独揽大权。

这种局面使得多铎对兄长多尔衮的怨恨逐渐滋生,并由此走上了一条荒唐的人生道路。

我们先前提到的“地狱的恶魔”就此诞生。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快,多铎将自己的心思投注在美色和战争上。

“罚银千两,削夺十五个牛录。”同年十月,豫亲王多铎为了给多尔衮制造麻烦,强占了大臣范文程之妻。范文程是后金的重臣,也是多尔衮最器重的文臣。然而,由于出身问题,即使身居高位,他见到多铎时也只能俯首称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尔哈朗对此事并未进行任何惩罚,因为在当时的八旗制度下,多铎的行为并不算违法。

作为正白旗旗主的多铎,利用自身身份任意妄为,而范文程则隶属于白旗。多铎的行为目的明显是为了故意恶心自己的兄长及其忠臣。

为了稳定人心并压制多铎的嚣张气焰,多尔衮“大义灭亲”对多铎进行了处罚。多铎因此有所收敛,但无辜的女人却因此受到了牵连。自那之后,范文程再也没有理会过他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铎在美色上无法随心所欲,便将满腔怒火全部倾泻在战场上。他起初勇猛善战,但渐渐演变成残暴无情,最后更是蔑视生命,随意杀戮,甚至对屠城这样的暴行也毫不手软。

他的生命轨迹发生转变,源自于他的母亲阿巴亥在皇太极的压力下与努尔哈赤同葬。失去双亲的痛苦使他难以承受,这一经历塑造了他坚强而无情的战争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十日

多铎小时候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儿子之一。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也是最小的孩子,他在许多事情上享有“特权”,并受到努尔哈赤的诸多溺爱。

1626年,多铎年仅13岁便被任命为正白旗的统领,他的权力和势力不可小觑。这使得他性格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行事常常不顾后果。

皇太极即位后,为弥补当年逼迫阿巴亥殉葬的过失,对多尔衮和多铎给予了特别关爱。不仅精心培养他们,还放手让他们立功成名。多铎在那时四处征战,为后金开疆拓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将。乾隆帝甚至称赞他为“开国诸王中战功最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无论皇太极如何补救,都无法恢复那个曾经纯正的多铎。幼时的溺爱和父母的双双离世,使多铎的人生突然急转直下,让他无所适从。这一切为多铎之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皇太极去世后,福临即位,这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受到兄长多尔衮的惩罚,这种子肆意成长,最终酿成了“扬州十日”和“江阴八十一日”的惨剧。

1645年,扬州守将史可法面对清兵的入侵,带领全城军民同心协力,坚守不屈。他誓言:“城在我在,城亡我亡,头可断,态不可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扬州城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援军迟迟未至,最终被清兵攻占。尽管结局无法改变,但扬州人民的顽强抵抗给清兵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中两位将军和一位贝勒在战斗中阵亡。

扬州城失守后,史可法并未因为害怕死亡而逃离,相反,他坚守在城中最后的一块土地上,最终抵抗失败。他曾打算在城墙上自刎以表明决心,但被副将阻止了下来,他们力图为扬州百姓争取生存的一线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他故意暴露自己,希望能够见到多铎。不久后,清军将他带到多铎面前。鉴于史可法在明朝的重要地位,多铎试图说服他投降,效忠清廷,为其所用。

史可法是一位忠诚正直的人,这从他在孤立无援时仍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率先冲锋陷阵就可以看出。如今,要他投降敌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