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中旬,美国移民局的工作人员突然敲响了钱学森家的大门,此时钱学森正在屋中翻译科研素材,正在家中整理家务的蒋英匆忙的跑去开门:“请问你找谁?”

“太太,请转告你的丈夫,移民局已经批准了你们的回国申请,从今天起,你们可以选择任何时间,选择任何方式回到中国。”工作人员说完后,递给了蒋英一沓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个消息,蒋英的心情无比激动:“学森!我们可以回国了!美国人终于同意放我们走了。”钱学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一天他已经整整等了五年,他接过文件,一遍又一遍的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认消息无误后,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你先在家收拾行李,我这就去买回国的船票。”钱学森外套都没来得及穿便冲出了家门。

钱学森一家历经艰险回国的故事在中国人人皆知,他们之所以能突破重重阻碍,起源于钱老无意间发现的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钱家治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曾在日本留学。在那个人人都为温饱问题而发愁的时代,钱家治却成为了“鸡娃”父母的代表。

由于自己本身是教育学出身,所以钱家治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钱学森三岁开始,家中的课外读物就堆积成山,无论工作有多忙,钱家治总会不厌其烦的为他讲解书中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图书大多形象地展示了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也为钱学森后来成为物理学专家埋下了伏笔。

母亲章兰娟同样也是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章兰娟却出口成章,能写下一笔清秀的毛笔字。

钱学森幼年时,章兰娟经常教他背诵唐诗宋词,教他仁义厚道的与人相处之道。如果说父亲培养了钱学森的学习能力,那么母亲就是塑造了他完善的性格。

钱学森也并没有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功考入了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6月,清华大学开放了公费赴美留学的名额。钱学森从小就见证了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压迫,他深刻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报名了留学考试,父母对他的这一举动也非常支持。

结果不出意外,钱学森顺利通过了考试,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钱学森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转入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冯-卡门。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贫弱,钱学森刚到美国时备受歧视。但冯-卡门并没有因为钱学森来自于中国而对他区别对待。

钱学森对学术的态度非常严谨,冯-卡门对他非常欣赏,经常会分享给他最新的科研资料。冯-卡门虽说是世界著名的力学专家,但在学术上始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课堂上他允许学生反驳自己,鼓励相互讨论。

在这种环境下,钱学森彻底放开了手脚,师生二人既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也有相互击掌,互相表示认同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年以后,钱学森回到中国后也曾桃李满天下,但他继承了恩师学术民主的精神,从来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下级,在学术领域卸掉了师生之道这一枷锁,也侧面推动了新中国初期科研事业的发展。

1939年,钱学森在冯-卡门的指导下完成了《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论文,并获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接下来的四年里,他一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纳粹德国研发的V-1、V-2导弹在世界军事研究领域引起了巨大震动,钱学森预料到了导弹在未来战争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正好当时美国宣布禁止中国人参加飞机制造的相关研究,于是钱学森将自己的科研方向转移到了火箭领域。钱学森的一个个科研突破让他得到了美国军方的青睐,他甚至被邀请到了五角大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将钱学森留在美国,美国政府开出了优越的条件,但他始终坚持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在学术领域挥洒汗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

冯-卡门也曾劝钱学森留在美国:“中国现在过于落后,可能科研设备都不齐全,你回中国,难道是要去种苹果么?”

面对恩师这句略带讽刺意味的话,钱学森笑着说:“只要能回到中国,哪怕是种苹果,我也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