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利川市“非遗”图片有奖征集活动圆满落幕,共征集组图300多组(幅),计2000余张,基本涵盖利川市11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了弘扬我市非遗文化,特开设专栏,对利川“非遗”项目进行逐一推介。今天,推出利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器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器

本期摄影/陈卓

陶器是一种质地较粗,具有吸水性且不透明的粘土制品,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陶工艺凝结着古人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手工陶器制作,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它从选土到销至用户手中,至少经过二三十道工序,全部靠人力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却饱含着祖辈的智慧。没有两三年的磨练,想烧出一件合格的陶器,都为妄言。于祖辈沿袭相传的技艺中,饱含诸多的文化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土陶需经过黏土采集、处理纯净、练土、晾晒、浸泡、搅合、拉坯成型、装饰、晾干、入窑烧制等复杂工序,技术要求高,费时耗力。黏土的选择又极关键,需要“湿如胶,干似鳔,不干不湿甩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好的泥,经过晾晒、浸泡、搅合后,就可上淋拉坯成型。一个花盆的拉坯,要经过揉泥、拍底、接泥、搓茬、捏沿、刮平、磕(刻)花、割底之后,才能进入晾晒和烧制等环节。烧制的材料要以草为主,一般需经烘窑后再逐渐加大火力,几小时后再降低火势,经闷窑而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资料记载,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利川一带人们使用的泥盆、泥罐、泥龛子、泥碗、泥缸、泥花盆多数出自陶家沟。当地很多匠人,因此走了致富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家沟村是利川最大的陶瓷土、紫砂矿藏资源的集中地,储藏量达25平方公里,厚度达8米。从当地村民有记忆起,村里就有窑厂,听他们上一辈的老人说,村里最早烧窑是从咸丰年间开始。以前村里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各自的窑厂,后来因为烧窑需要大量的木柴,砍伐树木严重,窑厂被叫停。前几年,在北夷城,土陶制作技艺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呈现在老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社会生活虽然取代了传统用具,但土陶罐器仍然深受百姓喜爱,认为盛水清凉可口,酿酒醇香馋口,储菜久而不坏,煎药药效最佳,煮东西味鲜食美,而且当作艺术品也是一款难得的传统文化展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很多地方出现了“泥腿子”点土成金,坛坛罐罐走出国门的景象。但在不久的将来能否有施展的舞台,会不会销声灭迹,摄影人用镜头留住它的传承和记忆,也是我们这代人骨子里的乡愁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发展了,陶器行业少人传承,研究保护传承陶艺制作是对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古人智慧的尊重,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文旅利川

编辑|小 胡

审核|程庆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