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工人日报发文:《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盛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人看到工人日报关于电动车的文章,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像2018年新国标刚出台时那样为行业发声,毕竟当时工人日报可是点名批评了个别地区对电动车管理的一刀切乱象,让无数人拍手称快。“央媒亲自下场力挺电动车?”“难道说,新国标修订要迎来转机了?”诸如此类的讨论颇多,果真如此乐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然,仔细看过工人日报的文章后,内容是从近一个多月以来的全国夜查引入,实地探访一些经销商、消费者关于解限速、加后视镜等一些改装情况,核心观点是呼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标的电动自行车,拒绝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并没有说清楚核心问题“改装为何盛行”,其实答案很简单,但凡是骑过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都知道,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对于像外卖、快递小哥这类将电动自行车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群体而言,新国标的限重、限速、电池规格等都是“硬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回到我们前段时间讨论过的问题:,只有适当放宽相应标准和限制,综合考虑到大部分人,根据需求作出修订才是解决电动自行车改装盛行的良方。

那么新国标真能依据民众需求修订吗?能,但不是修订25km/h的速度,不是修订55kg的重量,更不是取消脚蹬子、增加后座,这些硬性规定没法修订,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修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修订的,比如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件总重量不超过3kg、增加电动自行车的定位功能、增加电池/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功能等,加了一些以前没考虑到的情况,也就是最近讨论得比较多的“国十条”。如其说是修订,不如说是补充。‍‍‍‍‍‍‍

那么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修订过吗?修订过,2018年出台的新国标其实就是1999年老国标的修订版,但当时的修订背景是这么解释的“不少电动自行车产品部分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的规定;产品性能上逐步接近电动轻便摩托车;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故等”。‍‍‍‍‍‍‍‍‍‍‍‍‍‍‍‍‍‍

不难看到,当时修订秉承的原则是让电动自行车更安全,更符合自行车的属性,而非摩托车。因此,25km/h的速度,55kg的重量,都是为了让电动自行车更安全,更符合自行车的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安全为前提的限制,恰恰和正常的用车需求相悖,所以才出现了民众修订呼声高,相关部门却只补充不修订的现状。

这其实就是一道究竟是安全第一还是需求第一的辩论题,双方都没有对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看来,或许确保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应当像大禹治水一样,堵疏并重,既要安全,又要考虑真实需求,只有这样的新国标,才是老百姓想要的。‍‍‍‍‍‍‍‍‍‍‍‍‍‍‍‍‍‍‍‍‍‍‍‍‍‍‍

你认为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盛行?欢迎评论区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