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6月29日下午,由崔光丽艺术工作室、杜建华艺术工作室主办的“第二届海丝泉州全国南戏展演川剧《情探》分享座谈会”,在成都麓客戏曲社举行。现场,戏曲界理论家、评论家、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围绕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崔光丽的经典折子戏《情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献计献策。

崔光丽是四川省川剧院原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最佳配角奖获得者,四川省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少年从艺,工川剧旦角,因扮相秀美,嗓音清丽,表演传神动人,得以拜入川剧名旦许倩云门下,后受教于阳友鹤、陈书舫、王青莲、邓学莲、王世泽等众多川剧名家,博采众长,深得川剧传统旦角表演的艺术精髓。

座谈会开始前,崔光丽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她坦言:“我很重视此次南戏展演,作为全国传统戏的重要展演之一,其影响力与声誉都非常好。我也是投入了很大心血、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演出,希望将川剧传统艺术的精髓完美呈现给观众。”

崔光丽认为,《情探》作为川剧的经典折子戏,不仅在文学、表演、唱腔上融为一体,更以高腔形式展现其独特魅力。这出戏历经岁月洗礼,仍能保持其魅力,深受观众和业界的认可。“这出戏的剧本文学性和川剧特点的表演性都特别强,经久不衰。我很开心能把这出川剧传统戏呈现给泉州的观众和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光丽现场清唱《情探》

在崔光丽看来,川剧应该抓住每一个展现给各地观众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把别人不了解川剧的一些东西展现出来,我很珍惜,也很荣幸这次跟其他剧种进行了艺术上的交流、碰撞,这对我们传统艺术的传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作为崔光丽的代表作之一,《情探》是她16岁时,其师爷阳友鹤先生为她排的,“我今年已经退休了,真的是演了一辈子!”崔光丽感慨,“这个戏里有我的继承,有我的发现,有我的传承。在演出中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要特别感恩前辈们对我的培养,感恩现在的时代,我也会把它传给我的学生们,希望在呈现现代美的同时,把我们的传统戏演绎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川剧理论家杜建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南戏展演的参演剧目均来自全国各古老剧种的经典之作,演员阵容同样堪称经典,众多梅花奖演员齐聚一堂,为观众呈现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崔光丽的《情探》尤为引人注目,她坚持传统路子,从16岁到60岁,始终保持着原有的演出风格。”这种坚持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川剧的表演之美、文学之美,也让他们领略了川剧高腔及帮打唱艺术的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的表达,真的是丝丝入扣。戏曲传承的方式有很多种,像崔光丽这样的传承,我觉得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戏曲评论家黎继德认为:“中国古老剧种,有太多好东西,从剧目到演员到表演,甚至服装、灯光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情探》让我们看到了崔光丽精神,她坚持戏比天大,把生命真正投入到川剧艺术当中。她的表演,充分体现了川剧精妙的唱念做打艺术,同时又具有她独特的艺术性,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展示方式。”会上,他也表达了崔光丽传承、推广川剧的高度认可。

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刘芸表示:“光丽身上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她爱学,就可以在很多艺术场地听到她的声音;第二是她爱听,敬畏艺术,博采众长,不管是拜师还是没拜师的,她都很尊重,尊师重道;同时,她非常重视川剧的发展,在传承川剧的过程中,也很注意传播。”

来自重庆的西南大学文学院教师刘叙武感慨:“崔光丽行腔自如婉转,气息控制均匀,恰到好处,准确表达人物情绪,对观众观赏有引领、带动之效。她字清、腔纯、板正,体态自如优雅,节奏控制精准,有筋节,与场上其他演员互动默契。整场演出圆融、自如、恰切,富有感染力!”

当天,川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编导余琛,“梅花奖”得主张燕,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杜林,四川人艺副院长余洪川、川剧脸谱大师欧阳荣华、阳友鹤女儿欧阳荣秀、摄影家迟阿娟等也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眼中的崔光丽和她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大家一致认为:“光丽就是为川剧而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合影

“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苍苔,到晓来辗转书斋外……”最后,座谈会在崔光丽清唱《情探》中落下帷幕,高亢嘹亮且充满深情的演唱,赢得现场掌声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