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流传有序的千年文脉

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莫砺锋风趣地表示:"如果能够穿越,最想回到北宋,到黄州当一个志愿者,帮助东坡先生种稻子。"当我看到这句心愿时,激动莫名,感同身受,亦跟友人玩笑:"我不会种稻子,但愿意穿越到唐宋,给韩愈、苏轼做书童,可又怕人家不要。"想给退之、东坡二先生当书童的,只怕项背相望,排成长龙,我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万万没想到,2023年的夏天,我"梦想成真",穿越到了唐宋,众里寻他千百度,拜见了仰之如景星凤凰的文章宗师。记得暑假中的一天,闷热而乏味,我突然接到一位央视导演的电话,邀约我参加《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摄制,并简要介绍了节目的创意和特色。我犹豫了一下,应承下来。这是因为,我对节目的穿越构思和年轻化叙事,颇饶兴味;更重要的是,我从事的工作,往大里讲,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传承,我很愿意在传播、普及方面略尽绵薄。

说起唐宋八大家,我还真与他们有缘。记得小时候,趁着家大人不在,偷偷翻看书柜里的藏书,有一摞线装的《唐宋八大家古文》,繁体竖排,很多册,虽然看不懂,却是我接触八大家的开始。那是很普通的石印本,算不上好版本,但绝对是八大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证据。旧时的读书人家,书房里怎能没有一套八大家的文章选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收藏的"和刻本韩愈集"

唐宋八大家可谓古代中国最擅长作文章的一批翘楚,捧读他们的作品,如同面对满桌的珍馐佳肴,舌尖上跳起了探戈,足令人大快朵颐。韩愈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柳宗元的游记"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欧阳修上承韩、柳,下启北宋诗文革新,其文"纾余委备,往复百折";王安石"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曾巩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三苏"中,苏洵文"博辩宏伟",苏辙文"汪洋澹泊",而苏轼则集宋代文章之大成,其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们傲视横行于著述之场,名篇佳作雄拔超俊,艺术风格别开生面,不但远播芳烈,更凝结成了一道流传有序、不可磨灭的文化血脉。

扪心自问,我如今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虽不能全然归功于八大家,但我的字里行间,无疑流淌着宗师的文字基因和血液。这极为微妙,有时本人也难以知觉。推而言之,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作家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蕴藏、融汇了八大家的文学细胞。这就是千百年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脉绵延啊。不论你是否察觉,是否承认,八大家始终如影随形,自然而深刻地烙印在中国唐宋以来的文章中。这份如余霞成绮、繁星丽天的珍贵遗产,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国族共同的记忆与荣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生生不息,却也是旧邦新命,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过去,八大家的文章传承,靠的就是书本。现在,纸本阅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局。而新的数字化阅读,流行短、平、快,人们愈发缺乏精读、细读的耐心与定力。八大家的文章固然如精金美玉,但进入就需要一定的门槛,更遑论全面地欣赏与理解了。

我们和宗师触达了彼此的天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老祖宗的好东西,怎样才能在这个魔幻时代,实现突围、破圈,更好地传承、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又如何探索年轻化叙事与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是应时而生、创新意味浓厚的。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最大特色,无疑是穿越,而且是别出心裁的双向穿越。由主持人、专家组成的文脉探访团,一步千年,穿越到了古代,拜见宗师,感受盛唐隆宋的慷慨长歌;而八大家,则穿越到了当代,一览华夏大地沧海桑田的巨变。我们和宗师,就这样触达了彼此的天地,"古来今往",两两相照,肝胆如冰雪。卞之琳的名作《断章》脍炙人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借来形容《宗师列传》的穿越构思,似可会心一笑。

记得韩愈的名作《调张籍》颇有奇思妙想:"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韩愈在李白、杜甫还未受普遍尊崇的中唐,就最具慧眼地勘定了李、杜的大宗师地位,他像一个小迷弟,上下四方追随李、杜,何等虔诚,何等卓见,又何等奇妙!我参与《宗师列传》的"穿越心情",大约就和当年韩愈对李、杜的仰慕是相似的。

《宗师列传》很会讲故事,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以韩愈两集为例,探访团屡屡寻访主人公而不遇,却先后见到了韩愈最好的朋友孟郊、韩门弟子及韩夫人,从众人口中,多方求证,得知了韩愈的确切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波折,探访团终于拜见了韩愈!这其中,环环紧扣,悬念丛生,探访团是到处追寻,终偿心愿,而观众也随之心潮起伏,感慨唏嘘。节目还有意识地设计输出了一些好玩的知识点。穿越的开始,是探访团游逛大唐长安西市的场景,带领观众体验世界都会的繁华和唐代文化的开放包容,代入感极佳。探访团一路游逛,一路好奇,一路畅聊,于谈天说地中,大唐的科举、饮食、娱乐、外来文明等,一一展现。观众跟着探访团,在轻松的"吃喝玩乐"之间,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新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愈(何冰饰)

记得中老年的韩愈由北京人艺的老戏骨何冰饰演。当我见到何冰古装的一刹那,感觉他就是韩愈,不禁脱口而出:"我等仰先生如泰山北斗!"那举手投足间的古代文人气质,是素养、演技和底蕴共同造就的,真不可强求。何冰入戏快,台词功力深厚,表演着实令人钦佩。韩愈宣慰镇州那场戏,何冰的演绎可圈可点,活画出一代宗师是怎样"勇夺三军之帅"的。韩愈最好的朋友孟郊则由另一位名演员许亚军饰演。多年前,爆红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许饰演的祁厅长,"胜天半子",让人又爱又恨。其实许亚军是少年成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主演过工读学校题材的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那绝对是蒙曼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我仿佛从蒙曼凝视许亚军的眼神中,读出了些许少年追星的迷惘感觉来!当年的那个英俊的惨绿少年,竟变成了抬头纹如沟壑的老诗人孟郊,端坐在我的面前。岁月如歌,还是岁月如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师列传》探访团(谷曙光、蒙曼、撒贝宁)

撒贝宁是极有灵气的主持人,他带着蒙曼和我,一起与演员交流互动。有的场景,探访团就在演员的旁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参与表演。我看着活力四射的小撒,突然想起了孙悟空,感觉他有"大闹天宫"的魔力;蒙曼也是久经沙场,与小撒"飙戏",棋逢对手;而我,就"叨陪末座"啦,素人本色出演而已。我们偶尔会有灵机一动的发挥,记得在与孟郊交谈时,就超出规定的台词之外,调侃了几句"保送"的话题(历史上的孟郊是个屡试不售的老大难考生),而许亚军不愧实力派,竟机趣地接过话头,回复"这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一来一往,碰撞出了剧本之外的精彩。

拍摄记趣

这是我第一次"触电",大约因亲身经历,感触尤多。

出人意料的是,"眼镜"竟成为《宗师列传》的一个趣味话题。探访团的蒙曼和我,都是戴眼镜的,而我们化妆成古人,穿越到古代,还能戴眼镜么?说实话,化妆时我的心里就打鼓了。从中学开始,我就戴眼镜,除了睡觉,几乎没摘过。拍摄中,如果摘掉眼镜,一对大而无神的"死鱼眼",多难看呀!庆幸的是,蒙曼帮着解了围,她当时坚定地表示:"我是不摘眼镜的。摘了眼镜,我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一边窃喜,一边附和。于是,我们俩就穿着古装、戴着眼镜,大摇大摆地穿越到了唐代,成就了一段"佳话"。节目播出后,一些朋友果然调侃我们的眼镜,我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眼镜是在大唐西市的胡商摊位买到的,那里有世界各国的稀奇玩意儿。世界真奇妙!我们把眼镜的发明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我还"狡辩":"退一步讲,戴眼镜恰恰说明我们是穿越者呀!这可是穿越暗号!"没想到小小的眼镜,成为兴味盎然的"关目",让大家欢乐了一回。

探访团当时在长安市上的"网红打卡店",买了几个举子们喜欢吃的马蹄饼品尝。我原本以为就是道具之类,加上天极热,并不想真吃。但蒙曼早上没有用餐,真的大口咀嚼起来,小撒也吃得很香。于是我,只好装模作样地跟着吃起来,谁知一试,饼竟是热的,新鲜、香酥,甚是可口。不一会儿,我们三人都把马蹄饼吃得干干净净,以至于蒙曼还想让小撒再买。后面潮州街道吃海鲜,也是货真价实的新鲜海味。这都足以看出节目的服化道准备的精心和用心。当正式播出时,我作了首打油诗《穿越大唐食马蹄饼口占》,发到朋友圈:"长安市上马蹄饼,举子初尝即甚亲。当日孟郊如一啖,看花得意早逢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师列传》探访团(撒贝宁、杨雨、谷曙光)

拍苏洵一集的时候,小撒、杨雨和我,站在北宋汴京的桥上,有一段夸街市繁华的戏。杨雨和我在桥上迫不及待地开讲,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什么"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参差十万人家",世界都会,何等繁华,眼前就是实景版的清明上河图……小撒在旁边一言不发,安静地看我们"表演"。我们越讲越心虚,终于讲不下去了。小撒调侃道:"你们疯狂输出,人家也没开机啊!"杨雨和我面面相觑,方知白忙一场,先是尴尬,接着笑得前仰后合,险些掉下桥去。后来我们感慨:"好容易抢一次戏,还没成功!小撒太狡猾!"

下了桥,探访团游走在汴京的大街上,挑选酒楼餐馆,各家的店小二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尽浑身解数,拼命拉客,什么正店、饮食果子东京第一、美女当垆沽酒……一时竟不得脱身。我突然甩了句:"这么多馆子,宋朝也没有大众点评网,让我们怎么选呀!"当时还觉得是"神来之句",自鸣得意。事后编导调侃说:"因涉嫌给大众点评网做免费植入广告,被无情删去。"我不禁拊掌大笑。

韩愈两集的末尾,是小撒带着韩愈穿越到了潮州,一睹"海滨邹鲁"的时代新貌。当他们来到昌黎路小学,适逢课堂上的语文老师在教韩愈的《马说》。眼前这位穿白衬衫的年轻老师干净清爽,仿佛在哪里见过;定睛细看,会发觉其实就是那位古装十二郎的饰演者啊!接下来,穿越到当代的老年韩愈与年轻的语文老师,四目深情对视,似曾相识,欲言又止……审片时,我一下就联想到了千古绝唱《祭十二郎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不禁沉浸其中,泫然欲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好像前世今生的漫长轮回,就发生在再次相见的须臾之间。这富含隐喻意味的穿越,是最感动我的片段之一。可惜,后来播出的版本,没有采用,略觉遗憾。

八位"千岁爷"重新焕发了青春

难忘2023年的暑假。拍摄韩愈的那两天,正是三伏天里最热的中伏,在江南的太湖边,我头粘假发,外戴幞头,身着里外两层古装,挥汗如雨。化妆师一遍遍帮我擦汗补妆,外面穿的圆领襕袍就不用说了,连内里贴身的轻薄长衫都湿透了不止一次。可我的心里却一点怨言都没有,一门心思都是八大家的锦绣文章。最神奇的是,那些八大家的名句、金句,在我的脑海里飞速运转,一时纷至沓来,成为我片场消暑清热的良方。

当拍摄间隙,我闭目养神时,思及"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瞬间风行水上,顿觉神清气爽。韩愈既有"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的剀切名言,又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暖心小景。柳宗元既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的治国理想,又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绝唱。欧阳修既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睿智之论,又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悟情佳句。苏轼既有"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的为国丹心,又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旖旎风情。八大家的名句如琼株玉树、赤箭灵芝,真是心静自然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宗元(陈晓饰)、撒贝宁

何以消溽暑?八家集中有清风。哈哈!用八大家的名言警句消暑,或许是我的独特发明吧。

杜甫的名作《梦李白》,描摹梦中对李白的思念,深情款款: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可谓迷离惝恍,亦幻亦真。这瑰异的千秋绝调,于我心有戚戚焉,颇可形容我参与《宗师列传》穿越的情境和心态。

穿越唐宋,仿佛一场好梦,虽然是虚拟的,但并不妨碍感情的真挚、体验的真实、回味的真切。历经这一番"亲密接触",八大家之于我,恍如也从遥不可攀的先贤,摇身一变,成了可以入梦相忆的亲切"故人"。我们对八大家的认知、理解,就这样从二维的纸面上神采飞扬起来,卷集着文学的瑰伟绝特,间杂着历史的滚滚红尘,降落在各自三维的传奇人生中。这,或许就是《宗师列传》最为深情的一层意蕴吧。

人生的缘分自是奇妙,我完全没料到,这档"爆款"节目会跟我发生直接的关联、美妙的因缘。从加入文脉探访团、拍摄参演,到作为指导专家,给台本提意见、审样片,再到审校"物料"、自己写文章,我深度参与,贯穿始终,乐在其中。

"虽千万人吾往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风采和襟怀,千载之下,通过《宗师列传》的演绎和升华,沁人心脾,栩栩如生,凛然可敬。节目的年轻化叙事和表达,让八位"千岁爷"重新焕发了青春,更收获了当代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令人惊喜!这是自"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兴起以来,对唐宋八大家及其文章的一次规模最大、功效最好的传播与普及!效果之佳,得未曾有。

八大家虽早已远去,却在天上温柔地注视着我们。他们是一个个高贵而有趣的灵魂,其人雄俊魁伟,其文浑灏醇厚,其品忠清鲠亮,永远值得国人去珍惜、爱戴与传承。我坚定地认为,八位宗师的大文章、大智慧和大情怀,将与华夏民族同在,护佑着中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脉绵长。

作者:谷曙光

文:谷曙光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