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神童”的诞生,但这次,我们可能见证了一个“神棍”的诞生——姜萍。一个中专生,一夜之间成了数学界的“网红”,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发现,这可能不是一场励志电影,而是一部悬疑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场“数学界的春晚”。姜萍的初试成绩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阿里达摩院似乎想用这个“中专逆袭”的故事来提升自己的热度,结果一不小心,把火点得太旺,现在大家都在烤火,却没人知道该怎么灭火。

6月13日,阿里达摩院在B站发布了姜萍的宣传片,这片子的精细程度,简直可以和姜萍的成绩一样,让人怀疑是不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网友们发现,视频标题和内容都经过了修改,从“数学天才中专少女”变成了“一个中专少女的出格人生”,这变化,比姜萍的成绩还让人难以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袁新意教授,以数学家的谨慎,撰文提出了合理质疑,这语气平和得就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袁教授站出来的原因,可能是不想看到自己好友朱辰畅的心血被毁。朱辰畅教授,一个数学界的“扫地僧”,希望通过竞赛吸引更多人参与数学,结果现在可能要面对一个被公关宣传毁掉的平台。

浙江大学也加入了这场“数学大戏”,邀请姜萍参加暑期培训班,这就像是给了姜萍一张“数学界的VIP入场券”,但她和家人却选择了沉默,这沉默,比她的数学成绩还要让人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冤枉的受害者,莫过于涟水县地方政府,尤其是教体局。他们就像是被这场闹剧“误伤”的无辜路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公众的质疑声不断,甚至有要求查明真相的,有的指责埋没人才的,还有的担心姜萍是不是被非法拘禁了,为什么不见她出来回应。

最终,涟水县教体局给出了回应,但这个回应,就像是在说“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们知道姜萍月考数学83分,用的是别人的电脑”。这个回应,既克制又高明,就像是在玩“大家来找茬”,给出了两个关键线索,却让人更加迷惑。

现在,相关责任方不能再装聋作哑了,这件事最核心的就是王闰秋和阿里达摩院,他们必须站出来回应了。总不能让一个17岁的小女孩替所有人吸引火力,虽然她确实犯了一些幼稚天真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她还是个孩子,不应该承担舆论的反噬。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姜萍的成绩变化,从3月的51分,到4月的93分,再到月考的83分,这成绩的波动,比股市还要刺激。一个能够考全球12名的,月考题跟小学算数差不多,随便写写基本就满分;除非在3月之后短短不到一个月,达到了一名数学专业学生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不禁让人想问,这成绩是坐了火箭,还是坐了过山车?

而且,姜萍使用的电脑是借的,这不禁让人想问,这位“数学天才”是不是连自己的电脑都没有?那么,她怎么可能熟练使用latex这个软件呢?这就像是在说,一个声称自己是大厨的人,却连自己的菜刀都没有。

这件事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7岁的小女孩,如何在舆论的漩涡中挣扎。她可能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靠操作舆论达到破格进入名校,但现实是残酷的,舆论的反噬,比数学题还要难解。

对于那些过去无条件支持、相信姜萍的人,一旦反转,这帮人也一定踩得更深。但欺软怕硬要不得,欺负一个17岁的小女孩算什么?我们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一场闹剧。

最后,让我们以一个幽默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如果姜萍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变成一个全球排名12的数学天才,那么她应该去申请专利,而不是去申请大学。毕竟,这种“速成”的方法,比任何数学公式都要神奇。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如果”,但生活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我们需要的,是事实,是真相,而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