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色长廊,探秘3D打印,体验无人驾驶技术,了解生活中的趣味化学……6月25日下午,东华附校年度“行走的大思政课”开讲。今年,共有近500名七年级学生深入东华大学21个项目化德育实践点位,开启探秘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个研学点位分布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纺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九大学院及校史馆和科技馆。研学主题包含纳米生物技术应用、揭秘计算机的“神机妙算”等。除了大学生志愿者驻点讲解、大学教授解疑答惑,还有众多互动体验项目。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展示厅、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室,同学们惊叹纺织、材料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上天入地;在PCR方舱实验室,同学们动手实验,尝试从化学视角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在柔性功能材料与器件等离子技术实验室,同学们通过实验设备观测物质第四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化德育实践活动并非单纯的参观体验式学习。“带着驱动性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获、有所得,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东华附校副校长蔡凤婷介绍,“行走的大思政课”项目化德育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今年的探究方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涉及校园安全维护、校园博物馆筹建、书香社区设计、松江方言推广、老宅活化利用、智慧食堂打造等。在活动开展的当天上午,同学们已经自主组队,选定了探究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7)班学生张梓宸注意到,学校文印室因场地有限、人手有限,各种复印打印材料经常堆积如山。如何帮助文印室解决难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可以帮助文印室的老师。” 在机器人互动的过程中,张梓宸受到启发,“复印材料的分发完全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 在东华大学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东华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一种可发电纤维令七(9)班学生吴飞佑印象深刻。“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将这类纤维运用于背包改造制作,通过太阳能发电,让背包变成便携充电宝。如此,既丰富了背包的功能、节省空间,同时也实现了绿色能源有效利用。” 吴飞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大学附校携手大学,广泛挖掘育人资源,“大思政课”场域不断拓展。东华大学外派东华附校发展处主任严晨介绍,近年来,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研学点位不断增多,研学主题不断丰富,研学项目越做越扎实。后续,将有更多的大学资源不断补充进来,为丰富学生的成长擦亮东华附校思政品牌提供支持。

来源: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