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除了围墙瓦顶,它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情感和记忆的空间。

当一个人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守候这一方天地,我们不禁要问,它的归属权是否也就此确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现实往往残酷无情,金钱的刺激足以撼动一切伦理底线,足以让黑暗的人性占据上风。

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探寻人心的脆弱与悲哀吧。

一个北漂青年的拼搏之路

1957年的北京,正值盛夏。

杜大庆是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为了寻找出路,他离开老家河北村,来到京城谋发展。

刚到北京,杜大庆犹如米珠子般在茫茫人海中左右为难。

他在火车站前的长椅上过了两天,疲惫不堪,毫无头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他筋疲力尽,心灰意冷之时,有一位老北京的胡同居民张大妈发现他的困境,慷慨地提供自己家的门槛让他暂时歇脚。

杜大庆满怀感激之情,向张大妈详述自己北漂的艰辛历程。

张大妈作为老北京人,自有一套处世方法,她介绍杜大庆去自己丈夫工作过的国营工厂碰碰运气。

一个月后,在张大妈和工厂老技工的多方牵线搭桥下,杜大庆终于如愿以偿,在这家国营机器厂得到了一份技工工作。

虽然收入微薄,连机器操作都不太熟练,但对一个外来打工者而言,这已经算不错了。

杜大庆勤奋工作,加班加点,手脚麻利,深得主管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下来,他终于攒够了一些积蓄,开始盘算找个本地姑娘成家立业的事。

就在此时,杜大庆认识了苏梅。

苏梅和她的父母都在菜市场摆摊子卖蔬菜,生意不错。

那一年市场上的西红柿丰收,苏梅红着脸颊摆弄西红柿,被经过的杜大庆一眼相中。

杜大庆主动找上门,先向苏梅父母打听情况,再三表达自己的诚意。

经过层层递交,杜大庆终于得到苏父苏母的认可,和苏梅喜结良缘。

新婚之夜,杜大庆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我娶到心仪的梅子,简直像做梦一样!我们将携手并进,共同面对人生未来的风风雨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抚养儿女,悉力经营

新婚不久,二人商量着想要置业安家。

当时的北京房价虽不像现在这样昂贵,但对于杜大庆这样的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要买套房仍是个不小的目标。

然而天意如此,竟在此时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馈赠。

1960年,杜大庆所在单位开始大规模改造工厂布局,需要腾退部分职工宿舍。

杜大庆获准以极低的价格从单位手中置换了一套老式平房,正好可以用来安顿自己的小家。

虽然房屋破旧简陋,只有20多平方米,墙皮剥落,屋顶漏雨,但对当时的杜大庆夫妇来说,拥有自己的小窝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他们打扫房屋,添置些家什,就这样在此安家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虽然一贫如洗,但这20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足以让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苏梅笑盈盈地说。

杜大庆也激动万分,在日记中写下“有家才是天”的感慨。

随后几年,苏梅先后生下二男二女。

大女儿取名杜丽娟,二儿子杜满江,三儿子杜元明,小儿子取名杜新民。

一家人住在拥挤简陋的小房子里,杜大庆和苏梅过着朴实辛劳的生活,勉强维持着家计。

但是他们对儿女的教育却极为重视。

杜大庆白天在工厂辛勤劳作,晚上则吃苦自学,通过工人业余大学和函授学历,增加知识。

“我们这一代没上学的机会,至少要让孩子们读书改变命运。”杜大庆常常对孩子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在他的激励下,杜丽娟和杜满江都很喜欢读书,成绩优异,深得父母喜爱。

最小的杜新民性格内向,成绩平平,但乖巧懂事,经常默默地照顾生病在床的母亲,也很得母亲的宠爱。

他总是在母亲身边忙前忙后,端水送饭,十分孝顺。

兄弟姐妹们渐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各自成家立业。

大女儿杜丽娟考入省城某师范学院中文系,后来在本地某中学当了语文老师。

二儿子杜满江考取鼎镇大学经济系,后在省城的国企任职项目经理。

三儿子杜元明考入C城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又赴日本攻读博士学位。

最小的杜新民只能就读职业技校会计专业,后来在区政府财政局当了一个普通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姐妹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但是时间总是匆匆,也没有谁特别上心照料年迈的父母。

杜丽娟和杜满江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杜元明又远在异国他乡,只有杜新民还单身着,偶尔会在工作之余回家帮忙做些家务。

这方老宅,那鹤发童颜

杜大庆和苏梅也渐渐步入老年。

苏梅先是腰椎病发作行动不便,后来又得了糖尿病需要输液治疗。

杜大庆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二人都离开工作单位退休在家。

他们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为了增加些收入,杜大庆开始在家附近的菜市场帮忙看摊或者搬运货物,勉强维持生计。

有时运气好点,邻居家的小孩来帮忙做些杂活,也能赚点外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老两口活不了几年了,省吃俭用就好,没必要让孩子们太操心。”杜大庆常常对邻居说。

但是眼看他们越来越老迈,儿女们却都各有各的忙碌,很少有时间照料,杜大庆的心里也愈发焦虑起来。

这时二儿子杜满江见父母情况不妙,主动提出让杜新民回家长期照看父母。

他向其他兄弟姐妹说明,杜新民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家庭负担,条件最好。

作为补偿,他建议未来老两口的房子可以由杜新民优先继承。

众人讨论表示同意,杜大庆老夫妇对此也很满意。

一来杜新民向来最孝顺,二来杜新民平日里在家里吃亏最多,这番安排也算给他一个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杜新民毅然决定留在父母身边照料他们的起居饮食,长住杜家老宅。

然而就在第二年,一个变故突如其来。

杜大庆在搬运蔬菜时不慎从货车上摔了下来,被紧急送往医院。

因年事已高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杜大庆在医院抢救无效死去。

杜新民接到电话飞奔至医院,却无力回天。

他只能将这个噩耗告知母亲。

苏梅听说老伴遽逝的消息,悲痛欲绝,晕厥过去。

杜新民心如刀绞, 然而,他知道不能在此时垮下去,必须坚强支撑母亲度过这最困难的时刻。

他磕头向单位请假,带母亲在简陋的条件下为父亲办理了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大庆的葬礼非常简单,兄弟姐妹们都匆匆赶来吊唁了一下就离开,盼望母亲挺过这难关。

杜家老宅里终于只剩下失去丈夫的苏梅和守在她身边的杜新民。

这个守望,永不止息

从此杜新民过着为母亲服务的日子。

起先苏梅悲痛欲绝,杜新民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

他端着粥挨个喂到母亲口中,夜不能寐地守着。

三年之后,苏梅的身体和精神才慢慢恢复。

杜新民也在这几年时间里娶妻成家,把岳父岳母接到杜家老宅同住。

妻子名叫阎红,是一个勤劳持家的女子。

妻子也非常孝顺,和杜新民一起照料苏梅起居。

岁月飞逝,转眼间又30年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30年里杜新民夫妇俩对苏梅的照料无微不至。

杜新民每天上班下班仍然忙忙碌碌,妻子和母亲则在家办理家务。

杜家老宅因为有人居住,房屋得以修缮维护,也比以前明亮整洁了一些。

杜新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食材,然后亲手下厨为母亲和岳父母准备饭菜。

妻子洗衣做清洁,精心照料生活在床上的老人。

这些年里,杜新民的兄弟姐妹们偶尔也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

他们大多搬到省城或是外地居住,回家也只是过节或探亲时匆匆停留一两天便离去。

杜家的老宅依旧日复一日地过着平静而朴素的生活。

杜新民和妻子也渐渐老去,但是他们仍然持之以恒地守望着这间老房子里的母亲。

直到有一天,已近古稀的苏梅感到身体每况愈下,知道自己来日不多,想把后事安排明确了再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守望的终结

1985年的一个冬日,七十多岁的苏梅躺在床上,她疲惫而苍老的面容上满是沧桑。

望着守在床前的杜新民和杜丽娟,她缓缓开口说道:“我活了这么些年,眼看天命将尽......你们都很孝顺我,我心里明白。

这房子就全留给新民吧,新民这么些年辛苦了,也该有个安身之处。

你们哥妹们手里都有房,就别来抢这份了。”

杜新民和杜丽娟闻言心中一震,都红了眼圈。

杜丽娟握着母亲的手说:“妈,您就放心吧,我一定照您的吩咐办。

这房子肯定全归新民哥哥。”

苏梅虚弱地点点头,又对房中默默守候的阎红说了声“谢谢”。

没过几日,苏梅就这么含笑离世,杜新民和他的妻儿只能含泪为她守灵、入殓。

杜丽娟如约通知其他手足回家奔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让杜新民没有想到的是,父母辛苦一生守候的这间老宅,竟会在母亲下葬后变成兄弟反目的导火索。

原来这些年北京房价飞涨,这间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破旧平房,也因地段优越而价值过千万了。

母亲的葬礼刚结束,杜家兄弟姐妹们就迫不及待坐到一起商议父母留下的这项遗产该如何分配。

杜新民按照母亲生前的嘱咐,提出这房子应全归自己所有。

谁知道其他几人不仅质疑母亲的“遗言”,还纷纷提出要平分的主张。

“我们这么些年也有资助妈的生活,怎么能什么都不分得?”杜满江不满道。

“就是,既然妈当年不是走正规流程立下遗嘱,那自然要按继承法平分才公平。”杜元明接口。

杜丽娟见母亲的心意无人重视,急得直跺脚。

“什么叫资助生活?新民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你们能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房子妈早就说了要给哥,咱们做儿女的怎能不遵她遗愿!”

三兄弟争得面红耳赤,杜新民在一旁看着母亲的遗嘱就这样不攻自破,心里苦不堪言。

这些年的辛劳照料就要一文不值了吗?他想起当年杜满江的许诺,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在杜丽娟和三兄弟你来我往的拉锯中,杜满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杜新民可以获得房产的40%,剩下的60%由其他几人平分。

表面上大家都获得了一定补偿,实际上杜新民心中明白,这块守了一辈子的老宅,其实已名存实亡,真正的主人已不在。

看着兄弟姐妹们匆匆离去继续各自的生活,杜新民心中一片凄凉。

他转头看着母亲的遗像,轻轻问道:“您看到了吗?您一直守护的,最后竟落得个这般田地......”

人性的攫取,永不止息

这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悲剧性。

当亲情、道义遇上金钱诱惑的时候,扭曲的人性往往会占据上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新民用自己半生的青春岁月守望这间老宅,却还是未能逃过被亲人攫取分食的厄运。

诚然,他获得了名义上的“大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份深植心底的凄凉。

原来自己对老宅的情感投入,在兄弟姐妹心中不值一提。

不得不说,这其中确实也隐含着继承制度上的漏洞。

如果苏梅生前留有明确的遗嘱,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

然而偏偏因为种种先天条件的限制,她仅仅通过口头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这与实质性的、法律意义上的遗嘱又有很大区别。

所以在兄弟争产最终走向折衷的过程中,杜新民是这个故事中唯一的受害者。

人之常情,谁又能准确判断自己面临同样的境况时会作何选择呢?我们不应妄下定论。

唯有经历过那无奈的守望,跌宕的苦痛,才可能明白杜新民肺腑之言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看到了吗?您一直守护的,最后竟落得个这般田地......”

结语:

亲情、道义一旦遇上金钱的考验,往往难以经受住。

我们谴责那些背弃初衷的人,却又是否有资格立于高处呢?

唯有真正守候过、哭泣过,才能明白那份连亲人都不再理解的凄凉。

世事无常,让我们在苍茫的人海中守望与守候,也学会宽容他人的软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