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叔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时尚。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忆苦思甜是当时的时尚。

1970年,我还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某天,学校开忆苦思甜大会,请了一个老贫农来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讲的是桃李奈一家的悲惨生活。不是我记性好,实在是桃李奈那水果的味道太诱人,便刻在童年的脑海里,至于悲惨什么,已印象全无。

会后,吃忆苦餐.每人两个糠饼,一碗地瓜叶汤。糠饼是用幼糠拌盐水揑成饼状,放大鼎中干煎。地瓜叶汤更简单,就是取饲猪用的地瓜叶,去茎剁碎,放入开水中煮熟,加点薯粉和鱼露,便是一碗青翠。

糠饼虽有点稻壳的香气。奈何过于粗糙难以下咽,许多同学都吃不下去。老师说,必须吃下去,这是对忆苦思甜的态度问题。我倒是把两个糠饼和一碗地瓜叶汤吃个干净,感觉那汤有点田园的味道,又找老师讨要了一碗。总结会上,老师表扬我,说我能吃苦,对忆苦思甜认识到位。

跨过新世纪之后,潮州菜时尚起来,以过去用来饲猪的地瓜叶为主食材的护国菜,隐隐成了潮州菜的代表作之一。翻资料查看一下:护国菜源于一个传说,南宋末年,宋少帝赵昺被元兵追赶逃难到潮州,寄宿在一古庙。由于战乱,庙中和尚生活贫苦,无法提供菜肴,于是和尚到田里摘了新鲜的地瓜叶,剁碎煮成菜汤,饥渴难耐的赵昺吃后大加赞赏,将此菜封为护国菜。

经此圣口,护国菜便有了皇家的贵气,也有了爱国的情怀。

这个宋帝昺,估计是饕餮之徒,来个潮州,别的没留下,就留下护国菜与宋茶,倒是可以封他为潮州饮食文化推广大使。

护国菜何以在新世纪如此风靡,我找来美食家朋友解惑:现在的护国菜已非当初的忆苦餐,也非敷衍宋帝昺的菜汤。地瓜叶要去蔓除脉,焯水去涩汁,然后放入冰水中,再炆火煮烂,剁碎,炝炒片刻,注入高汤,煮滚,去除浮沫,调好口味,分两次氽入粉水,大火再滚,装入汤窝。另备上鸡油、高汤、鸡胸肉,把鸡胸肉放猪皮上剁烂成茸,将两个鸡蛋白调入鸡茸中,加入高汤,滚三滚,用调勺依太极图案慢慢注入碗中。一碗清香软滑、充满田园味道又契合阴阳的太极护国菜就大功告成。

生命源于自然而回归自然,饮食也应合乎天道。地瓜叶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对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排毒养颜均有功效,又不寒不火,深得安和之道,与潮人自古以来所遵循的饮食理念相契合,成为潮菜之名品也就理所应当。

从宋帝充饥到名菜佳肴,从忆苦餐到护国菜,是潮州菜发展创新的一个缩影,潮菜里也蕴含着人生的哲学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