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

以西25公里的

东海尔汗山的丘陵山地中

有一个洞穴遗址

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其山峰顶因风力剥蚀呈蘑菇状

貌似古代官帽上的顶部装饰

洞穴故此得名为金斯太洞穴遗址

(金斯太,蒙古语意为“官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斯太洞穴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洞口方向为朝西北,洞穴口部最阔,宽16余米,进深24米,最窄处近4米。该遗址1995年被评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址主要文化层位距今约五万年到距今七千年,包含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等不同时代的遗存。发掘材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表明,金斯太遗址是目前中国北方距今5万年以来年代和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遗址之一,蕴含的学术价值巨大。遗址地层可分为9层,其中第8—1层含有考古遗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2001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锡林郭勒盟文物站、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所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80余平方米,主要出土了石制品2800余件,动物骨骼若干、骨器30余件。2012年、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锡林郭勒盟文物站、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理所等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10余平方米,主要出土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石器、断块等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两千余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距今约5—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石制品组合,到距今约2.5万年的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组合,再到距今约1.3万年的含有细石叶技术、两面器加工技术、装饰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存,最后到含有青铜小件、陶片等的青铜时代遗存。这些材料为讨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学术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尤其是遗址第8—7层发现的含有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莫斯特遗存,将此类遗存在欧亚大陆的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近2000公里,这一成果将中国纳入了对以往参与较少国际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中,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考古研究院、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东乌珠穆沁旗博物馆联合对金斯太洞穴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规范化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面积约20平方米,其中原生堆积的最大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出土堆积近5000升。原生堆积内出土编号标本1100余件,包括陶片、青铜残件、装饰品、骨器、贝壳、石制品、动物骨骼及牙齿等,被评为2021年度内蒙古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来源:锡林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