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6年的时候,北京曾召开了一次全国劳模大会,毛主席和周总理也都参与了会议。看着人头攒动的现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十分高兴,一直在热情地和各位代表交谈。

不一会儿,周总理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老人,他的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赶紧对毛主席说:“我们的老班长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听见这句话后,也赶忙顺着周总理指引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随后,毛主席走上前去,他一把就握住了对方的手,并激动地说:“咱们的老班长又回来了,你可真不简单啊!这回到老家以后,又成劳动模范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嘴里的老班长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会让两位领袖如此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让毛主席很是重视的老人,名字叫做李开文,他虽然不是一位有着赫赫功勋的老将,但却在革命年代与毛主席一起有着相当难忘的同患难经历,并且对毛主席有很重的情谊。

虽然毛主席管李开文叫老班长,但事实上他比毛主席的年纪要小一些,其在1898年才出生。另外,李开文也不是湖南人,他的家乡在安徽金寨,来自一个叫槐树湾的小山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想见,李开文也是穷苦出身,他的父母都是当地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子过得很贫苦,因而李开文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家里做事情了。

长到十六岁,李开文来到了家乡附近的一家砖厂打工,这是一个重体力活,对脚力的要求很高,而长时间在砖厂的工作让他锻炼出了一双铁脚板。

别看个子小,但李开文可以背着几十斤的担子在山路上健步如飞,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这一本领养成的背后,是相当沉重的苦工生活。

李开文身上经历的苦难是现如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当红军来到金寨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开文得以加入红军,也和一个历史事件有关,那就是“六霍起义”。在1927年的10月份,安徽六安和霍山的党组织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准备发动一场武装起义,而正式的行动要在1929年的秋天才展开。

1929年的11月7日,六安农民协会的常委何寿全以及其他两名成员被当地民团抓捕,为了营救他们,六安县委书记舒传贤终于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于是在11月8日,数千农民带着武器占领了独山镇,次日各镇乃至附近县区纷纷响应起义。

到1930年的一月份时,起义群众组建起了红11军第33师,他们得到了红32师的配合,此后就在当地开展起游击战争,并建立起以金寨为中心的皖西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历史上的六霍起义,其比著名的黄麻暴动规模更大一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有着重大意义。

在根据地创建后,红军迅速开始吸收当地农民,壮大革命队伍。在群众参军热情的鼓动下,李开文也在1932年报名参军了,尽管当年的他已经三十五岁,但在农民的前途命运面前,他毅然抛家弃子成为红军的一员。

不过,李开文的革命热情虽然高,但他毕竟没有读过书,年龄也太大了一些,不适合作为一线战斗人员,组织上于是就把他编入了红25军第73师219团里,让他发挥自己脚力好的优势,做了一名担架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巧的是,李开文刚参军就赶上了部队调动。当时,红军被蒋介石的部队发现,国军大部队马上就要来围剿,上级紧急命令219团撤离大别山,李开文自然也要随军离开。

但让李开文难受的是,部队撤离的路线正好就经过他家门口,而他的妻子当时还在生孩子。

有人就劝他:“回去看看吧”,但李开文拒绝了,他担心自己一旦见到了老婆孩子,就再也舍不得走了,于是狠下心来直接从家门口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