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抗战,人们往往更为熟知其中发生过的著名战役和英雄故事,但在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斗争中,敌人往往是多样的,有日寇,有反动派,也有地主民团势力,都曾给革命军队造成损失。

在1945年的时候,也就是日寇濒临投降的当口,在我们的革命根据地还发生了一起性质恶劣的武装叛乱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事件导致一百三十多名排以上干部被杀,给我们的队伍造成严重的损失,而它就是有名的“豫西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让时间回到1944年,这一年的夏天,日寇发动了河南战役,继续对中原地区发动猛攻。

而就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驻防在河南的国民党汤恩伯部却在执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几十万大军不仅不反击日寇,反而将六十五座县城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在这种形势下,豫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切地盼望着能够得到拯救。

而不久后,中央从太行军区抽调两个团的力量,再加上豫西地方队伍,组成豫西抗日先遣第一支队,由皮定均担任司令员,徐子荣担任政委,这支队伍将承担起建立豫西根据地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皮定均司令的指挥下,豫西抗日第一支队在当年的九月份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地区,他们以嵩山为中心,在登封、巩县、偃师等地进行游击战,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在第一支队的行动取得进展的同时,中央再次从太岳区抽调了两个团组成抗日第二支队,由刘聚奎担任司令员和政委在洛阳以西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经历了一番艰苦奋战,我们的两支抗日支队收复了包括陕县、渑池、新安、洛宁、宜阳在内的多个县城,解放了一百多万人口,收编了四千多地方武装,打开了豫西抗日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打开局面后,两个支队分别成立为一分区和二分区,在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

只不过,彼时的豫西根据地形势极其复杂,对同志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比如在渑池县,当地的县委机关起初并没有公开,而是以农会的名义开展工作。而该县一共有七个区,极度缺乏领导骨干,军警力量也是十分薄弱,面临着相当大的工作压力。

为了缓和干部短缺的压力,根据地不得不继续依照三三制原则,在当地吸收地方乡绅和旧军政人员加入民主政府,并继续借助保甲制度来维系对基层的管理,只是那些品行恶劣的保长被一一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地方的工作总算是成功开展了起来,但新生的人民政权所面临的考验还是接踵而来,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土地问题。

豫西根据地成立的时间,恰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此时一些贫苦农民找到政府,他们希望能收回在1942年的大饥荒中被典当出去的土地,好维持本年的生计。

当得知新政府允许赎地后,四里八乡的农民都涌到了县政府来打听赎地政策,当时我们的四个干部就要应对上百个民众,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但最终,县委和农会还是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展开赎地运动,部分地区也称其为“倒地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农民们的情绪很高涨,但那些地主富农们的神经可就很敏感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和地方的独立旅武装都有勾结,为了阻止农民赎地,甚至还调动武装对农民进行人身威胁。

这番情境下,地方形势变得严峻起来,阶级矛盾迅速激化,而这也加速了豫西事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