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说起《易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算命。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你还不太懂它。

对于大多数初读者来说,《易经》既是神秘的,又是难懂的。现在,大家讲到《易经》,都觉得它很难懂,因为光一个八卦、六十四卦图,你可能就会犯晕了,更别说那奇奇怪怪的符号,文绉绉的古文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话说《易经》被誉为无字天书,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下面,读书君将通过十个问题,由浅入深,带大家了解一下《易经》。

一、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它涵盖的内容包括生活、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律法等各方面,丰富多样,包罗万象。

即《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也是儒释道家等共同的经典。可以说,所有的经学之道都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

这点是很奇妙的,因为中国传统各大家思想,本身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易经》能够成为各大家信奉的经典,可见地位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说:

1.《易经》,也称为《周易》,简称为《易》,它与《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并称为“五经”,是传统儒家的经典,这五部书也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文献。而《易经》曾被排为“五经之首”,比如《四库全书》中的经部第一经就是《易经》。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基本上都受到《易经》的影响。

2.《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称为《三易》。不过很遗憾,前两部已失传,现存的仅有《周易》。(其他两部《连山》和《归藏》分别为夏代和殷代的易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周易》,即周代的易学。话说周初由周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推演而来的,称为《周易》。“易学”也就是易经之学的意思。

4.孔子在其晚年,将他对《周易》的深刻解读与研究成果,包括《彖》、《系》、《象》、《说卦》、《文言》以及《杂卦》等专著,精心编纂并融入了《周易》之中,这一版本的《周易》后来被世人尊称为《易经》。

后来,随着后人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在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太极图和与六十四卦相关的各种表、图等,这些都是后人根据《易经》的理解而创作编制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编制的六十四卦图记忆口诀

5.《易经》出现之后,吸引了一大批人的关注,各朝各代都有人对其进行研究、著书,其中涌现了不少著名的代表人物。比如汉朝的孟喜与京房,魏晋时期的王弼,唐朝时期的孔颖达,以及宋代的邵雍与朱熹等,皆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易经》的起源是什么?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易经》体系最早的起源标志,大体上有四种说法:

  • 1.结绳记事
  • 2.燧氏作图
  • 3·伏羲制卦
  • 4.龟裂预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绳记事主要出现在还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当时的古人主要采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事件。大事情打大绳结,小事情打小结。

然而,由于人们对大小绳结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大绳结是小事情,后来人们又对此进行了“改良”,将原来的表示小事情只打一个小绳结,改成打两个小绳结。

也正是如此,产生了《易经》核心的阴阳符号,并由此而产生了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燧氏作图话说是由“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森林打猎时,发现山石之间碰撞可以打出火化,于是它们学会了以石生火。而火的产生,使得天地、日月、山河、明暗等有了阴阳对应。也在此过程中,燧人氏通过对天象等进行观察,最终绘制了用来反映宇宙自然规律的图案,这便是《易经》最早的由来之一。

此外,也有传说说《周易》是由周文王在囚禁期间,根据伏羲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撰写了卦辞和爻辞。后来,周公旦又为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易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即《易经》说了什么)?

1.《易经》整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第二部分为“传”。

“经”主要阐述了六十四卦的含义,称为爻辞。

“传”分别阐述了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爻辞。

第二部分的内容共有7种,10篇。分别是序卦传、文言传、杂卦传、说卦传、彖辞上传、彖辞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象辞上传、象辞下传,称为“十翼”。也就是说第二部分是前一部分“经”的羽翼,对于“经”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系辞上”上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2.《易经》有两个最基本的符号:阴(--)和阳(),称阴爻和阳爻。

阴爻和阳爻有八种三叠排列组合的方式,叫做八卦(由阴阳符号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八卦都是三画的卦爻,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八种基本的物象和事物,包括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及西北、西南……等不同方向,以及也用来表示父亲、母亲、长子,少男、少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阴阳是《易经》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阴阳二元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4.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成,每一卦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卦辞和爻辞则是对每一卦和每一爻(卦中的每一根线)的解释,说明了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行动策略。而彖传和象传则是对卦象和爻辞的进一步阐释,揭示了卦象背后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意义。

四、《易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即《易经》中的“三易说”指的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

指的是世界上所有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

2.变易:

强调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易:

是指变化中存在着不变的根本规律,即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易经》的哲学体系。

五、《易经》是如何被用作“卜筮”的?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需要预测天时、农时、祭祀等各种事物的吉凶祸福,卜筮就成了获取预知信息的重要手段。《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变化,对未来的事态进行预测。

占卜者通过特定的方法(如掷铜钱等)得到卦象,然后根据卦象和爻辞解读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易经》与哲学有何关系?

《易经》也被视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它强调变化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万物皆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同时,《易经》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

此外,《易经》还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易经》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如何?

《易经》的影响不仅限于哲学领域,它还广泛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武术等各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政治上,《易经》的智慧被用于治国理政,强调顺应时势、以德治国;

在经济上,《易经》的变易思想被用于指导商业决策和市场预测;

在文学上,《易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影响了古代诗歌、散文的创作;

在艺术上,《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书法等领域。

在科学上……

可以说,《易经》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巨著,对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易经》中的经典卦象有哪些?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意义?

《易经》中的经典卦象很多,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

以乾卦为例,乾为天、为君、为刚健,象征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乾卦的爻辞如“潜龙勿用”、“飞龙在天”等,描述了龙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变化,也寓含了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其他经典卦象如坤卦(地)、坎卦(水)、离卦(火)等,也各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哲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易经在生活中有哪些影响?

易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比如它被视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指南,帮助人们理解自然规律、顺应时势变化等……

又比如它被用在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辅助工具中,领导者运用其来把握市场趋势、制定合理策略。

此外,《易经》还被应用于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等领域,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成长困惑。当然,这些应用都需要在尊重易经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应用。

另外,《易经》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还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不少国际学者和研究者对《易经》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易经》?

正确理解和应用《易经》,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和哲学思维以及文化素养。

首先,要深入了解《易经》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符号等。这是理解《易经》的基础,也是正确应用其智慧的前提。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来解读卦象和爻辞。避免机械套用和盲目迷信,将《易经》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最后,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科学看待,正确运用《易经》。虽然《易经》最初被用作占卜工具,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因此,在应用《易经》时,要注重其哲学思想的启示和指导,而不是将其作为预测吉凶的工具。

参考资料:

1.张其成著. 张其成讲易经[M]. 2020

王永宽著.河图洛书探秘[M].2018

2.许文胜著.大成之道[M].2006

3.李新著,易经解义,九州出版社,2023.01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