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这几天的楼市讯息,占据房地产热榜前10位的,起码有一半的信息是关于各城楼市火热的信息。

而且,讯息还是轮动的,今天这几个城市火热,明天那几个城市也火热了。如果经常刷楼市信息的由于大数据原因,你可能会持续收到越来越多的相关讯息,比如这些信息:

央视财经报道,深中通道开通前夕,5月中山新房成交量大增,比4月份增加了23.6%;

中国房地产报报道,6月广州新房成交量较5月份日均增长31.5%;

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未来科技城二手房成交量激增,近3个月有的小区成交量5-10套,有的小区甚至超过了20套;

财联社报道,上海6月二手房成交量有望创3年新高,多个新楼盘触发积分;

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成都放开限购两月后,豪宅逆市狂飙;

时代周报报道,深圳新政满月,顶豪3小时卖了100亿;

等等,反正这类信息确实越来越多,楼市似乎在一夜之间都“热”了,让人开始眼花缭乱,让一些人迷糊起来,不知道对市场如何判断。

那么,市场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了解了一番,觉得还是应客观看待当下的市场。

比如深中通道开通,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自住,交通方便了,对楼市确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快了一部分人的入市步伐,但这些现象具有事件的特殊性;

而其他城市所谓的“热销”,特别是一线城市,主要还是来源于楼市新政接二连三的松绑,符合条件的需求瞬间释放。

当然,也有市场本身使然的情况,比如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一些二手房在火热的时候卖到了7万一平米,现在降至4万一平米了,一些人觉得性价比开始显现,相当于出手抄底吧。

还有一种情况确实在成都等高能级城市出现,地段好、产品好的豪宅受到市场欢迎,虽然不及楼市火热期,但一开盘都能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当然,这是媒体的报道,其中有多少水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因不难理解。现在政策面主导市场企稳,所以,从舆论上唱空楼市的信息不被平台认可,一些有利于市场恢复的信息则容易走向前台。

对于楼市的真实温度,二手房业主最有发言权。我们知道,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两个月中,不少城市的二手房业主下架了一批房源。但实际情况也不都是媒体宣扬的,受楼市政策刺激,看好后市才不卖的。真实情况其实包括3个种:

一是觉得价格实在太低,索性不卖了;

二是由于政策利好刺激,比如一线城市在首付、房贷利率、部分放开限购资格等方面原因,一些人确实觉得市场到底了,后面可能迎来回升,先把房源下架再说;

三是仍旧没什么看房客户,即使有,也只是问问,顶多打听一下价格,然后就没有后续了。与其放在那里碍眼,不如把房源先撤下来。

由此可见,当下的楼市也并非媒体吹嘘的有多么火爆。

就成交量回升的这一现象来说,只能说在此前较低基数上有所上升,但还远达不到火爆级别,也正因为基数低,更多的人是没有市场感觉的。而且还要考虑到市场的持续性,一般而言,一个新政发出后,未来20天-30天内都是需求释放期,但过了这个时间呢?

从去年9月份开始,一线城市采取陆续放松购房资格,降低购房成本等,市场每活跃一阵子又恢复了平静。在笔者看来,这轮放松也不例外,只是把少部分需求纳入松绑范围了,以至于更多的人在期待下一轮政策。这种市场状态其实是最致命的,必须尽快做出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提振楼市的策略很明显,由于其他城市无牌可打,就是通过放开一线城市市场限制,让一线城市带动其他能级城市的楼市企稳复苏。既然如此,个人的建议是:

与其温水煮青蛙,消磨购房者的信心,倒不如一线城市索性来一次全面放开限购算了。就目前的楼市库存,市场信心,不会出现失控局面,最大的可能是,符合资格的购房需求突然变多,能让市场真正实现企稳。

至于其他城市的楼市跟不跟,我觉得,高能级城市应该会跟,特别是一些品质楼盘,再加一些超跌的二手房,比如像3年都跌去一半了,肯定会迎来反弹的。但更多的还是要结合当地的楼市供需情况看,也就是楼市库存。

我的建议的是,当地楼市要想恢复快一些,尽快争取央行给予的“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的贷款额度,把当地库存尽快弄到供需平衡线。当然,另一个措施也不能少,那就是大幅减少宅地供应,让开发商看到希望,敢于以合适的价格拿地。如此,让土地市场和楼市库存去化形成共振。

用两句话总结是,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上、深,只要全面放开限购,不愁购买力,市场肯定会以较快速度带动起来,而其他城市就要看收购存量房动不动真格、交易税费下不下调?否则,仅仅依靠减少供地、市场自身修复,无疑会明显延长市场的恢复周期,这应该也不是决策者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接下来,我更倾向于关键加码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