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如果没有“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这些刻板标签因素的影响,姜萍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名次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话题讨论。

而舆论往往就是这样,当人们的惯性认知与看到的事实之间产生巨大的情感反差时,就会出现话题热议,反差越大、讨论越激烈、争论也就越强。以姜萍这个事为例,通俗地讲,无非就是舆论对连普高都没考上的中专生姜萍,还是一个与数学完全不相关的服装设计专业,却能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虽然只是企业自行举办的数学竞赛,但舆论已经不自觉地将其认定为至少可以与正规赛事“一较高下”的竞赛)中取得全球第12名成绩的难以置信,由此产生了讨论兴趣,并试图通过公共话题的讨论,去分析这类“怪才”“奇才”“偏才”背后的成长路径,以表达对当前人才选拔、教育升学、学历要件等一系列现存机制规则的另一种声音。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大家是在讨论姜萍一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则是在讨论更多可能已经被埋没、或者正在被埋没的“姜萍”们的事情。这应该才是事件话题至今仍有较大讨论的深层次原因。

回归事件本身,结合我的网上观察和个人经验,提供三个基本判断。

1.关于姜萍是否“浪得虚名”的问题

姜萍话题火了之后,网上陆陆续续都有些质疑其“浪得虚名”“营销包装”的声音,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是因为如果姜萍真的“浪得虚名”,按照现行舆论场的信息透明性,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仍没有实质性的实锤证据。但姜萍是否如一些营销账号说得那么神乎其神、玄之又玄,也持保留意见,毕竟在中国的社会里,从来不缺“学神”“学霸”“学魔”这些“别人家的孩子”。

2.关于围绕姜萍出现的两股对抗声音

按照我的经验,声称“要捍卫姜萍声誉到底”“坚决与质疑斗争”的声音未必真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坚决,而另一方声称“为了捍卫正义打假”的质疑声音的真实动机也未必真如他们说得那么大义凛然,只不过都在借助姜萍这个高热话题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而已。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很多热点话题当中都会存在,比如前不久席卷全网的“胖猫”风波,部分充满情绪化、声称要为“胖猫”讨回公道的人真是发自肺腑的吗?而那些在官方通报发布后,号称要还遭受“网暴”女主一个公道的一些账号,真的是只是想为遭受“网暴”女主讨个公道吗?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3.关于人们到底想借助舆论表达什么

我看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教育大环境过度“内卷”不满的集中宣泄。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下,我想已经鲜有领域可以与教育领域相比,从幼儿园开始,鸡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育儿常态,这种长年累月的环境作用下,势必容易在大多数家长心中形成越来越顽固的心态焦虑,即如果孩子成绩不够好,就会失去美好的人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心态焦虑容易在舆论场域中得到充分释放,以姜萍话题为例,不少人参与话题的真实动机其实是想通过姜萍话题的讨论,来为自己可能也存在偏科的孩子争取另外一条求学捷径。二是对当前人才选拔机制过于死板的不满。姜萍身上的“中专生”“服装设计”标签,让许多人意识到了当前唯学历论、唯论文论人才选拔体系的短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来为更多的“姜萍”闯出一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拔路径。

在这场舆论话题的热议当中,作为圈内读者,我们需要读出事件背后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相比前些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实绩、实用、实效的角度选拔人才的期望,而不是此前大多以出身论英雄、以学历论能力的刻板框架。再比如,期望这个社会能够给更多的“姜萍”一些可供选择和优化的人才培育路径。

最后,权当饭后闲谈。

本文终。

作者:墩爸

更多:公众号,网络舆情分析师考培基地

7月开班,2024年第3期网络舆情分析师(高级)职业岗位证书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