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现象,梅雨季也是我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梅雨季开始之日叫做“入梅”,结束之日叫做“出梅”。今年,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偏晚3天;江淮地区6月1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4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一般每年的6至7月,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等地区,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梅雨天气,从湖北宜昌到华东沿海,范围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多省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梅雨年际变化很大,每年梅雨雨量的多少和地区分布均有显著差异,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量的30%到40%。梅雨季的气候特点: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梅雨期间的天气变得更加不稳定并伴有极端性。气象数据显示,过去6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的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事件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雨量大、强度强的梅雨称为“暴力梅”。当“暴力梅”来临,江河湖泊会出现严峻的汛情。近期以来,最强雨带基本维持在长江以南地区,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堪称阶段性“暴力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在某些特定区域,由于雨带可能会出现南北摆动和东西进退,因此降雨不是很明显,2019年就曾监测到江淮区域出现了“空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进入梅雨期后,第一个雨期确认结束,出现梅雨期中断,随后又出现持续性降水,进入第二个满足条件的雨期,称之为“二度梅”。1998年长江中下游就曾出现过“二度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梅雨季节给依赖潮湿、高温生长环境的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时,各类皮肤疾病、胃肠功能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随之而来。因此在梅雨季节更要注意室内防潮,预防食物霉变。

◎文/车家竹 漫画/杨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