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全国上下纷纷哀痛悼念。

毛主席的女儿在负责安排悼念的宾客时,突然发现有一人未曾到来,连忙到处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震撼之余,纷纷问李敏这人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赶忙回到房间,翻开尘封已久的电话薄,电话刚一接通,她满是哭腔地问道:

“爸爸逝世,叔叔您怎么不来呢?”

这位重要的叔叔究竟是谁呢?为何李敏在这关键时刻,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特意去打电话询问?

巨星陨落

时间回到1976年的9月9日,这一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江河呜咽,山野悲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带领着中华各族儿女走向新世界的一代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

中央政治局立刻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公开接受全国人民的悼念和祭奠,大家都纷纷怀着沉痛的心情到场,开始着手准备一切相关事物和工作。

关于亲属悼念方面,大部分都是由李敏来打理和操持的,她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毛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取名娇娇,是因为她在延安出生,由于当时条件极为艰苦,贺子珍又每天都很操劳辛苦,刚出生时的李敏营养不良,显得无比的娇小。

正好那一段时间里,邓颖来看望贺子珍,见到李敏就把她抱在怀里喊她小娇娇,就这样毛娇娇的名字由此而来了。

李敏小时候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四岁的时候就跟随着母亲远赴苏联。但虽然和毛主席分别的时间很长,父女亲情却总是萦绕在两人的心头。

终于在1949年初夏的时候,李敏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来到了北京。

由于长时间的分别和思念,来到北京后的她和父亲毛主席的关系十分亲厚,当毛主席在北京办公时,她便来到了北京读书。

每次放学都会和父亲交流着,自己白天在学校中的所见所闻,告诉父亲又发生了哪些新奇好玩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之间没有客套和隔阂,连平时说话都会开一些小玩笑,李敏开朗活泼的性格,总是能使毛主席开怀大笑。

这样的交流和聊天,足以看出李敏和毛主席之间亲切温情的感情。

因此在这次父亲的葬礼上,李敏更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地安排哪些亲属来、在何时来,都一一详细的部署好了相关名单。

就在一切事务都顺利地进行时,一天傍晚,李敏在堂内守灵时,整理着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以往和别人的那些合照的照片,突然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她先是拿出名单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突然眉头一皱,生怕自己看错了,又翻来覆去地仔细核对,经过几次的确认后,她发现确实没有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又跑去询问负责接待来往悼念的工作人员们,像他们描述着那人的身材样貌,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她紧皱起了眉头。

工作人员们马上就意识到了好像出问题了,因为李敏的这一举动实在让人觉得,是不是漏掉了某一位重要的人物。

事实确实如此,李敏马上回到房间,翻出一本电话薄,翻过一页又一页之后终于找到了,她照着号码簿打过去,电话接通后,李敏带着沉重的心情缓缓开口说道:

“张叔叔,父亲的葬礼,您怎么不来呢?”

这位李敏口中的张叔叔究竟是谁呢?为何李敏在百忙之中还要专门去寻找他呢?

赠送手稿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不但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常常写诗作词,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让毛主席把《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手稿三在1961年春书赠予他,同时书赠的还有《虞美人·枕上》,这个人就是毛主席身边的副卫士长张仙朋。

那张仙朋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遇相知,子侄之情

张仙朋出身于贫苦农村,早年间因为迫于生计,跟随着父母闯关东,后来年仅15岁的他辗转到了沈阳做了一名文化宾馆的服务员。

做服务员期间,他深知在当时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中国,能找到一个“铁饭碗”,满足自己的每日温饱,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不断地努力要求自己,无论是大事小事都严格要求自己,只要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都要亲力亲为,并保证不遗漏任何一处细节。

也就是这样,工作上养成的良好习惯,也为他后来命运的转折埋下了种子。

当时的中国正和苏联有着亲密的联系,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受邀前往和斯大林进行会晤,期间就经过了这家文化宾馆。

当时的张仙朋并不知道有如此贵客的到来,他就和往常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打扫了一番,等待着贵客的到来。

等贵客光临的时候,张仙朋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如此重大的场面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震撼,他慌忙地跑去房间,想再次检查一下卫生和布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曾想,他刚踏入门询问毛主席时,毛主席便和蔼的夸奖道:

“你把这里打理的一切都很好,不必这样拘谨,我们就像是普通的客人一样,和你聊聊当地的生活和风俗,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毛主席的话在张仙朋脑海中久久回荡,如此亲民爱民的领导人让他大受感动,他良好的工作素质,也使得他和毛主席愉快地攀谈了起来。

言语之间,毛主席很欣赏这位踏实上进的小伙子,他热爱生活,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能力出众,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在毛主席离开文化宾馆回到北京之后,本来不会再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再一次被命运安排相见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张仙朋就和从前一样,早早地起来干活打扫,就在他整理信箱时,有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上面就写着给张仙朋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仙朋此时不明就里,心想自己并没有来自北京的亲人和朋友,这封信到底是谁寄给他的呢?

正当他一头雾水时,打开信封一看,里面的内容让他终生难忘,信中写道:

“张仙朋同志,上次一别已有三个月,我很欣赏你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踏实勤奋的性格,你是否愿意到北京来工作呢?”

张仙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马就写下了回信,并且信誓旦旦地在信中回复道:

“感谢中央对我的信任!我十分地愿意!”

点点滴滴的工作日常汇成浓浓的战友情

到达北京的张仙朋,非常感谢毛主席的赏识,他在工作上更加努力细心,本来就出生于服务员的他,负责起了毛主席的饮食起居。

在他刚来到工作岗位上时,他对这里的一切都不太熟悉。但毛主席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公文到深夜,张仙朋不愿意用这些小事再去叨扰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一次负责整理毛主席的床头柜上的文件时,文件七零八落,散落在柜子上,地板上甚至是床缝底下,他赶忙上前收拾。

可问题来了,这些文件有的是毛主席看过的,有的是毛主席没有看过的,这样散落在地上,如何才能把它们收拾好呢?

倘若放任这样不管,就是他对工作的失职,这样他的良心始终会过意不去。

若是收拾,他怕毛主席看过的文件,又得再打开一遍,况且每份文件,又会附带着其他的纸张,他根本就不能区分归位,这可如何是好?

纠结许久的他,决定还是收拾起地上的文件,他将他们整理好,又重新放在了床头柜上,心里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晚上毛主席正倚靠在床上看文件时,张仙朋进去打扫地面,期间一语不发,低着头不敢直视毛主席。

正当他打扫完想溜出房间时,毛主席早已察觉到了他的异样,赶忙叫住了他。

毛主席亲切地问道:

“你怎么看起来很怕我似的呢?”

张仙朋小声地说道:

“主席实在不好意思,我弄乱了您的文件,害得您又要再打开他们一次,您每天要处理这么多的文件,我却又给您添乱,我应该受到惩罚!”

毛主席安慰他道:

“我又不是老虎,又不会吃人,文件乱了我知道不是你的错,你是好心把它们捡起来收拾好的,怎么要惩罚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话如同三月的春风,温暖了张仙朋这颗忐忑不安的心,他明白毛主席的好意,这样的一位人民领袖,没有一点官威,相反地,真正的关心人民、爱护人民。

张仙朋对毛主席的敬意和爱戴又多了几分,每天都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久便担任了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每次毛主席出差,他都会在毛主席考察的地方提前安排布置好。

他早已成为毛主席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亲厚的朋友。

和李敏发生的趣事

当李敏来到北京之后,便留在了北京读书,而张仙朋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也时常在生活上对她照顾有加,李敏心中早已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叔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李敏大学毕业,进入国防科技委工作后,她便住在了北京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民居,和父亲的联络便更加地少了很多,而张仙朋则经常在父女之间传递信件和互相的挂念。

李敏还常常会在毛主席面前开张仙朋的玩笑,三个人也会因此开怀大笑。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张仙朋由于工作原因,被调职前往了青岛工作,临行前,张仙朋和毛主席互相说了一句又一句珍重和彼此挂念的话语。

张仙朋来到青岛工作后,一直不曾回到北京,虽然偶尔会有信件来往,可是却一直都不曾见过毛主席。

直到1976年9月9日这一天,毛主席逝世,两人都没有再见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李敏看着来往的宾客里没有张仙朋的身影,立马焦急地拨通电话,电话一接通,李敏就说道:

“爸爸的葬礼,张叔叔您怎么不来呢?”

电话那一边闻此噩耗的张仙朋先是一愣,然后急忙对李敏说:

“我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即赶来!”

张仙朋奔赴到了北京之后,连忙来到悼念的灵堂,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一瞬间控制不住悲痛的泪水,扶着栏杆便大哭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身边的这些年,毛主席早已把他当作自己的子侄一样看待,张仙朋也把毛主席当成了父亲一般尊敬和爱戴。

张仙朋深受毛主席爱民如子的观念影响,在他眼中,毛主席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家领导人而有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张仙朋被他亲民爱民、和蔼可亲的形象被深深的折服。

也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才会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在他逝世的时候举国悲痛,都是在对一代伟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