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介会现场

为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农文旅融合深度拥抱暑期消费市场,6月28日,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画报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协办的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会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强调了农村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红旗文稿》认为: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夏天,让我们轻轻开启天府之国的和美乡村画卷,沉醉于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之中,用心感受这和美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共同见证新时代赋予这片土地的崭新机遇与蓬勃希望。

热的势头

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

纷纷走进都市圈的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郫都区青杠树村,如诗如画的美乡村(杨志刚 摄)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生态价值

注重生态环境的优化与保护,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文化价值

重视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赋予乡村深厚的文化内涵;

3、产业价值

强调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4、旅游价值

致力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提升乡村旅游的便捷度与舒适度;

5、治理价值

注重加强农村治理,建立健全农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四川,和美乡村建设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在成都,锦江区的三圣花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政府积极引导村民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创造了“花卉种植+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三圣花乡的五个主题景区之一,花乡农居经过重新打造,引进了文创、民宿93家,培育花创企业14家,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超过1000万元,村民家庭年增收5万元以上,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在宜宾,翠屏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示精神,依托翠屏资源禀赋和“5+2”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扬优势、补短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在达州,万源的大巴山区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和美乡村建设正呈现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宜人、青山绿水与整洁村落相得益彰的景象。产业发展多元且充满活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相互融合,为乡村带来了经济增长。

文化传承得到重视,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乡村中闪耀光芒。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时,村民们参与建设的热情高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描绘乡村的美好未来,让乡村绽放出愈加迷人的光彩。

热的点位

各种“网红打卡地”

走进互联网的眼球

互联网时代,一根根网线串联起城乡,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在网络上走红,涌现出一系列“网红打卡地”。

热辣的火锅、好客的人民、呆萌的国宝大熊猫等标签向大众展示着成都的网红基因。而这些文化基因也融合在成都的乡村建设中,成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新兴“网红打卡地”,共建生态文明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美乡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优化与保护。图为宝兴东拉山彩林(韩毅 摄,宝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青杠树村曾是成都郫都区最落后的乡村之一。2013年,青杠树村在成都市率先启动村庄规划编制,按照组团集群式、田园生态化的模式布局村庄。2016年,青杠树村被确定为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开始进行基础设施修建。2018年,青杠树村腾退200多亩集体土地,引入景区管理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青杠树村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雅安市宝兴县自带网红气质。宝兴明确地区功能定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134”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利用革命遗址和熊猫等特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康养产业、休闲旅游发展。其中汶川县水磨镇锚定“一镇一极三范例”发展定位,立足乡村优势资源,坚持走艺术、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打造美学田园。因为在经济发展、文旅繁荣、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汶川成为闪耀在川西大地的明星县。

这些“网红”点位能够长久走红的缘由值得深入剖析,其背后有多种力量的交织与推动。

一是独特的文化基因。四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川剧、蜀绣、川菜等具有特殊吸引力,火辣的四川火锅、松弛的生活方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能为游客带来特殊的文化体验。

二是创新的营销策略。丰富的地方资源依托极具创意的营销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持续广泛的传播,吸引着广大游客络绎前往。

三是注重用户体验。四川人民热情好客,注重服务质量,能根据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游客的信任和喜爱。

热的季节

各种乡村避暑胜地

纷纷走进都市热岛的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乡村避暑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图为马边金家沟珙桐瀑布(何为 摄,马边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随着蝉鸣在夏日的空气中愈发嘹亮,炎热也愈发展示其威力,“乡村避暑现象”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四川丰富多样的地貌为其打造不同的旅游产品提供了条件。巴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为这片土地上的“避暑”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年12月越西正式进入“动车时代”,越西到成都2.5小时,到西昌仅1小时。越西县凭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现代农业、多元的民族人文风情,以“线上+线下”“旅游+”模式为导向,持续打响乡村旅游品牌,荣获2023年“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巴蜀气候康养地”三大气候生态品牌。

在眉山市,洪雅县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洪雅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绿海明珠”“天然氧吧”,瓦屋山森林覆盖率高达71%。洪雅县各景区深度挖掘自身“凉资源”,展开了以避暑旅游为核心的“热”产业模式。洪雅还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是全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拥有七里坪、瓦屋山等康养胜地。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其周边的山区高原,如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等夏季气温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而四川的避暑胜地也有着天然优势。

一是多样的地形。四川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凭借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与生态环境,使四川可以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如森林徒步、草原露营、观赏野生动物等。

二是丰富的水资源。四川素有“千河之省”的美称。有丰富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瀑布等,为开发水上避暑旅游项目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川派”避暑的一大亮点。

三是独特的美食。川菜乃八大菜系之一,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四川的美食文化。

四是多彩的文化活动。四川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避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四川的文化魅力。

五是丰富的医疗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中医+避暑”的模式,让游客在避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养生保健的服务。

热的夏收

各种丰收场景

纷纷走进关注“菜篮子”的眼球

蜀地乡村美如画,百般红紫斗芳菲。四川的和美乡村出产琳琅满目的食材。

在广元市,苍溪县的乡村,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脆香甜柚、川明参产业蓬勃发展。苍溪县充分利用其土壤资源、生物资源和水利资源,打造特色种植业。2023年,苍溪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乐山,雪芽村的茶香四溢。雪芽村积极弘扬茶文化,比如在第三届峨眉雪芽开园采新节上首创了开园喊山、祭拜茶神“蒲公”等系列传统茶文化活动,为“峨眉雪芽”茶业发展和“峨眉山”茶品牌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攀枝花市盐边县,广阔的芒果园中,芒果散发着阵阵香气,助推当地乡村振兴。近年来,盐边县荣获“全国康养百强县”“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等称号,成为四川乡村振兴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夏收与农文旅融合的“川派”独特优势。

一是“川派”建筑。川西民居作为“川派”建筑,彰显四川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在夏收时节,游客可以在欣赏独特建筑美景的同时,参与农产品采摘等活动,感受和美乡村夏收的魅力。

二是美食文化。四川的美食以麻、辣、鲜、香著称,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等特色美食吸引游客的向往,促使游客关注夏收的场景,从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农文旅的融合。

三是民俗活动。四川拥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川剧变脸、舞龙舞狮等。通过对民俗活动的宣传,提高对夏收的关注度,同时继承和发扬四川传统文化。

四川和美乡村发展的建议

各地要做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战略规划,提升投资价值。

《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美丽”总揽,提出要先行先试,并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对四川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方向,对于提升乡村投资价值至关重要。

一是战略制定组织。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和美乡村战略规划组织领导,组织各专业的优秀专家学者参加各种战略规划,并按战略规划流程循序推进,保障战略规划质量。

二是空间战略。要将“美丽四川”作为一盘棋来设计,根据资源禀赋理论,防止同构化以及趋同性,严格按差异化、结构化、层次性和互补性来进行整个空间的战略规划。

三是生态战略。和美乡村需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保护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严守生态红线,有利于打造中国韵·川派味宜居宜游的美丽生态四川乡村。

四是协同战略。注重与产业战略、文化战略、旅游战略等协同发展,保障四川和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五是人才战略。加大对乡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村民素质,为乡村发展储备力量。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与当地特色融合,提升“川派”产业价值。

川粮乃民生之基,要形成以川粮为特色的产业市县,赋予乡村独特“川派”产业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孕育着琳琅满目的甘甜水果。图为盐边芒果 (盐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是产业配套型。需要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配套产业链。

二是产业融合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融合产业模式。

三是产业特色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积极发展川粮油、川菜、川畜、川果、川茶、川竹、川药等特色产业,做好“川派”特色产业大文章。

四是产品品牌型。酒好也怕巷子深,要做好品牌战略规划,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提升文化价值。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和美乡村的细致性和文化旅游融合整体性,合理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功能区域,真正打造出文化旅游融合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硬件融合。如“川派”特色民宿、餐饮等,为和美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撑。

二是文化融合。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结合当地民俗特色文化,设计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与活动。如石椅村利用羌族文化,走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发并进一步推动乡村研学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专题融合。面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旺季,围绕避暑旅游,举办夏季主题活动,如避暑节、摄影展、研学夏令营等。通过这些举措,让和美乡村在文化旅游专项活动中绽放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南“布依三寨”,承载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散发着独特人文魅力(宁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索和美乡村共建共营模式,提升经济价值。

和美乡村共建模式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模式。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省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并登记赋码发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1424个。探索四川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是共建组织。事实证明,和美乡村需要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模式,如构建新型合作社或者“公司+农户”等。如新津、石椅村等地建立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但还需要各地、各企业做进一步探索。

二是共建结构。共建结构就是指组织的产权结构。和美乡村的新型组织模式是否牢固,关键在于组织的产权结构。所以,不管采用何种组织模式,但产权结构一定要设计合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能够起到保障组织共营的稳定性。

三是共建制度。共建制度就是指组织的制度。在合理的产权制度基础上,还得建立组织制度。企业制度将会统一企业的价值观,确定组织的战略,经营、营销等制度,是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四是共责制度。共责制度就是指组织成本、风险、责任等的共担制度。组织利益要共享,则组织的成本、风险、责任等必须共担。所以,建立健全共责制度,是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五是共享制度。组织的成本、风险、责任等要共担,则组织的利益必然共享。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共享制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后续发展。所以,共享制度的制定,各地、各企业应当进行深入探索。

学术支持/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商学院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画报社智库 美丽都市圈数据实验室

文/曾玉成 徐文燕 刘思奇 武文娇 莫亚琳 汪睿红

编辑/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