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你拒绝孩子的请求后,他一般是什么反应?

最近,米粒妈刷到一个小男孩被拒后的视频,感觉心都揪起来了。

其实事情很简单,学校组织郊游,小男孩兴高采烈地告诉了父母,可没想到,父亲就只有冷冰冰的一句话:不许去。

小男孩还没从喜悦中缓过来,就被这个冷漠的拒绝打懵了。

但令人心疼的是,他没有一再恳求,也没有哭闹着继续争取,而是拿着报纸坐在一旁默默流泪。

连委屈都不敢出声的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他哭了一个小时,脸颊挂着一串泪珠,眼睛都要哭肿了,父亲突然觉得,这也太可怜了,还是让你去郊游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粒妈不知道,小男孩在得知自己可以参加郊游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可是代入自己,压根没有半点喜悦。

郊游这样的小事,明明父母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开心很久,为什么偏偏要让他哭一场,再高高在上地说一句“同意”呢?

亲子关系中,如果只有父母拥有说“不”的权力,那么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一场父母和孩子无休止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事上纠缠,受罪的是孩子

看见这个小男孩郊游的经历,米粒妈立刻联想到了鲁迅小时候盼望的五猖会。

对于小孩子来说,热闹的盛会有极大的吸引力,鲁迅也不例外,他大清早就起床,早早做好准备,笑着跳着催促家人快点出发。

马上就要上船的时候,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要求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受制于父亲的威严,鲁迅虽不情愿,也逼迫自己迅速记下来,不懂什么意思,也说不清在讲些什么,只是机械地努力记住每一个字。

母亲、工人都不敢阻拦,所有人都在一旁等待着他的背诵结果,顶着这样的压力,他从清晨背到太阳高升才背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检查过后,鲁迅终于可以去看会了,只是他再也没有了喜悦,哪怕没有耽误出行,热闹的五猖会也没有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半点痕迹。

直到他已经成人,脑海中关于那天的记忆,只有背书时的痛苦和折磨,然而书里的内容,半点都记不起来了。

字里行间,是满满的遗憾,却也有深深的不解。

鲁迅在文章的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是啊,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背书,回来再背又能耽误什么?

米粒妈能想到的,除了彰显这家里到底谁说了算,没有半点用处。

在小事上和孩子纠缠,父母一定会胜出,但输了之后的孩子,又会怎么样呢?

米粒妈刷到过一个女孩讲述自己“宝宝碗”的故事。

小时候逛超市时,女孩看中了一个作为赠品赠送的碗。

因为觉得可爱,她郑重其事对家里所有人宣布:“这就是我的专用碗,吃饭都用这个!”

因为年纪小,女孩一开始为了自己独有的碗,吃饭积极又开心,每次都要抢先第一个盛饭。

可有一次,当她晚一点出现在饭桌上,却发现,那个在她心目中独属于自己的碗,却在妈妈手中。

她委屈地说:“妈妈那是我专门用的。”

可爸爸十分不满,又不耐烦地训斥了她:“吃个饭还这么多事,不都可以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只是读了女孩描述的文字,米粒妈都能感觉到她当时的失落和难过。

家里又不是只有这一个碗可以用,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她呢?

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女孩沉默以后,这个碗甚至会被分给客人用,它再也不是那个只有她使用的宝宝碗了。

但是,就连女孩自己也没想到,过了好几年,爸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

“这个碗不是专门你用的吗?怎么不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这个女孩心里五味杂陈,就连米粒妈都忍不住感到一阵阵的心酸。

原来父母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想满足她罢了。

所以故事的结局,以女孩远离父母画上了句号。

有人或许会觉得:至于吗?父母辛苦把你养大,就因为这点事远离父母?

我们看到的失望只有一次宝宝碗事件,可是她的成长历程中,又有多少次被忽略的经历呢?

父母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和孩子非要一较高下的时候,看似拿捏了孩子,实际上,只会让孩子对父母生出心结。

父母纠结赢不赢,孩子在想爱不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错频的交流,孩子这棵树,长出的枝桠也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走进权力之争的误区

你家娃有没有在一件事上特别固执的时候?

米粒妈在书上就见过一个这样的孩子。

上小学的男孩,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捡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树叶啊、小草啊,统统捡回家,有时候放在书包里,有时候放在书桌上,喜欢哪里放哪里。

结果显而易见,屋子里乱糟糟,最令妈妈担心的是,谁知道上面有没有细菌,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于是母子俩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拉锯战。

妈妈坚决不允许小男孩再捡叶子,打骂之后效果依然不明显,于是进家门之前检查书包,接孩子放学等等,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

小男孩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捡树叶。

母子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整天鸡飞狗跳,孩子就是不改。

没办法,妈妈咨询了作者这个儿童教育专家,她想得到一个可以令孩子听话的方法,没想到作者却告诉她:

那你就让他收集树叶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堵不如疏,与其一直和孩子争执,倒不如让孩子用更加合适的方法收集树叶。

每天放在一个固定的盒子里装起来,在课余时间做成标本、书签,或者留作纪念,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也能让家里变得整齐。

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不会再剑拔弩张。

书里有一句话米粒妈印象很深:争执到最后,妈妈在意的不是树叶,而是自己的输赢。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当父母和孩子开始较劲,初心就会偏航,到最后,想的也不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赢下这一局。

可是,当父母和孩子开始拔河,争夺亲子间的权力,不论结果如何,都没有赢家。

之前有一个视频很火,一位妈妈在辅导上小学的男孩写作业,妈妈发现儿子写数字“8”的时候不封口。

于是,母子俩开始了争执。

妈妈坚持认为必须要封口,男孩也据理力争,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看着儿子这么犟,妈妈也脾气上来了,指着作业质问他:这个8你确定这里空着,不写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转到小男孩,看得清清楚楚,他的眼睛通红,显然是哭过一场,想也知道,一定是在妈妈的威严下委屈而害怕才流泪的。

就算如此,妈妈也继续发问:老师讲的写来空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男孩肯定地点头,就算流着眼泪,也大声肯定“嗯”!

妈妈气不过打电话给老师确认,听到电话那头传来老师的声音“对,我们讲的是有一个缺口的”。

小男孩再也控制不住,抽泣着大哭起来,看着孩子用袖子抹眼泪的时候,米粒妈都忍不住鼻头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冤枉、被质疑,这其中的委屈,真的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可得知真相的妈妈有什么反应,看着孩子大哭,她只是敷衍着说了两句“对不起对不起”。

评论区有大批网友现身说法:

“我小时候还会小声说一句没关系,一个人去旁边大哭一顿,哭时间长了还会再被说一顿”;

“证明我是对的,我妈就会说还不是你语气不好,总之父母错了也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数字8封不封口又有什么关系,根本不至于和孩子争论。

可是父母在小事上和孩子较劲,一旦上头,道理和真相都已经不重要,情绪反而占了上风,只想维护自己身为父母的权威。

孩子伤心委屈,父母也在无意中成为了自己曾经最恐惧的大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不说,更为今后的教育,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是学霸乖乖女,一直活在妈妈的控制之下。

做额外的卷子、上辅导班都只是基础操作,连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甚至吃什么菜都要由妈妈决定。

妈妈的出发点也很好理解,不想让女儿为除了学习的事情分心,一心学习,考上好大学,有个美好的未来。

但齐明月为了反抗妈妈,高考时竟然故意少涂一张答题卡,所以与本能稳上的好大学失之交臂,只能去一所离家很远的普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齐明月很开心,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妈妈的控制。

可米粒妈看在眼里,只有心痛和遗憾。

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逃离妈妈,真的值得吗?为什么就不能再听妈妈一次话呢?

后来,米粒妈渐渐明白,妈妈在齐明月心里已经透支了太多信任,换句话说,她不再相信妈妈的任何承诺。

突然想起一位教育学家说,所有亲子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仔细想想,亲子关系的确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孩子无条件信赖父母,才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

剑拔弩张的关系之下,哪怕父母说得再对,孩子也只想对着干。

情绪不分对错,但行为分。

父母不是圣人,却可以做一个愿意道歉的大人。

一位妈妈和女儿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吵,她要求女儿丢掉所有心爱的卡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妥协了,她也保住了自己的威严,但看着女儿伤心的样子,妈妈也坦言:

自己当时想捡起来,可是又觉得如果捡起来就是认输了。

直到后来,她才反应过来:我怎么能在亲子关系里争输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第二天妈妈立刻来到商店,在店员的帮助下,买了很多卡片,她拿给女儿的时候,女儿并没有什么反应。

但妈妈没有不好意思,直接对女儿说:“我让你把那个卡片丢掉是很错误的行为,所以我要跟你说对不起。”

看到卡片,女孩没笑,可是听完妈妈的这句话,她开心地笑了,眼睛里像突然点亮了一盏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没关系”,小女孩也主动拥抱了妈妈,这一刻,米粒妈看到的不仅是一对母女的和解,更是亲子关系更加坚固的过程。

权力的争夺,可能时刻都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

先吃饭还是先做作业,明天出去玩还是后天出去玩等等,所有看起来不起眼的事,都可能存在分歧。

米粒妈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完全听孩子的,而是说,在与孩子意见相悖的时候,先要明确这到底是涉及习惯、观念的大事,还是个人差异的小事。

无关紧要的小事大可以给孩子选择权,大事也要讲清楚、说明白,而不是摆出父母的身份,强硬要求孩子“听我的”。

只有孩子理解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信任父母,从而避免在下一次的争执中意气用事。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米粒妈越来越觉得,亲子关系大于一切。

作为父母,我们或许也曾有很多迷茫倔强的时刻,但只要时刻牢记,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初心,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槛。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