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防治现状和问题系列探讨一

重审D-dimer,正确临床应用

作者 | 张金彪

单位 |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

临床现状和问题

临床普遍存在“见到D-dimer增高就抗凝”的现象。

案例一(河北):一位急性脑梗患者应用阿替普酶12小时后检测D-dimer增高,医生考虑高凝状态,有血栓风险,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被检验科沟通后制止,否则后果难以预测[1]。

案例二(山西):一位女性患者类风湿因子浓度很高,血栓指标显示:D-dimer增高、FDP正常、且D-dimer>FDP,医生误认为血栓风险遂抗凝,3天后复查D-dimer几乎无变化,咨询检验科后获知D-dimer受RF干扰造成,患者对医生起诉[2]。

再如:在临床指南的PTE诊断流程中(图1),PTE低、中可能性下,D-dimer阳性,且CTA阳性,就能说明是急性PTE吗?假如D-dimer阳性是来自高凝状态(机体自溶交联纤维蛋白)而CTA发现的肺部栓子是陈旧性的呢?假如是干扰造成的假阳性呢?流程图中的确诊后“治疗”,治的是高凝状态还是陈旧栓子?!在没有血栓指标的依据下,临床极可能会给予抗凝治疗,并且会根据超声检查的血栓变化来评估“抗凝”效果,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再如:在临床指南的DVT诊断流程中(图2),同PTE问题一样,如果D-dimer阳性,且CUS阳性,就能说明是急性DVT吗?难道确诊DVT后就开始“治疗”?用什么评估?结果会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PTE诊断流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DVT诊断流程图

由此可见,VTE防治的临床经验性决策是可怕的、缺乏血栓指标的临床指南是不完善的,没有检验人参与的指南制定是现实且无奈的!也备受期待!所以,检验人在日常实践中应注重沟通,敢举手、敢发声,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建议,以期助力临床诊疗。

检验分析和建议

单纯解读D-dimer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误区[3],内涵不同,决策不同,甚至相反,所以分析D-dimer应培养辩证思维,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以便临床精准决策(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D-dimer分析新思维流程图

基于以上D-dimer的分析新思维,概括D-dimer五大内涵,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内涵一:D-dimer增高,临床应该抗凝

案例三(河北):一例肋骨骨折患者术后8小时凝血7项和血栓4项结果如下图,提示高凝占优势,临床应采取抗凝决策。该病例通过检验建议,患者积极抗凝,3天后复查TAT和PIC,评估抗凝效果,成功控制和降低了血栓风险(图4、5、6)。

图4:凝血7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凝血7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血栓4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检验助力临床诊疗

内涵二:D-dimer增高,临床应该抗纤

案例四(河北):一例急性脑梗患者溶栓后12小时凝血7项和血栓4项结果如下图,提示纤亢占优势,临床决策应以防纤溶亢进带来的出血风险为主(至少不能抗凝)。医生咨询:D-dimer7.21mg/L,是否高凝,存在血栓风险,是否给予抗凝?检验建议进一步查血栓4项并沟通和建议,此时D-dimer内涵是纤溶亢进(阿替普酶),不要抗凝,第2天复查后PIC恢复正常(图7、8)。

图7:凝血7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凝血7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血栓四项结果

内涵三:D-dimer增高,临床应该关注免疫病

案例五(河北):一例静脉曲张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3天后凝血5项和FDP(追加)结果如下图,提示DD假性增高,临床决策应进一步筛查免疫病(至少不能抗凝)。该病例通过检验建议,医生立刻停止了肝素抗凝,筛查出类风湿疾病(图9、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凝血常规结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10:复测和追加D-dimer、FDP结果

内涵四:D-dimer正常,临床应排除急性DVT或急性PTE

案例六(河北):一例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入院后超声提示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凝血7项和血栓4项均正常如下图,结合临床表现(患侧无肿胀、疼痛症状),提示陈旧性血栓,临床决策不应给予抗凝治疗,评估血栓脱落风险后可以带栓手术,不必置入滤网、不必择期手术。该病例通过检验建议,临床停掉低分子肝素抗凝,顺利完成手术(图11、12、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患者部分病历内容

图12:凝血7项和血栓四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凝血7项和血栓四项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3:检验指导临床诊疗

内涵五:D-dimer单独监测抗凝效果时,临床应注意其变化特点

案例七(河北):该患者抗凝后D-dimer从3.01升到7.18,临床认为抗凝无效,将低分子肝素改为利伐沙班,复查结果从7.18上升到8.77,临床咨询检验科,检验给出建议并说明其机制(抗凝药物在抑制凝血因子的同时,可促进机体纤溶能力,进而溶解新鲜血栓结构中的纤维蛋白,使D-dimer在用药后升高),建议临床停掉利伐沙班继续用低分子(利伐沙班用了一片,低分子尚未间断),3天后再复查D-dimer为0.57(图14、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4:患者的D-dimer变化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5:检验助力临床应用

结语

每个病例都是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寓意!

总结D-dimer五大内涵,结合血栓其他指标,助力临床精准决策:

①D-dimer增高:高凝----血栓风险----临床抗凝;

②D-dimer增高:纤亢----出血风险----临床抗纤(至少不抗凝);

③D-dimer增高:干扰----查免疫疾病(不抗凝);

④D-dimer正常:可排除急性PTE或DVT,CUS或CTA阳性----说明血栓陈旧;

⑤D-dimer不降反升:对急性血栓抗凝,要注意其变化特点:先升后降----证明有效。

D-dimer的临床内涵因不同患者不同情形而不同,临床决策也随之不同,甚至相反!所以,D-dimer应用要结合临床、结合其他血栓指标(TAT、PIC),结合影像学,才能准确锁定病情,对症施策。离开临床的检验是张白纸、离开检验的临床是盲人摸象!请大家立足检验,放眼临床。

综上,检验必须沟通和助力临床:切勿“见到D-dimer增高就抗凝”!必须重审D-dimer,以期正确应用!

参考文献

[1]焦方序,曹楠楠.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风险及D-二聚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3):1821-1822.DOI:10.19435/j.1672-1721.2021.13.019.

[2]肖明锋,吴芝兰,刘基铎,等.类风湿因子对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干扰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43-2444.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3.18.042.

[3]崔婵娟,崔巍,高佳,等.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ɑ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优于D二聚体用于肿瘤患者血栓的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10):853-857.DOI:10.3760/cma.j.issn.1009-8158.2019.10.008.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