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项书记,我们山上老年食堂的菜又差不多了。”

6月30日7:20,淳安县屏门乡金陵村党支部书记项家龙又接到了一个关于物资紧缺的电话,这是自6月20日驮坪里、白沙塔、水竹坪3个高山自然村山下唯一一条公路发生塌方后的又一起隔空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回,金陵村的党员干部没了6月25日和6月27日连续两次徒步10里、翻越3个山头、人工背去数百斤物资的紧张,而是有条不紊地驱车前往屏门乡采购物资、拿快递,再回到海拔400多米的村委,准备趁雨势渐小后,将它们一并带上海拔800多米的驮坪里。

便道

为啥如此从容?

原来,趁着昨天停雨间隙,金陵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干了一件大事:在塌方公路旁人工修筑了一条临时便道,大大缩减了送物资的用时。

“我们通过前期实地查看分析研判,决定修一条临时‘便道’,将原本村委到驮坪里走‘古道’一个半小时的用时,缩短到半小时!”项家龙说。

昨天11:05,项家龙和村党支部副书记童秀香将5斤包心菜、6斤黄瓜、7斤白菜、6斤鸡腿以及一大箱子快递扔上私家车,开车前往塌方点。

10分钟后,他们到达“断点”的公路,距塌方还有二三十米的路基上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并放着“禁止通行”的警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空又下起大雨,从山上驮坪里下来的两位村民已经沿着便道绕过塌方路段前来接应一起搬物资。

从这条便道上山,首先要走上一条斜靠在山坡的10多米长梯,继而沿村民们开辟的泥泞山路爬200多米,就是塌方另一边的盘山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面湿滑、枝叶一地,大家拄着木棍,用时10分钟绕过了塌方路段。上山的车辆已经停在路边,大家一起把物资搬上车,约10分钟后就到了驮坪里。

“这样接力的方式,全程只要半小时。”项家龙说,为了修建这条临时“便道”,村干部和15名党员带领20多名村民干了9个小时:有的负责做长梯、有的在山间人工开路,更多人则是拿起铲子,沿着3公里多的公路一路清理被山洪冲上路面的砂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中午,物资送到了山上的老年食堂(邻里助餐点),这份“及时雨”让“厨娘”詹英香喜出望外:“这下好了,烧个两三天没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陵村的这个助餐点专为老年人而设,一荤两素,60到69岁的付5元,70岁到79岁的付3元,80岁以上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傍晚,拿到新鲜蔬菜的老年食堂还给老人们加了菜,一荤三素,有土豆、大白菜炒豆腐、四季豆和鸡肉,虽然窗外还雨不停,但屋内老人们吃得格外香。

勘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便道的开通,山上村民下山也变容易些了。

昨天,山上80多岁的罗家阿婆心血管疾病犯了,村里联系了车辆给她先送到塌方点上方,再由儿子背着她走过了便道,然后由下方车辆接驳,送她到医院。

但便道只能救急,修复塌方公路迫在眉睫。

上周,《“六勇士”勇闯十里天堑》的报道发布后,得知金陵3个自然村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塌方,乡政府和县交通部门第一时间调派出了勘测人员前往金陵——

6月28日下午现场勘测评估,发现通往山上的这条唯一的公路其他还有几处小塌方;

6月29日,两台大型挖掘机进驻路边,开始道路清理等前期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勘测和施工人员再次进行了测量评估,发现塌方土方有数万立方。

“需要修复的公路大约有160米,上下高度落差约40米。我们需要在勘测的基础上再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届时要先建好挡墙,再进行土方填平,最后视具体情况决定做沥青路面还是硬路面,预计修复工程要2个月时间。”负责施工的杭州轩昌建设有限公司现场工作人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修路施工还需雨过天晴、山体土壤含水量下降后才能进行,这也取决于杭州的出梅时间。

回家

随着6月28日淳安暴雨黄色预警的解除……昨天,连续奋战了11天的金陵村党员干部们也终于松了口气,不少在外避险的村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半山腰的金陵自然村,有21位村民从屏门乡回了家。过去一个多星期,是金陵村的党员干部们在他们的家门口贴上“已转移”的红色便笺纸,替他们照看房屋,帮他们喂猪、喂鸡、喂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上白沙塔自然村此前被统一迁移到驮坪里的3户计7名村民,也于昨天下午回家。

61岁的闻长灶和老伴在驮坪里的临时避灾点住了整整一星期。他说,这栋两层的村展览馆的环境非常不错——不仅给每家都配备了独立房间、床、热水、电、网络,每天留在村驮坪里的党员干部还给他们烧好了热乎的饭菜,让他们衣食无忧。

“不过,到底还是自己家睡得习惯啊!听到现在安全了,可以回家了的消息,我们就回到了白沙塔。家里大米、腊肉、土豆、辣酱都有,加上现在可以通过便道带些蔬菜瓜果回来,生活马上恢复正常了。”闻长灶笑着说。

在他看来,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周六那天修便道,我们全村人能干得动的,基本都出来了,连70多岁的老人也赶来帮忙,为的就是让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家园早一点恢复正常生活。期待着梅雨赶快过去,新的公路彻底修好,大家出行无忧!”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王斐帆

摄影 周涛 陈林森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陈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