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官方博客“盖茨笔记”中表示,“清洁能源革命已经到来。”面对制造业、电力、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一系列气候技术已经经过验证并准备好投入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投资已帮助将空想转变为一系列变革性的解决方案。现在,是投资的时候了,这样这些解决方案才能扩大规模、部署在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并减少排放。

比尔·盖茨指出,农业贡献了20%的全球碳排放,我们种植和食用的作物对气候有着巨大的影响。但Pivot Bio公司正在利用微生物产品减少这种影响,这些产品可以让作物从空气中汲取氮气,为农民提供他们渴望已久的东西:一种更可靠、更高效的肥料形式。他们的解决方案所产生的排放量不到合成肥料的1%,所需的水量也比合成肥料少1000倍,目前已在500万英亩的土地上使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率,同时消除排放。

比尔·盖茨曾指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比大气和所有植物中的总和还要多。在自然状态下这并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当土壤被扰乱(比如把森林变成农田),所有贮存在土壤里的二氧化碳便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土壤中的微生物与肥料接触时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化肥彻底改变了世界粮食供给的方式,但化肥在被微生物分解时会释放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氮的强大温室气体。而像粪肥这样的天然肥料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它们在分解时同样会释放温室气体。而Pivot Bio公司利用经基因改造的微生物为植物提供其所需的氮,且不会像化肥那样产生过多的温室气体。

回看碳排放市场情况:

——碳排放情况

地球上的碳一直在参与碳循环过程,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运动循环往复的现象。它包括碳固定与碳释放两个阶段,前者是从大气吸收CO2的过程,称为碳汇;后者是向大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碳源。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燃烧化石能源会加大向大气中释放CO2,而毁林开荒等行为则会减弱碳汇过程,从而造成平衡的破坏,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过高,气温升高。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分别占比43%、26%、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达343.6亿吨,创历史新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碳排放量

碳达峰与碳中和两者的目的与意义都是限制碳排放量。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其中温室效应是最为直接且严重的问题。202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400ppm,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19世纪的基线升高了约1.25°C,比1981年至2010年的参考期升高了0.6°C,逼近2016年的最热纪录。因此控制碳排放量有长远且重要的发展意义。

我国碳排放量从建国初7858万吨到改革开放14.6亿吨,呈缓慢增长态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碳排放也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80-2010年,我国碳排放量从14.61亿吨上升至81.22亿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88%。

2011-2022年,我国碳排放量及呈波动增长态势,复合年增长率为1.67%。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比例维持在27.5%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家。2022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05.50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国碳排放的来源看,根据全球实时碳数据库Carbon Monitor的统计,将碳排放的来源分为工业、电力、交通运输(包含地面运输、国内航空)及居民消费几个板块。其中工业和电力领域的碳排放量占比较高,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领域,也是碳达峰及碳中和重要控制及产业转型发展的领域。

从2022年数据看,工业和电力领域二氧化碳产量分别为42亿吨和51.4亿吨,合计占当年中国碳排放产量的84%以上,分别为37.95%和46.45%。而交通运输及居民消费的碳排放量占比较小;2023年1-7月,工业和电力领域二氧化碳产量总占比为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表示,现实转轨脱离化石燃料,需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零碳产业体系。零碳能源的产业体系不可能集中在大城市,而是相对分散的,特别是零碳能源的建立安装,只能是在农村、在地方,因此产生的效益、增加的就业也都在地方,这是地方转型发展的机遇所在。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