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近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本次活动以扬州弹词为串联,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护我安澜”等主题,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展现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命脉,击新时代之水,让古运河重生。
运河文化串联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大运河历经2500多个春秋,延绵近3200公里,集聚了物质文化遗产12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多项。从吴侬软语到京腔京韵,从西湖龙井到宣纸徽墨,从宜兴紫砂到武强年画……千百年来,南北文化在大运河上交织融合、奔涌向前,绘就出一幅绵延千里的锦绣画卷。大运河不仅是历经千年的中华历史文脉,更是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流动血脉,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运河文化续写中外文明美美与共的动人故事。大运河作为古代中国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历史见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精神。回溯历史,运河曾承载过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的外运,日本及新罗遣唐使来访,中国高僧鉴真东渡,外国使者马可·波罗、苏禄国王、利玛窦的游历。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中国发出的“运河倡议”,成为全球运河沿线城市的共识。千帆过尽的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与世界文化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使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运河文化绘就民生福祉蒸蒸日上的幸福底色。大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沿线区域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作为南北交流的生命线,历史上的“南粮北运”曾经是大运河的重要任务,事关国运民生;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千年水脉担当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乡村振兴”推动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让新时代的大运河彰显出勃勃生机。流淌中的大运河作为中国几千年前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正带动着城市的活力与复兴,成为文化传播的纽带,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见证了新时代发展的壮阔征程,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这条千年运河像一部流动的“史诗”,穿越古今、贯通南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守护住这份宝贵遗产,把“流动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崔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