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我们继续分享一篇有意思的研报,主要是东吴证券从“行业集中度角度”来思考的投资思路。

研报主要提及看好了两个方向,一是现阶段明显“产能过剩”,但未来有望供需缓解,产能出清的行业;二是当下相比过去盈利能力明显强化的行业。

对此,研究院做了一些整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启发。

以下为概括内容:

东吴证券在研报的开篇,先是当下宏观情况做了一定概述。

在研报看来,当下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拖累工业品价格,是当下企业盈利承压的症结所在。截至2024年4月,我国PPI已连续19个月负增,工业产能利用率自2021H2起进入下行。

需求端看,疫后疤痕效应及房地产投资下滑造成内部有效需求承压,然去全球化趋势下依靠出口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

供给端看,一些传统工业及新兴优势制造业因前期扩建产能集中投放或终端需求放缓而出现供给富余、产能闲置。其中部分环节由于供给格局分散,大小厂商为保卫市场份额不愿联手减产挺价,全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囚徒困境”。

这样的供给结构性过剩对企业盈利的侵蚀已经体现在上市公司财报中。一方面是单位产出消耗的固定成本提升,另一方面是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行。

从数据上看:2022-2023年全A毛利率降至10年维度最低水平,ROIC自2021年后持续回落,自2024一季度已低于4%,接近2015及2020年低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东吴证券认为,在需求放缓、总量弱增的逆境,往往是行业供给格局优化、龙头市占率提升的“契机”。

研报整理发现,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市值公司在过去1-2年以及2015年的“弱需求”环境中,均展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即上市公司口径下,企业收入及盈利在“逆境”中呈现出“马太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吴证券认为,如果从市场竞争机制角度看,制造业类型的企业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洗牌期”,往往会导致成本线偏高的尾部公司率先陷入亏损。而拥有规模经济/技术优势/渠道壁垒的行业龙头,将有望在“稳态期”享受市场份额扩张、终端价格回暖与低水平资本开支的“三重福利”。

而目前某些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的现状,已经引起政策端重视。研报认为,国务院近期印发的《202-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将通过供给侧改革加速劣质产能出清进程。

这里研报主要提及了两方面的投资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寻找当前阶段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且其未来有望缓解供需失衡、实现产能出清的行业。

这里研报主要提及了中上游氧化铝、新能源板块的锂电池上游、光伏产业链、装修建材等部分行业。

如果后续行业出现积极变化,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后续行业出现积极变化,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分享。

第二个思路,研报认为,是寻找盈利优势增强的行业。

东吴证券通过对比2023年与2019年行业龙头“超额毛利率”(即总市值前三大公司平均毛利率与板块总体毛利率的差值)的变化趋势,筛选出在过去4年中,行业龙头盈利能力优势明显强化的行业。具体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看,包括周期品中的能源金属、农化制品、半导体、小金属等和大消费领域的食品加工、广告营销、医疗美容、互联网电商、小家电等行业,盈利趋势不断增强。

当然,以上行业盈利能力的相对变化,可能与业内部的整合、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技术进步或成本控制等因素有关。对应到具体公司上还是得分析具体原因。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