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书法学者,不重视鉴赏能力的提升,殊不知鉴赏水平,与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初学书法之时,眼光偏为浅薄,钦慕平整匀称的字体,停留于观赏外形,自然笔下字迹只有形态,而无神韵,而随着思想、眼界的开拓,赏评更加追求风韵独特、本真自然,看重内层的神质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比后世常说的人生“三重境界”,书法鉴赏也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它们并无高低、美丑之分,只代表一个人所能接受的艺术风格,和自身的书法认知,今天我们就拿楷书举例,详细讲述楷书鉴赏的3重境界,90%的人第二层都达不到,大家可以结合情况,分析当前阶段处在哪一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层:中正平和。如孙过庭所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受到传统观念和日常印刷字的影响,鉴赏楷书之初,大多喜爱端庄方整的字体,点画骨肉匀称、肥瘦得宜,每一笔严守法度,尽显文质彬彬的君子气,无论是否学习书法,看到这类作品,大家全部给予超高评价,称赞它们是“中国字”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欧颜柳赵”的作品,以及各类“唐楷”,形态大气匀整、开阔爽利,笔笔应规入矩,具有峻健刚劲的森严之象,还融合魏晋的灵巧笔法,点画秀丽多姿,尤其是赵孟頫的楷书,简化“二王”笔法,干练爽利、绰约优美,无需过高的鉴赏水平,符合普罗大众审美,因而很多人学习他的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拙质奇崛。在“二王”秀逸风姿的千年熏陶之下,书法界崇尚柔媚之风,不喜魏碑的古拙质朴,其实魏碑的雄健气韵,虽然没有“唐楷”那般端方规整,但它的个性颇为鲜明,介于楷书、隶书之间,字体朴茂奇逸、雄豪厚重,更能凸显视觉效果、艺术境界,让观赏者与之产生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碑自唐朝之后,一直被冷落,后世多学“唐楷”强化基本功,鲜少有人欣赏碑学的古朴之气,幸好清朝末年,书坛力求创新,大力追崇金石气和碑学,由此诞生一批擅写碑石、篆隶的高手,故而除了久远的《龙门四品》、《张猛龙碑》、《嵩高灵庙碑》等作品,赵之谦、包世臣、孙伯翔等,皆有精妙的魏碑作品传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层:恣意狂放。乍一听这个词语,似乎与印象中的楷书不符,毕竟开张的风格常被用于草书,而楷书就是法度的代表,可是楷书也是中华艺术的一类,它的风格多种多样,这类楷书在魏碑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变形,笔画奇崛动宕,融合情感表达,具有写意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石门铭》、《姚伯多造型碑》,再往更近的时代推算,张即之、弘一法师的楷书全都属于这一风格,笔笔烂漫多姿,形态波折奔放,富有趣味性,可惜能看懂“恣意书风”的学者极少,常被世人骂作“丑书”,其实它们的艺术性最浓厚,质感深奥,经得住百年品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上述观点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