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城嵩县。张相正 摄

向山、向水、向湖、向城!

嵩县纸房镇马驹岭村有个观景平台,网红打卡地,被当地人称为嵩县的城市观景台。

山是伏牛山,水是伊河水,湖是陆浑湖,城是嵩县城。这个让湖光城色尽收眼底的地方,半年前还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山丘。

荒山荒坡的涅槃,得益于嵩县县委推出的“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嵩县构建了县直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在村、农村党员联户、自治组织覆盖的“四级”联系群众、服务乡村振兴体系。

全县97个县直企事业单位分包337个村(社区),班子成员到村担任“第一网格长”;乡镇成立“岗位在村工作队”,乡镇班子成员担任队长,在乡镇工作十年以上的“老乡镇”和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队员,以“老”带“新”,实施“导师帮带”;1300余支群众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织参与;实现了1.5万名党员干部,联系12.5万户群众的全覆盖。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是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四下基层’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省委‘五星’支部创建的进一步延伸。”6月30日,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说,“岗位在村,服务群众”的核心是帮群众挣钱、给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忧。

干部下乡,岗位在村,走!到群众中去。

“岗位在村”促进“联学联建”

“联学联建”是嵩县“岗位在村,服务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创新之举。

马驹岭村的蜕变,就是“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开展“联学联建”的成果。

在马驹岭村,省政府办公厅驻村第一书记史志栋,把县民政局、纸房镇“岗位在村工作队”和下派支部书记等一批90后年轻人组织起来,半年多的时间,从谋划到落地,建成了观景平台和驱摩人俱乐部,让乡村振兴成为可能。

马驹岭观景平台上看到的湖是陆浑湖。

陆浑湖,素有“中原洱海”之称,是嵩县乃至洛阳的优势文旅资源。

洛阳市委明确要求:嵩县要做好陆浑湖大文章,加快从“山城”到“湖城”转变。

“按照‘慎建重改优三态、以投带引聚高端’理念,激活融湖片区发展,进一步丰富完善环陆浑湖高端民宿、美景旅拍、生态露营、康养运动、亲子萌宠和特色美食等新文旅业态,把陆浑湖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辛俊峰说,树牢“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鲜明工作导向,建立完善群众和集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环湖综合治理成果。

陆浑湖南岸多是当年修建陆浑水库时后靠的移民村,陆浑镇牛寨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耕地人均二分,林地人均三分,村里没有产业,除了打工,村民只能望湖兴叹。

“岗位在村”工作开始后,牛寨村开始“牛”起来。

嵩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是第二批下派与牛寨村“联学联建”的单位,嵩县交通事业发展中心13人成立专班,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5人常驻在村,双方建立了“乡村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随叫随到。

嵩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谢红朝作为“联学联建”的“第一网格长”,考察后得出结论:牛寨突围,就得依湖兴业。

短短一个多月,从环境整治到道路沿线提升,从产业谋划到项目落地,牛寨村激活了一脉春水。

“我们盘活沿路三家荒废多年长期不住的老院子,每家以5000元的租金出租给村里,政府出资规划设计建设,引进了嵩县名小吃‘王记烧鸡’餐饮店、茶艺馆和文创馆。”谢红朝的打算是:先在村里打造业态样板,让群众看到希望。

站在嵩县远近闻名的“王记烧鸡”餐饮店,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安明然看到了希望。

陆浑湖水面面积4.5万亩,融湖发展涉及3个镇22个村,3万多口人,嵩县县委选派16个单位,与陆浑镇15个村进行“联学联建”,常驻帮扶。

陆浑镇党委派出37名工作人员成立专班,下沉村里,拆违建,整改脏乱差,提升环境,开建地标建筑,16处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促进了“联学联建”的成果转化。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光磊说,县直单位不缺项目资金和运营思路,“联学联建”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新思路,也再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岗位在村”帮群众挣钱

“岗位在村”,群众增收是关键。

靠什么让群众挣钱?嵩县的回答是:打造“中原药谷”。

豫地无闲草,嵩州多仙药。

近年来,嵩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药库”,有计划打造富民增收的“中原药谷”。

这也是洛阳市委对嵩县发展的要求。

城关镇叶岭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的带领下,两年时间,村里丹参种植面积达到了2400亩,还带动了城关镇北园村、朱村、孟村、于沟村、杨岭村5个村发展丹参种植,形成了20公里产业带2万亩丹参基地。

6月27日,和往常一样,叶岭村丹参农事服务中心里,人人都很忙。

“岗位在村工作队”队长、城关镇副镇长王丽娟正在帮助村民咨询申请贷款的详细流程;县委办驻村第一书记许小东刚刚从农户家回来,与董广聚商量协调土地流转的后续事宜;镇机关干部马艺红在指导直播间主播,如何把丹参蜜的特性讲得更好,群众更加喜欢。

“考虑到叶岭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镇党委选派了4名机关干部驻村,如果镇机关没有特殊情况,驻村干部都要工作在村,帮助群众挣钱。”王丽娟说。

增收效果咋样?

董广聚介绍说:“产业带里每亩丹参的年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餐馆、民宿、岭上的酒吧、烧烤、户外看球等新业态,每年实现效益300余万元。”

不仅仅是叶岭村。

大坪乡西源头村,“岗位在村”推行后,不但新发展了800亩的玫瑰种植,而且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玫瑰产品打开了销路,如今玫瑰茶、玫瑰精油和玫瑰露直销上海,村集体一年能分红20多万元。

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100多名闲散劳动力在玫瑰园锄草、摘花,每年能获得200万元的劳务收入。

饭坡镇时坪村有个“银发工坊”,这是村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互助社。

时坪村60多岁的张喜珍,每天都到“银发工坊”,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皂角刺,一天下来能挣几十块钱,她说:“这里空调开着,还有姐妹们说话,随便挣俩钱,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用不完!”

岗位在村,干部进村、用心在村、用情在村,到群众中去,给群众想挣钱的法、修增收的路,嵩县老百姓种药材、养牛、搞旅游,全域5个中药材产业片区、1个肉牛养殖产业片区、4个农文旅融合产业片区初具规模,群众有活干,有钱花,幸福指数满满。

“岗位在村”实现“队伍再造”

田湖村,作为镇政府所在地,辖区村民1710户6543口人,加上400多个商户,人口众多,是田湖镇最繁华、综合治理最复杂的村。

“娜娜,我家门面房的卷帘门被车撞了。”“娜娜,你赶紧来,我手机上发的信息是不是骗人的?”……

群众口中的娜娜,叫史娜娜,是田湖镇派出所的辅警,也是田湖村“岗位在村工作队”的队员。

史娜娜每周除了在警务室值两天班外,其余时间都在村里。

“下派到村后,刚开始走访群众的时候,大家都怀疑我们在作秀,当你真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群众就信赖你了。”史娜娜说。

如今34岁的史娜娜是田湖远近闻名的“能人”,半年时间化解主要矛盾22个,群众和商户大事小事都找她。

“基层工作没有‘大纲’,群众的咨询与诉求,问题与矛盾,道道都是‘必答题’。”田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利博说,“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核心是为群众办事解忧,落实到田湖镇,最核心的工作是乡村社会治理。

田湖镇组建了镇级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和村级工作站,为每个“岗位在村工作队”派驻了懂法善调解的民辅警,协同镇村级干部、“三自”组织负责人户户走访,为民解忧。

与有着8年基层辅警经验的史娜娜相比,大坪乡政府今年1月入职的王晓媛,完全是一个“基层小白”。

26岁的王晓媛,现在是大坪乡西源头村“岗位在村工作队”专职驻村队员。

“刚来的时候都听不懂爷爷奶奶们说的啥,搭不上腔!”王晓媛说,现在每天都在村里,听听“家常”、看看“庄稼”、叨叨“安全”,一点也不怯场。

饭坡镇时坪村的“岗位在村工作队”队员王智超是复员军人,在镇消防救援队任职,刚下村也是两眼一抹黑。时坪村党支部书记朱同军是王智超的师傅。

“师傅”源于嵩县“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中的“导师帮带制”。

饭坡镇党委书记赵信说:“近两年,全镇新进42名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不一,但共同的特点是缺乏农村工作经验。”

“队伍再造”至关重要。饭坡镇党委将42名新同志,不仅派驻到村里,还为每人选配了“导师”。

“和群众打交道,要叔长婶短,降下身段,不仅要学会讲道理,还要讲感情、讲平衡。老百姓气顺了,问题就好解决了。”王智超信心十足。

嵩县县委副书记宋柯楠说:“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岗位设在村,离群众更近,主题是为群众解忧办实事,更重要的是解决部分机关干部思维理念不新、服务质效不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实现‘队伍再造’,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岗位在村”是创新更是延续

嵩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嵩县聚焦重点中的重点,全员进驻贫困村,在全国成为典型和样板。

乡村振兴正酣,嵩县再次推出“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是传承,更是延续。

“岗位在村”的具体做法是:县直机关干部每月在村工作三天,乡镇机关干部每周在村工作三天;全县97个县直企事业单位分包337个村(社区),班子成员到村担任“第一网格长”;根据重点发展村以及软弱涣散村,县委从县直委派15名年轻干部和15名退休退职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做强组织,做大产业。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如何落实到位?

嵩县是这样做的:由县级领导带队,对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干部夜谈”,推动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转变,确保到村里干实事。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主题确定后,嵩县县委并不要求乡镇整齐划一,各乡镇根据自己的乡情、镇情“百花齐放”。

饭坡镇创新建立“草帽工作室”,为机关干部提供了草帽、雨衣、雨鞋、手电筒等装备。

闫庄镇组建专班,建立片长、街长制,干部到村驻点办公。

九皋镇则紧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主要领导全面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亲自抓,抓产业发展,破解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难题。

德亭镇推行“一线工作法”,走访6000余户群众,代办医保缴费、养老资格认证等服务事项187次,调解信访矛盾72件,协助群众技能培训158人,谋划产业项目55个。

何村乡深化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75名机关干部下沉,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助力4万亩嵩胡和油葵套种产业,实现群众、村集体双增收。

岗位在村,干部下沉,乡镇的正常工作怎么运行?

县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岗位在村工作要反对形式主义,让干部带着工作去村里落实,真正为基层减负。同时,为了不影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给群众服务,要求各乡镇都确保服务大厅有人值班、有人办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躬逢其盛。看嵩县,岗位在村,党员在前,主动干事,为民解忧,已是常态。

山高为嵩,实干为民。嵩县再次站到了乡村振兴的制高点。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记者黄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