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年来,乐山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以林长制为总抓手,统筹保护与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167.2万亩、森林蓄积达到7046.9万立方米(均居全省第7位);森林覆盖率达到61.09%(居全省第4位)。2023年争取中省资金3.51亿元,同比增长37.6%。林业总产值达到319亿元,同比增长6%(居全省第5位)。

一、创新体制机制,林长制体系建设亮点纷呈。坚持把林长制作为林业工作总抓手,坚决扛起森林资源保护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林长制工作作出批示41次,签发林长制工作文件13份,发布林长令2个。全市各级林长开展巡林17.32万人次,解决问题9418个。完善林长制运行规则、巡林、督查、考核、部门协作等6项制度,发布“三单一函”,实行林草重点工作清单制、闭环式管理。加强林长制日常管理,及时调整林长、护林员及监管员名单,更换林长巡林手册、更新林长制公示牌,全市设立四级林长3550人,各类护林员7222人,全面夯实基层林草管护力量。突出创新积极开展林长制创新试点,建成市级林长联系示范点4个。创新建立“三长联动、四级共创”“生态林长+佛教协会”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四长三员”体系,扎实推进基层林业站和林长办一体化建设,相关做法入选四川省《林长制创新试点典型案例》。

二、聚焦产业升级,林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制定实施《加快构建林竹产业体系(2023-2025年)行动方案》,推动林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园区、示范基地,林竹特色产业基地超过500万亩,建设竹区道路650公里,乐山市竹浆造纸产能达到112万吨,居全省前列,夹江县书画纸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2023年,实现竹产业产值124.5亿元,居全省第三。积极争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园区、示范基地创建,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升级发展。沐川县、犍为县成功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2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园区4个,市级林业产业园区6个,县级林业产业园区8个。大力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突出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等“林粮”特色产业,建设油茶项目3.5万亩,全市经济林规模达到244万亩、产量44.2万吨。金口河区、夹江县成功申报第二批全省“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市10个区县启动实施国储林项目,现已授信31.23亿元,放款9.36亿元。

三、提升监管效能,森林资源保护升级。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年度采伐限额,批准采伐森林蓄积93.95万立方米,林木采伐限额执行率和采伐蓄积居全省前列,新川南林业有限公司纳入全国首批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创新建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行政许可集中会审机制,2023年以来,争取省下乐山市林地定额497.08公顷,全市批准使用林地657公顷,审批面积居全省前列,有力保障乐西高速、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中国绿色硅谷”等重点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2023年森林督查案件发案数、违法占用林地面积、违法采伐林木蓄积分别同比下降61.6%、61.9%、80.8%,乐山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被省林草局通报表扬。

四、牢树底线思维,生态安全更加牢固。落地落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12个100%到位”和“9个上阵”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风险隐患排查、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832万元、中省财政资金1897万元,开展森林防灭火综合治理、林火视频监控、预警监测体系等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各级培训演练180余次,着力提升火情早期预防能力,2023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累计普查外来入侵物种90余种,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样地顺利通过国家级质量检查。科学防治林业生物灾害,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市中区提前实现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的工作目标,被国家林草局评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李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