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条汉子,慈禧见了却说:敢情是这么块料呀,快给我拉走

八大镖局会剿的匪首,慈禧见了却大为扫兴,连说:“快给我拉走”

光绪年间,在北京往南的镖路上,盘踞着一伙狠辣的劫匪,见镖就抢,毫无商量的余地。一向平安无事的冀中地区,一下子成为了镖师们的畏途。

后来北京城的八大镖局一看这样可不行,就联合起来,对劫匪进行了两次围剿,才将匪首捕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知道了,一时心血来潮,想看看他是一条什么样的好汉,下懿旨押送进京。哪知一见面,就说:“敢情是这么块料呀,快给我拉走。”

皇杠

皇杠

朝廷的税银或贡品,民间俗称为“皇杠”,又称作“皇纲”。皇杠从地方运送到京城,因路途遥远,长途跋涉,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在运输时多采用特殊包装,把金银装进截成段的树干中,以达到掩人耳目之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皇杠事关朝廷的国库钱财,所以运送一事本应由军队解运到京城。可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那就是皇杠转由镖局押送到北京。

探究这种现象的起因,源头应该是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当时的清王朝内部动荡不安,匪患猖獗,使得押运皇杠成为危险的差事。

军队在押送皇杠的过程中,有可能被占山为王的匪寇所劫,也有可能押送的官兵走到某处突然哗变,抢了皇杠自己上山当了大王。

无论是皇杠被匪寇所劫,还是护饷官兵哗变,对上级官员都是致命的。要么是失职之罪,要么是失察之罪,反正是头上的顶戴花翎恐怕难以保住了。

所以官场之上,当官的都把押运皇杠进京视为“畏途”,特别是负责交验的文职官员,更是惶恐不安。因为一旦出事,要么被匪寇杀,要么被朝廷杀,反正是死路一条。

于是地方的官员们想出来一条妙计:将皇杠分批分期委托给不同的镖局押送到京城。这样一来,只需派人去京城等着验收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镖局通过何种方式将皇杠运到北京,只要交验官员点验后如果签封、成色、数量都对得上,就按照“逢百抽五”的比例向镖局支付费用。也就是说平安押送一百万两银子到京,镖局可以拿到五万两银子的“赏钱”。

可如果在押运皇杠的过程中,饷银若有丢失,镖局需照价赔偿。表面看来地方上多花了一笔银子,可主管押运皇杠官员头上的顶戴花翎是保住了,两相比较还是非常划算的。

为了分担风险,地方的官员就多找几家可靠的镖局分开押运,避免皇杠押运时被“一口吃掉”。

镖局

镖局

对于镖局来说,押运皇杠反而是他们最爱接的活,虽然说“皇杠”这件事比较敏感,但是镖局无须另外派人专门负责押送,只需要将带有官印的饷银夹藏在其他货物中运送即可。

这样一来,十万两银子藏在棉、麻、丝、绸、茶等货物中既不显眼又安全,寻常人只以为是运送民生的货物,谁会想到里面有“皇杠”呢?而且跑一趟路多带一种货,到京后获得赏银又多,这笔经济账任哪一个镖局的掌柜都会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只是钱财上的得利,还有官家的认可。镖局如果经常负责押送“皇杠”的活,那些个布政使、盐运使为了确保更大的安全,往往还要给带队的镖师授予个八九品武官的虚衔,便于和匪寇相遇时,能有公文协调附近的驻军解围。

这么算下来,无论利益上,还是名声上,押运“皇杠”对于镖局来说都是名利双收的买卖。

镖局行走江湖,为雇主护送货物,责任是不丢镖,对于擒贼剿匪自然没有义务去 做。朝堂上将军们有“养寇自重”的做法,镖师也不会费尽心机地将贼人赶尽杀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镖师们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镖师和贼人完全可以成为互惠互利的“朋友”,犯不上结成非要拼出生死的“冤家”,对于匪寇,只要不是很过分,一般都“和气生财”。可偏有不讲理的匪寇,竟逼得北京城里的八大镖局组成联军共同去剿灭。

“皇杠”被抢

“皇杠”被抢

会友镖局是清朝时期中国十大镖局之一,李鸿章的家宅由其看护。镖局创始人宋彦超,出自“神机营”,拿手绝技是三皇炮捶门。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会友镖局接了一桩押运“皇杠”的大买卖,雇主是盐法道,路线是从保定到天津。考虑到海河流域的水网发达,会友镖局最终决定走“水路”,“皇杠”由保定上船直达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安排妥当后,四艘镖船从保定码头出发,沿河东去。当行驶到保定府下西河时,突然遇到税务司巡检拦河检查。

领班镖师赶忙将路引、镖单以及盐法道衙门的公文等一应手续交给巡检官查验。可奇怪的是,巡检官却说要查验船上是否有夹带私货,还未等领班镖师解释,就已经强行登船。

不料刚一上船,巡检官漏出了破绽,被镖师们发现是匪寇而不是官员,于是双方在船上打了起来。镖师们借助手里的六响炮,硬是将假冒的巡检官打了出去。可是船被困在河里走不了,只好派人突围去报官。

匪寇可不等人,马上组织了二次进攻,一时间你来我往,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押船的镖师死伤过半,幸亏巡防营及时赶到,才击溃匪徒。

随后清点损失,“皇杠”被匪寇抢走了2000多两,会友镖局按照约定只能照价赔偿。这次匪寇袭击让会友镖局元气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的是,后续从北京往南的镖路,无论是水道还是旱道,又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劫镖。而且对方干脆利索,上来就抢,抢完就走,丝毫没有给镖局留面子。各镖局不是死人就是丢财,损失极大。

北京城的八大镖局都很纳闷,一向平安无事的冀中地区,怎么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硬茬子?于是派人去冀中一带明察暗访,最后查明所有的劫镖大案都是一个叫宋锡朋的人干的。

“狠人”宋锡朋

“狠人”宋锡朋

宋锡朋,冀州李家庄人,从小就喜爱舞刀弄枪,十里八乡也是打出了名气来。后来北上关外当了一阵子马匪,因思乡又回到了冀州,纠结了一群地痞混混干起了劫匪的买卖。后来通过收留逃散的义和团团民,竟然也聚起了一千多人的队伍,专门盯上了镖局的押运。

八大镖局秉承“和气生财”的原则,先派人联络上宋锡朋,表明了镖局的立场。哪知道宋锡朋根本不予理会,依然照旧,凡是路过的镖车照劫不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八大镖局只好联合起来,组建了一支剿匪部队,前往冀中地区对宋锡朋进行会剿。

要说这宋锡朋也是个狠人,面对实力强劲的八大镖局联军,竟然敢硬碰硬。如果他将手下的人化整为零,躲避镖局的锋芒,那么八大镖局肯定要无功而返了。

可宋锡朋没那么干,直接跟联军打了一场硬仗。他的双枪使用的很好,如果与镖师单打独斗肯定占上风。可他手底下的人装备只有大砍刀、长矛、抬枪,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哪里是专业镖师的对手。

一场战斗下来,结果毫无意外,匪寇被联军打垮了。但不得不说,宋锡朋的抗揍能力真的是强。被打垮了的他,竟然还率领残众与联军周选了好几个月,最后在保定被完全击溃。

擒拿宋锡朋

擒拿宋锡朋

兵败后的宋锡朋只好又潜回东三省当起了“马匪”。一年之后,冀州衙门的差人叩开了会友镖局的大门,送了一则至关重要的消息:宋锡朋回来了,现正藏匿家里。

会友镖局认为机会可失,于是立即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精悍队伍,委任经验丰富的老镖师焦林朋为领队,骑马星夜赶往冀州。

随即冀州的捕快与悄悄潜入冀州城的会友镖局会合,等前往李家庄的密探汇报确认宋锡朋仍藏匿在家中后,两队人马分批出城,直扑李家庄,借着夜色摸到宋家宅外,悄悄地围了起来。

宋锡朋还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等到五更天亮后,突然听到外面有枪声,知道大事不妙。此时外面的捕快想把宋锡朋吓出来,可未能如愿。

宋锡朋仗着自己是神枪手,在屋里负隅顽抗,但子弹有限,最后把子弹打光了。被迫之下,宋锡朋从房上窜出院墙外想逃走,谁知刚一落地,就被埋伏在周围的焦林朋缠住,当场擒拿住了他。

面见慈禧

面见慈禧

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渠道传递的消息,宫里的慈禧太后听说了“宋锡朋”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个双手使洋枪、武艺高强的土匪。

宋锡朋被擒拿后,慈禧太后心血来潮,想看看他是一条什么样的好汉,于是一道懿旨下来,着衙门和会友镖局将宋锡朋押送到北京去。

送还是不送?这成了摆在会友镖局面前的一道难题。不送的话,等于违抗圣旨;送的话,慈禧太后办事时喜怒无常,这万一碰上她高兴,出口当场把宋锡朋给赦免了,再赏他个官当当,这对镖局来说可真是后患无穷。

思前想后,这宋锡朋还得送到宫里。本以为心狠手辣的宋锡朋会强硬到底,哪成想他见到慈禧时竟吓得面无人色,身体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哆嗦成了一团,最后瘫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

本来兴致挺高的慈禧太后,一看宋锡朋这个熊样,大为扫兴地说:“敢情是这么块料呀,快给我拉走。”瘫在地上的宋锡朋被拖出了宫殿。

随后宋锡朋被押解回保定府,很快验明正身后被砍头示众,此时镖行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