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为孙一民副理事长在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设计分会成立大会中所作报告。

本文字数:4232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孙一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学术院长

当前,总师制度兴起,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对“总师制度体系”的概念认识不一,对总师的实践路径也有着多样的诠释方法。作为一名建筑师,我和我的团队对于总师的理解也与规划师们有所不同。结合在大型体育场馆方向的专项经验,我们的切入点也与一般建筑师团队略有差异,主要运用的是复杂工程的逻辑推理。

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城市设计总师的工作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科学家研发的工作更甚,因为后者可以在与世隔绝的基地中完成,但我们需要在城市环境中不断平衡建设方式、多方关系等颇具软性、组织性的多元要素。因此,在城市系统中执行总师任务,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规划和建筑知识。总师制给建筑和规划行业带来了新的服务要求,同时也为教育和自身的学习开辟了新的方向。然而,站在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城市总师仍然做得不够,需要从其他领域借鉴成熟的总师制度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设计是一个动态实践、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对总师的反思和总结也要持续跟进,并在挑现实战中反复进行修正。例如在广州琶洲项目中,我们通过城市设计对控规进行优化和校正,其做法实际上是突破了现有的体系框架。在甲方由规划部门变更至土发部门后,我们建议将城市导则作为土地交易附加的约束条件,希望把城市导则作为谈判与协调的起点但不是重点,以此为地块的整体开发质量提供一个衡量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琶洲“地区城市总设计师”项目的创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集群设计”的传统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得到了不断延续。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组织大规模集群设计实践,策划了“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设施建设。新中国第一次现代主义建筑集群设计也诞生于广州,华南工学院的陈伯齐、厦昌世先生带领教师团队完成了城市尺度大型片区项目,为岭南现代建筑奠定了基调。这一时期的作品是真正的现代建筑在中国成规模的建制,其中来自不同团队的合作实际上就是在做“集群商讨”。

琶洲西区研用了广州的“集群设计”传统,总师制度通过在以下多方面为项目保驾护航:

协同营建:

广州琶洲西区城市总设计师——率先开展“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实践,引导跨学科、跨部门、多目标、多层次的“协同式营建”,实现远超城市规划管理范畴的城市中观尺度的多工程优化和管控;

前置式导则:

建设方获得土地后、设计开始前,提前基于导则的解释进行沟通,帮助业主在早期明确城市设计概念,协同导则设计创新建筑方案;

基于导则基础的协商:

导则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通往更优的探讨起点;只要是有利于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的保证和提高,必要的灵活与变通是可行的;

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

城市核心区的集约紧凑布局所形成的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在城市节约用地上带来指数级增长的环境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优先的导则编制

建立导则前置使用的框架可以优先保障公共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实现。城市设计的前置式使用意味着,在业主拿到土地的同时,也获取了该地块城市设计的导则,业主在完成交易的同时要接受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空间公共性的规定。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优先可以通过建立紧密联系城市空间要素的低碳绿色城市设计导则,弥补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在整体性设计方面的不足。

2、集约紧凑立体化的全过程导控

在实施过程中,总师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把控,实际工作远超伴随服务的范围。举例说明,区块内的道路市政要在绿化、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开展相关审核工作,并且要对现实的工程问题提出设计的解决方案,如消防登高面与街道空间一体化,以达到最终实施效果的最佳呈现。

3、中观尺度城市营建的理论与方法

项目实践经历需要设计师在工程层面的思想和介入,最后把它归结出来不是片区简单的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的实施,而是大型复杂综合工程方面的思考。尽管我们当时并没有把所有的内容全部做进以往案例中,但是我们在不断的把各种思想纳入进来,包括绿色建筑、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等想法,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个层面予以纳入,做到突破绿色建筑范畴,从单体建筑拓展到城市级别,并和总师制做到密切结合。从总师制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一个咨询的角色,但是我们用各种方式把城市设计的影响力放大,这个做的过程中我们自嘲叫“总操心师”,我们的手段就是“威逼利诱”结合在一起才能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琶洲最新动态 摄影:刘文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集约紧凑立体化的都市形态实践

在从事广州琶洲西区的地区城市总设计师时,我们协助项目从电商园区的初步定位提升至数字核心区,确立了其规划定位:建设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集约节约用地,打造广州紧凑型新CBD,以及打造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总部商贸区。项目设计通过结合工业遗产以活化城市空间,并保留自然河涌水面,塑造了城水交融的空间格局。

广州琶洲数字经济经济核心区城市设计

作为地区总设计师,我们还通过调动社会资源提升公众对项目价值的关注。

该项目首创《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并予以运用,为新时期的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地区规划师这项制度提出了新的研究与探讨。该制度通过打造地区高品质公共空间、促进精细化建筑单体设计、协调项目工程实施,促进城市营建从“粗放”走向“精明”,走“精明设计”的途径。

公共利益的维护与实现:

地区城市总师工作组通过公共利益优先的导则体系,引导和保障地块内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形成体系。

落实空中连廊互联互通:

城市设计图则要求地块间布置空中连廊,地块内布置建筑通廊与垂直公共交通地块,以总师制度创新平台链接,实现片区内公共空间的互联互通。

创新高品质的骑楼空间:

在琶洲西区地区总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地块内的骑楼已逐步由地块业主单位经过详细设计,并形成施工建设图纸——此举保障了公共空间落位,又为单体建筑增添特色。

打造高效紧凑的地下公共空间:

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规划设置地下公共空间,含公共商业空间、公共车道车库空间,衔接有地铁、有轨电车车站、水吧码头、公交车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工程建设复杂性研究——广州琶洲西区

作为项目总师,我们通过发挥团队责任,协助了地块内不同空间的工程工作的优化,包括轨道交通站点线路的优化、地上地下预留与潜伏设计、综合管廊协调、隧道优化与暂停、夜景照明科学化、竖向设计研究等。项目实现了基于工程技术的优化与实施:

工程实施:

城市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相隔多个环节,工程技术优化往往限制在单体工程的范畴,总师团队应关注协同工程实施;

基于工程实际高效实施:

制定车库停车数量标准时,设法获得地区用地的地质勘测情况,确定了地下室不超过3层的指标。停车数量通过地块出入口数量测算,反推停车数量,实事求是地确定管理指标;

多地块联合施工:

可扩大城市地下空间,并纳入出让环节,实现城市土地效益最大化。

在每个工程实践中,我们已经通过导则实现了对很多工程方面的情况做出了颠覆性贡献,如:在南沙片区根据已有的地勘资料对高度、密度都重新做了调整,城市设计方案也因此被重新制定。在执行总师工作时,我们倾向于多家建设单位联合进行基坑开挖,将整个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从而节约了很多的资源,如此理念的实施也需要仰赖制度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一地块中的近20家不同业主方、设计师共同造就了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也是城市设计管控的结果

3、基于精明营建理念的城市绿地协同塑造——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集约紧凑立体化的都市形态实践

起步区C2单元的城市绿地塑造是在“精明营建”理念下开展的空间实践。其形成首先源于针对现有规划成果的综合优化设计,进一步发展为多专业、精细化的商讨过程;并基于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开展全过程的跟踪与服务,针对跨尺度、跨专业、多主体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综合、协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超出了传统规划模式的“底线思维”,动态地将城市绿地的建设推向最优。通过三大领域协同,以总师制度推进项目“精明营建”方向优化:

尺度协同:

布局集中式公共绿廊,以图则、导则协助管控

针对开发地块内的绿地管控,城市设计优化结合绿廊空间的设想,向地块提供明确标注绿地布局的设计图则,及涵盖组成元素、功能属性、交通组织等要素内容的设计导则,保障地块内绿地布局、品质,顺畅融入城市整体绿地系统。

专业协同:

耦合场地工程条件,协同多专业团队、主管部门

通过与不同专业团队的密切沟通,协调解决城市绿廊与其他工程的衔接问题。通过与不同主管部门的弹性管控与协商、跨专业协同,调整弹性控制要素、优化空间效率和适应性。

主体协同:

基于公共利益的设计协商

项目营建过程中,工程理性、系统性思维引导下的自然基底、绿地层级分析是促使绿地跨尺度合理布局的基础;动态性思维引导下的多主管部门、专业、相邻地块方协商成为绿地跨专业、多主体协同塑造的重要手段。城市绿地的塑造也成为扭转整个岛尖空间格局的关键举措,并进一步推动了片区土地开发效能、路网密度、公共空间结构等城市环境要素的综合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设计优化后C2单元形成4条南北向的城市公共“绿”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心绿廊形成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区城市总设计师项目为我们提供了继续推动实践的机会,在完成城市设计优化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的同时,也给予了全新的机遇去把握实施环节。过程中,所有可能促成理想城市状态的工作,我们都尽可能去参与。不限于某单一学科或工种,这些工作已不能单纯定义为城市设计或规划管理的内容,也没有考虑是否超出了服务范围。在这样的问题和结果导向的求解过程中,创新型地拓展出城市设计优化和城市总设计师的工作成果。工作特点可以总结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全覆盖

基于公共利益优先的设计协商,从空间到性能

通过要点前置明确城市设计要求,保证和提高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全周期

制定合理的咨询顾问指引及流程

制定相关咨询图表指引,促进咨询服务流程规范化及模块化,充分就城市设计要求、导则和核心理念进行解释、沟通和宣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全尺度

基于工程技术的优化与实施

总师团队始终关注工程实施的问题,通过突破环节、知识结构和专业壁垒,全尺度把控实施品制,让城市设计具有更好的工程实施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全过程

台账跟踪

推进精细管理业务跟踪过程,达成多阶段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施品质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多目标

促进地区实现多样性与精细化

公共利益与生态效益优先,技术审查刚弹结合,多目标、多层次的协同引导,通过“总师”制度的实施,将建设方各自的建设行为,升华到“协同式营建”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全贯通

确保各方信息畅通

搭建多方沟通的平台,促进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良好互动。帮助项目方在早期明确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后期通过工程技术深化去修正和巩固设计方案,促进创新性设计落地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来源: 城PLUS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读城 | 孙一民副理事长:何以冰城——阅读哈尔滨建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视点 | 孙一民:提升广州城市能级,各领域都要用规划思维超前布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孙一民: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 | 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