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日一早,南昌路100弄2号的门前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一正一厢的石库门房子,就是曾经的老渔阳里2号。”熟悉的讲解声再次响起,完成展陈升级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近日已重新对公众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正式开放。4年后,为进一步提升该处旧址展陈的内容丰富度,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现场,切实发挥重要红色场馆作用,今年5月起实施了展陈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众多的革命旧址遗迹中,老渔阳里2号是最重要的红色地标之一,它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李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委会主任,这样描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重要性——

“从1920年初到1922年底,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以这里为中心开展:这里是《新青年》杂志办刊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大量理论宣传工作;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成立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大量组织准备,并完成了党的一大筹备工作;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所在地,党的一大召开后,第一届中央局就设在这里,在这里发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文件,是中国革命早期领导中心,指导了工人、农民、妇女、青年运动,成立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党的二大也是在这里筹备的。”

“这处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诞生、初期发展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孕育和领导全国革命的伟大征程的历史起步。”李瑊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陈调整工作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重要红色历史发生地定位,以增加实物佐证材料展示、优化展览参观动线、增强现场场景体验为原则,以丰富性、艺术性、融合性为设计理念,采用调整局部布局、添置实物展柜、营造特定场景等手段,大大丰富充实了展陈内容。据悉,展览新增各类文件、报刊、家具、摆件等实物展品超过百件,多处历史场景的还原更营造出沉浸式的参观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最早的所在地,第一个中央机关办公地就设立在老渔阳里2号。为了突出这一重要历史定位,一楼客堂间专门用于展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的内容。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局依据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和决议,在此领导健全中央和地方组织机构,宣传马克思主义,统一领导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领导各地党组织迅速开展工作并积极筹备召开了中共二大。展板内容根据对这段历史的深度挖掘和资料收集,做了较大幅度的内容延伸和实物展品充实。特别是为突出展示中央局成立后下发的第一份文件——由陈独秀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的重要历史意义,客堂间北墙悬挂该文件的大幅影印件,为此处展厅的视觉焦点,能够吸引参观者驻足品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展陈更新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了参观者视角的舒适度和沉浸感,通过大量的场景还原,拉近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让参观者获得亲历历史的亲切感。比如,将《新青年》主题大幅油画调整至第一部分展厅北墙展示,内容上与《新青年》杂志办刊地更为契合,且能有效增加展厅视觉景深,形成视觉焦点,营造出场景画面感。再比如,二楼增加在相关回忆录中提及的沙发、茶几等有年代感的生活家具,错落摆放书籍、文具等工作、生活相关物品,添置播放安徽黄梅戏的老式收音机和民国年历广告画,还原符合年代特色的工作、生活场景氛围,增加空间的真实感和丰富性。此外,馆内所有隔离栏杆、房屋模型保护罩均已撤除,让参观者可以零距离参观旧址展陈,体验红色历史的发生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黄浦将立足红色资源大区的定位,持续坚持对红色资源的高标准保护利用,充分发挥老渔阳里2号在开展党史研究、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不断具象和丰富“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内容承载,营造全区范围内“可触可及、情感认同”的红色历史场景氛围,高质量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探索实践。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王登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