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周小平

“只有一根主刺”的鳜鱼,一直是很多市民餐桌上青睐的淡水鱼品。上周,江城武汉吃货们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汉产鳜鱼开始逐步大量上市。这也是武汉本地实现周年养殖以后,正式拉开“四季吃鳜鱼”的序幕。

武汉市农业部门水产专家介绍,在以往,武汉地区特色淡水鱼鳜鱼大多要等到秋冬季集中上市,夏季数量较少,市民很难吃到。近年来,鳜鱼关键养殖技术已突破,实现周年养殖,四季上市,今夏更多便宜的鳜鱼将“游”上市民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地鳜鱼在夏天“游”进市场

6月29日,在汉口后湖大道附近的一座集贸市场水产区里,正在挑选淡水鱼的市民,一茬接着一茬,大家对鱼品的消费热情很高。

“今天的鳜鱼性价比蛮高,可以搞一条小一点的尝一尝。”一座水产铺子的老板,主动推荐起了价格相对更高的鳜鱼。“几多钱一斤咧?”“现在就是30多元,比上个月便宜多了,真的蛮划算。”在一连串对话后,一位市民挑了一条较小的鳜鱼,花了近40元。

摊主介绍,买鳜鱼的市民大多是回家做给孩子吃。“鳜鱼只有一根主刺,肉质非常嫩,营养价值也高,多小的孩子都适合吃。”商贩介绍,鳜鱼一直是水产品市场上身价较高的品类,春天里的价格基本都在每斤40元以上,随着近期本地鳜鱼开始上市,零售价有了一定的回落:“尽管现在的价格还不能说是非常实惠,但比之前已经便宜了蛮多了。”

鳜鱼养殖生产基地获得丰收

现在上市的本地鳜鱼,是否会对市场形成更大的影响?

在江夏区金口街道赤矶山村养殖鳜鱼的农户李承银介绍,自己池塘里养的夏季第一批鳜鱼马上就要上市,时间比去年早一点,为的就是错峰抢市场:“我们本地的鳜鱼,肯定比外地来的鱼要便宜一些,更有竞争力。”

在赤矶山村的武汉军银浩源农业基地里,李承银负责的鳜鱼养殖面积达到200亩,同时还有近50亩小龙虾进行轮养:“今年的养殖情势还蛮不错的,今年武汉本地第一批鳜鱼就要赶在月底出水。”

李承银介绍,在过去几个月里,武汉市场上在售的鳜鱼基本来自江浙、广东、广西等地,供应量大,规格也相对稍大,经过长途运输而来,所以价格较高。自家今年头茬鳜鱼赶在本月底大量上市,比去年早,属于错峰上市。在鱼品的规格方面,主打市场比较紧缺的1.2—1.5斤的品种,应该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鳜鱼后期市场价格走势不定

随后,记者又来到武汉市蔡甸区玉贤街的一座鳜鱼养殖示范基地。这里采用了网箱养殖的方式,农户们在水体深度达到3米的水域架设了20口网箱,放养密度为1600尾,一个网箱收1600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鳜鱼的饲料成本在每斤8元左右,鱼苗成本是每尾5元,成活率95%,如果按地头价20元一斤,单箱的毛收入可以达到3.2万元,如果一亩池塘按照架设3个网箱计算,每亩纯收入达3.3万元。基地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的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一个网箱可高密养殖1700到1800尾,每亩收入将更为可观。

对于本地鳜鱼在集中上市以后的价格走势,李承银介绍,一般新鱼在上市20天左右还会迎来了一波上涨潮。按照目前市场上的鳜鱼价格走势,预计收益会比较可观。至于当下随着本地鳜鱼上市,市场价格会不会开启持续下行的趋势,李承银表示还需要看一看接下来的暑期餐饮市场的消费力,以及未来几个节日的市场需求情况:“鳜鱼养殖户的出鱼心态也比较重要,大家对自己的收益期待不一样,最后卖出的价格也不一样。”

鳜鱼养殖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记者从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市鳜鱼养殖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由吃荤改吃素(饲料),经过多年驯化与培育,新的鳜鱼养殖实现快速高效,生态优质,成本减半,品质更高。

对于夏季的鳜鱼养殖和出水的问题,专家介绍,持续高温的天气下,养殖户要严格控制池塘青苔、肥水、投喂优质开口饵料、种植优质水草,以及防治鳜鱼寄生虫病高发要领。“受高温影响,鳜鱼养殖环境有机质增加,水质底质变差,给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极易导致寄生虫滋生,最为常见的就是车轮虫、鱼虱和锚头鳋。”专家提醒,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平时务必做好勤改底调整水位,保持水质环境洁净和稳定的PH值,保证鳜鱼的健康活性。

此外,在高温环境下,农户最好进行定期巡塘,随时观察鳜鱼活动情况,及时掌握鳜鱼摄食量是否有无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提高水质管理,加强病害防控,以免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等病害。

目前,武汉正在重点推广生态轮养新模式,一池两用,即上半年养殖小龙虾,下半年养殖鳜鱼,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这种生态养殖新模式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养殖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