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枫桥经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人民经验。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近年来,“枫桥经验”在崇明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了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了一座座沟通民众的连心桥。其中,“向心工程”活学活用“枫桥经验”,围绕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数字赋能、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新路。

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学习“枫桥经验”、践行多元调处暨崇明区“向心工程”探索推进会在向化镇举行。市、区各级部门齐聚一堂,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推动“向心工程”提质增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社会。会上,作为崇明“向心工程”首个实践地的向化镇分享了创新打造“向心工程”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向心工程”构建“一码一站一桥”民声服务体系,由“向心码”“向心站”“向心桥”三大平台组成。向化镇的群众一旦有诉求,便可通过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进入24小时先行联系、7日内办结、延长处理不超过10日、结案后5日内回访等服务流程,实现诉求在“家门口”解决。

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老旧小区场地有限,电动自行车充电麻烦,能不能加装几个充电桩?”“江堤旁的防风林太密,把房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通风、采光都受影响,能不能修剪一下?”……各种“烦心事”及时上报,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现代化的治理,越要走群众路线。点开“向化向心码”微信小程序,界面简洁明了,分为4大板块,标着12个通俗易懂的大字:提建议、问政策、寻帮助、要投诉。“专门针对乡村老百姓设置,除了文字输入还能语音上报,还有代办员帮忙填报,让村民看得懂、用得了。”向化镇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公室主任刘琳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争取让老百姓能够‘进一扇门办身边事,上一个码解心中结’。”刘琳表示,目前向化镇已将信访、12345、各级调解组织等端口的来访来诉信息、投诉求助信息统一纳入“向心码”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一口督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向心码”外,“向心站”由镇级民声服务中心、各部门设在村居的“向心站”和村居“向心驿站”组成,确保民声响应、化解在村域;“向心桥”以制度化措施推动镇村干部与群众对话沟通,实现政策决策面对面解读,民意民情面对面沟通,问题办法面对面交流。

由此,群众愿望直接反映到镇级平台,减少了市、区级平台派送过程,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做到呼声从群众中来、俯身到群众中去、问题在本地解决。

凝聚向心力 共绘同心圆

“向心工程”从搜集民意中洞悉民情,从调处矛盾中完善民生,从贴心服务中赢得民心,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向着人民、心向民心”的初心使命。

在基层走访中,向化镇多地居民反映,土地大片流转后,导致农田道路减少,造成出行不便。相关部门现场查看后,经过充分讨论,采取搭建便桥的形式,化解出行障碍,得到老百姓的好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少村民的真知灼见已得到采纳,部分意见建议还被复制推广到了其他村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港村

凝聚向心力,共绘同心圆。通过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干群关系得以改善,村干部的公信力大幅提升。“前段时间,我们北港村有个道路拓宽工程,总长度约1公里。在施工过程中,沿线村民自觉让出自留地,非常配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向化镇北港村党总支书记施庆前说,“问题的成功解决,增强了村里的凝聚力,使各方关系更加和谐。”

老百姓得到方便实惠,基层干部得到锻炼。“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有解决办法。” 施庆前表示,上级组织力量下沉,既有利于提高上访事件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又能减轻村班子成员接待接访的压力,激励大家劲往一处使,还能让年轻干部的沟通技巧、理论素养在实战中得到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2年运行以来,向化镇“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91件,其中办结1354件,办结率97%;办结案件回访率100%,先行联系率99%,满意率99%。

基层治理“多点开花”,除“向心工程”之外,崇明正在探索更多本土模式。区公安分局试点推进“瀛洲解纷码”工作,长兴镇推进 “壹街区”综治中心工作,以民声为切入点,汇集民智、聆听民意,从小切口推动社会大治理。

“枫桥经验”在崇明不断丰富发展,持续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来源: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