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江独具代表性的美食版图当中

一条小小的猪肠碌

可以说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2022年,制作猪肠碌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过市级非遗传承人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猪肠碌“卷”出的风味也更加多样化。

 文化中国行 | 不可或缺的家乡味道 猪肠碌非遗技艺在创新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化中国行 | 不可或缺的家乡味道 猪肠碌非遗技艺在创新中传承

在江城区一餐饮店

一大早

前来吃早餐的市民络绎不绝

店员夹好数条猪肠碌

刷上一层猪油

撒上芝麻葱花、蘸点辣椒酱

新的一天

就由这一份

独具阳江传统风味的早餐

开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湾

是猪肠碌制作技艺第一代非遗传承人

对制作猪肠碌已然烂熟于心

他向记者介绍

传统的猪肠碌

是由石磨磨成米浆做成薄薄的粉皮

再用五香粉爆炒粉条和豆芽作为馅料

将其卷裹起来的风味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条小小的猪肠碌

“炒”功和“卷”功最为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肠碌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黄永湾:

这个就是最早期的石磨,老一辈都是用这个磨米浆,泡好米,米浆就是用这个磨再炊粉皮。我们店用的炒锅基本还原我们小时候用的生铁锅,炒的话也模拟了小时候炒的习惯,锅气比较足一点,接近了以前用柴火的器具和炒的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饮店工作人员:

大概一条这样切出来有70克左右,包得要比较均匀,要结实,口感就比较好,如果比较松散,吃在嘴里的口感就没有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湾介绍,远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老百姓以粉皮、豆芽等素食卷成猪肠的形状并冠以“猪肠”的名称,以素食冠以肉称呼,饱含了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

阳江人通过手口相传

把做猪肠碌的技艺传承下来

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

我来阳江有一年了,最开始熟悉的阳江美食就是这里的猪肠碌,而且这猪肠碌有很多种口味,我对猪肠碌第一印象是比较好吃,很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

猪肠碌是早餐必备的一样东西,阳江人的一种情怀吧。

黄永湾从事猪肠碌技艺已经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制作猪肠碌是阳江厨师学厨艺必要的基本功,火候、颠勺、味道等功力在一盘猪肠碌就能充分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黄永湾与几个年轻人共同创建了江城区碌碌香餐饮店,团队结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推出了腊肠、黑椒等多种不同口味的猪肠碌,还将猪肠碌的形象可爱卡通化,以更年轻的视角做好猪肠碌美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肠碌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黄永湾:

这可能也是一种传承,阳江人做过酒店厨师,炒过锅的人都会做猪肠碌,猪肠碌是代表阳江的名片。反正我们认真做,让外地的客人假如来到阳江旅游,不会让他们失望。

来源 | 民生12345

记者 | 黄惠明

摄像 | 毛续

编辑 | 梁芷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