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大墩村:“百千万工程”流转古建筑美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广东佛山大墩村:“百千万工程”流转古建筑美韵

“七一”当天,在佛山传媒新闻采集党支部、乐从镇大墩村党委举行党建结对共建暨“百千万工程”调研点揭牌仪式后,党员记者兵分三路入村采风。其中“第一小分队”负责考察大墩村古建筑,深入感受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详细了解大墩村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古建筑,让其焕发出新光彩,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大墩村的一条小巷,可以看到一栋来自危地马拉华侨的故居隐藏在巷中,神秘且华美。这栋古建筑虽历经几十年风雨,但外观依然保存得较为完好,从门窗上还依稀能看到旧时精美做工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这位华侨的子孙后代时不时就会回村里看看自己的故居,了解祖辈们的生活环境和感受乡土风情。”大墩村委会工作人员何景裕说,该故居是大墩村首栋即将活化的古建筑。未来,经专家评估并进行修缮后,将活化成为村内一座“华侨博物馆”。

作别华侨故居,记者们沿着石头小路往前走,在大墩村玉堂北便街5号发现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梁氏家庙,这里正进行精心的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责修缮工作的黎俊升师傅来自大罗红木家具厂,他说,古建木料包括坤甸木、香樟木、菠萝格木等,岭南雨季刚结束,他们就接到检修任务,带上凿子等工具,将一种叫“沙比利”的木料凿刻成榫卯结构中的木钉,用于加固精美的木质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座家庙是明朝进士梁衍泗的荣耀象征,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后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进行扩建。家庙内部的拜亭“圣谕亭”上,悬挂着崇祯皇帝对梁衍泗嘉奖的“圣谕”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1月,梁氏家庙启动了修缮工程,历经一年多时间,于2009年8月完成修缮。当时的修复工作严格遵循建筑原貌,细致修复了壁画、雕花封檐板、砖雕墀头等构件,每一处都展现出精湛的工艺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7月,梁氏家庙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被正式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各级高度重视和更为严格的保护。何景裕说,他每月都会对家庙进行两次细致的巡查,确保建筑物每一处细节都得到妥善维护,用心守护好时光与历史馈赠的古建筑。

以前,梁氏家庙还是村里老一辈人的私塾,如今已活化成为村内公共活动用地,举办小学开笔礼、“乐邻·同窗”校友活动等。“我们村内每年都会举办校友聚会活动,将全国各地的校友聚集在家庙,一起回忆旧时读书的欢乐时光。”何景裕说。

从梁氏家庙出来,跨过小桥来到河涌对面,便是怀友家塾,这也是村内旧时的书塾。怀友家塾主体结构分上、下两层,是典型中式岭南建筑,青砖外墙,门额木肤花纹图案精美,窗楣上均有精细的灰塑装饰。这里具有祠堂功能,曾作为族内教育读书场所,聘请老师任教,村里人亲切地称它为“卜卜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经活化后的怀友家塾,已成为大墩村的党群活动中心。走入怀友家塾一楼,映入眼帘的便是众多党史学习书籍,墙上还挂有当年家塾落成志庆贺词“怀义怀仁怀道德,友直友谅友多闻”。由此可见,怀友家塾从古至今都熏染着教育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侨故居、梁氏家庙、怀友书塾……大墩村这些古建筑承载着当地老百姓的集体记忆,镌刻着代代相传的文脉乡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就是留住了乡村的灵魂根脉,守住了一方百姓共同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2年整体环境提升以来,大墩村已吸引了南风艺术部落、三生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团体和一批艺术家进驻,对低值旧宅进行艺术构想和活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古建筑价值。此外,大墩村还有不少老建筑正被改造成民宿、茶艺馆等,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融通,不久后将展现出全新面貌,成为村内新的“网红打卡点”,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大墩村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切实守住了乡村文化根脉,正奋力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迈进,持续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霍泳欣、梁建荣、黄鹤婷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淳伟、覃征鹏、霍泳欣、黄轶彤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