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日讯日前,在济南市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济南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通报表扬50位“济南市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济南市教育局选派第一书记董洪国同志名列其中。作为市教育局驻村干部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政治坚定、心存敬畏、事不避难、快干实干”的济南教育精神。

据悉,济南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工作,选派12名第一书记及2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先后召开“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第一书记集体谈话会和现场交流推进会,联合派出学校开展“双联共建”活动36次、座谈交流64次,确定第一书记帮扶项目13项。积极指导第一书记发挥专业技能、政策优势和人脉资源,积极探索“党建+线上线下平台”“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直播—销售—研学”“凤鸣蔬菜销售平台”等产业发展新模式,第一书记工作获得当地政府、村民认可。

董洪国是市教育局落实“千万工程”一个缩影,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毫不犹豫地离开校园来到了商河县沙河镇李胡头村,开始了第一书记的履职生涯,从一个手执粉笔、脚站三尺讲台的教育工作者变成了一个驻村追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地制宜发展 田间地头筑梦

51岁的董洪国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参加工作近30年来,一直在济南市回民中学工作,2023年7月1日,他服从组织安排,带着锅碗瓢盆、衣服被褥搬到了沙河镇李胡头村村“两委”办公室。没有任何犹豫,到村后的第一天,董洪国就开始了驻村工作。李胡头村距离县城14公里,距离沙河镇政府5.9公里,全村常住人口867人,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位置偏远,产业发展无明显优势。面对这个贫瘠的村庄,董洪国每天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入户进棚,以党员户、脱贫户、五保户为主,对全村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用脚步丈量着村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胡头村受历史和现实条件制约,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比较大,我骑着自行车,把沙河镇转了遍。”董洪国在充分了解了沙河镇的资源情况后发现,金沙绿港田园综合体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尽快启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董洪国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发展大棚种植,并逐步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寻求周边村庄发展先进经验,不断寻求村庄发展出路。

零基础自学成“土专家” 个人垫资20万“共富裕”

这是我“30年来第一次种大棚”。从一名老师突然转变为一名零基础的学生,还要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难度可想而知。怎样栽苗?怎样吊蔓?怎样施肥?怎样授粉?数学教师特有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态度都被他派上用场了,他抓紧一切时间翻书、上网查资料,与园区农业技术员探讨种植技术,边学边干,忙的时候干脆住在大棚耳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早上7点左右升棚卷保温被,9点到下午4点要根据气温情况多次调节风口,5点半左右要放保温被。开风口的作用,一是调节棚内温度,二是换气补充二氧化碳。”从确定项目到现在,四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了一名“土专家”。

面对李胡头村“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特点和发展特色农业“怕低产、怕失败”的心理,他总是稳定民心,“赚了是村里的,赔了是我自己的。”正是他的这句话,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为此,“两个多月来已经在两个大棚里投资近18万元,预计还要投入2万元。这一茬总共半年时间,预计毛收入25万元,除去成本,半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左右。”在董洪国承包的大棚进入种植淡季后,部分村民到附近乡镇作为熟练技术工参加大棚管理,每天工资在百元左右,起到了很好的增收效益。

抓实党建 筑牢战斗堡垒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时刻铭记抓党建就是第一要务。”通过董洪国的积极争取,李胡头村2023年下半年发展党员2名,为村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加强。董洪国深知,要想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拉近干群关系,自2023年9月份至今共走访群众108户,召开6次党员群众座谈会,慰问村内脱贫户、残疾户、孤寡老人等48户次。考虑到村“两委”办公室久未维修,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他又积极对接上级,投资5万元对村“两委”办公室翻修装饰,并配备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基础设施,优化了办公环境、提升了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学习党的理论和纪律要求,规范党组织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2023年国庆节竖起旗杆,组织党员群众代表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并把过程拍摄下来发到村里的微信群里,村民争相转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洪国来到李胡头村就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身上“换穿着”,说话“换腔调”,做事“换脑筋”,“宁洗裤子,不擦凳子”。董洪国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思想、技术上的突破,我来到李胡头存村就希望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思想上的转变和技术发展上的提升。”村民看到了他实实在在的努力付出,也都非常认可这个一身汗两脚泥的“新农民”,也都喜欢听他拉拉呱,讲一讲党的政策和农业种植技术,憧憬农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三尺讲台,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田间地头,练就乡村振兴本领。从文绉绉的教书匠到下地干活的“新农人”,董洪国深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职责,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带领群众共同实现乡村振兴。

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