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好‘方向盘’、锻造‘大先生’、培养‘接班人’、联手‘合伙人’、激活‘新动能’……”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府悦园第一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唐和川在署名文章《红岩党建领航 强者教育吐芳》中谈到,学校以“红岩·坚精党建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深化“三强三示范”红岩先锋行动,深入实施“五双工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办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以下为文章全文:

红岩党建领航 强者教育吐芳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府悦园第一小学校党支部书记 唐和川

学府悦园一小是一所新建公租房配套小学,办学近6年,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379人。学校党支部聚焦“创建重庆市科学城新优质小学”办学愿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强者教育为载体,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强党建领航 把好“方向盘”

一是聚焦主体责任,强化党建引领。学校党支部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区教育工委工作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红岩·坚精党建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深化“三强三示范”红岩先锋行动,深入实施“五双工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二是聚焦思想建设,把牢政治方向。持续强化“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入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健全学校党政协调运行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聚焦精细管理,推进中心工作。深入落实“红岩·坚精党建行动”,坚固堡垒,精准方向;坚定行动,精细工作;将党小组建在年级上,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兴校、强校的中坚力量;落实“四定”要求和“三会一课”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实施党员轮训五年计划,严格党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向精细化迈进。

优师德师能 锻造“大先生”

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全力锻造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一是探索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举措。依托“北师大文化涵养师德”实验校,通过“知政策”“悟文化”“诵经典”“话成长”系列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构建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实施职初教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种子工程”、首席教师“领雁工程”,完善教师分层培养制度,促进教师分层发展;根据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职责要求,制定教师培养方案,构建教师分类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分类发展。三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体系。按照“一月入职、一年合格、三年优秀”标准做好职初教师培养,严把职初教师入门关;根据“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专业能力、男女比例”等指标配齐配足学科教师,严把学科教师配备关;通过专业引领、校外交流、校本研修、课后反思等方式做好学科教师日常培训,严把学科教师培训关;按照“精选培养对象、优选专业导师、夯实师德师风、提升专业修养”的思路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学科带动作用,严把骨干教师培养关。四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坚持教学问题科研化、科研成果教学化,促进教研与科研的深度融合。采取学科内教研、学科间教研、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

重立德树人 培养“接班人”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求“五育”共融,全力培养“接班人”。

一是优化课程顶层设计。经过教师讨论、专家论证,学校以“有趣的灵魂在等你”为课程理念,以“身体野蛮、头脑文明、意志坚韧、知行合一”为课程目标,努力构建以育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二是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科精品课程群,如语文“悦读”课程、数学趣游课程、科学植物课程等,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通过“外聘特色教练+内选特长教师”的方式,开设足球、剪纸等48个社团课程,促进社团课程优质化实施;以一年为周期,精心实施“一会、两剧、三秀、四节、五赛”活动课程,助力学生成长,促进活动课程一体化实施。三是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以“红岩·坚精党建”行动为抓手,以“红岩杯团(队)课、小先锋课堂、红领巾社团”等活动为载体,建设新时代“红岩大课堂”,以高质量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红岩传人。学校有9位教师在区学校思政教育系列活动中获奖,“剪之韵”社团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另一方面,创新“寻根·行走的青春”主题研学活动。开发模块化研学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园,感悟“民以食为天”“山水林湖草生命共同体”“耕读传家”,强化“家国情怀”,真正“把根扎下、把气接上”。

倡家校协同 联手“合伙人”

一是优化共育“三场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教育合伙”的三个维度,优化家、校、社一体的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二是构建共育“三课程”。探索构建家长学校课程(家长学校进社区内容)、家校互动课程(家长会内容)、家长服务课程(志愿者服务), 充分挖掘家长潜力,发挥家长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家长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三是探索共育“三形式”。定期召开校级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家长学校进社区”,开展“一护三进”家长志愿者活动。

显办学成效 激活“新动能”

一是学生有成长。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科监测数据总体向好,学生在数学文化、创新作文、书法、绘画、剪纸、编程、篮球、啦啦操、跆拳道、长跑、田径、大课间等比赛中,成绩逐年向好。

二是教师有发展。教师队伍成长迅速,现有市区级骨干教师14人,市区表彰教师10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人,高级教师3人,教育部精品优课教师3人,区学科赛课一等奖教师11人。

三是学校有突破。学校荣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重庆市优秀少先队集体等40余项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