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壳虫总科—粉介壳虫科〈粉蚧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胸喙亚目

介壳虫总科〈蚧总科〉

粉介壳虫科〈蚧科〉

粉介壳虫科(学名:Pseudococcidae)又名粉蚧科,是半翅目介壳虫总科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粉蚧属(Pseudococcu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雌成虫卵圆形,少数长形、圆球形或不对称型。体壁柔软。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后胸占去第1腹节背板,因此,从外面见到的第1腹节背板实际上是第 2腹节背板。足短小或已退化。爪的下表面常具一小齿。有背裂和腹裂,腹裂有时 5个。肛门发达,具孔,生有肛环刺6~10根。泌蜡工作主要由特殊的刺孔群担负。每个刺孔群是由若干圆锥形刺和大量三孔腺或五孔腺以及一些细毛组成。刺孔群的刺多为圆锥形,也有截圆锥形。有些种类的刺孔群在硬化片上。刺孔群常沿虫体背面体缘分布,通常有18对。刺孔群的形态和数量是粉蚧科分类的重要特征。泌蜡腺有多孔腺、五孔腺、三孔腺、管状腺以及各种类型的小圆孔腺体,雌成虫体外的蜡质覆盖物即由这些腺体分泌而成。蜡质覆盖物常为白色粉末。在腹部末端(少数在整个虫体周围)具有长度不同、粗细不匀的白色蜡腺或蜡质刺状突起。有的种类具玻璃状或半透明的蜡丝、蜡片以及其他类型的覆盖物。产卵期常分泌毛毡状、绒茸状或棉絮状卵囊,局部或全部掩盖虫体。少数雌体完全无蜡被而裸露。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10节。单眼4~6个,无复眼。膜质翅1对。有的缺膜质前翅和平衡棒。足细长。腹部倒数第2节有两个管状腺,雄成虫由此分泌出两条白色细长并较坚韧的蜡丝。交尾器短,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2.科学分类

本科昆虫因体表被白色或乳黄色蜡质覆盖物,酷似白粉披身,通称粉蚧。全世界已知约220属,1400余种,其中有很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在温带里,也常危害温室栽培植物。中国已知约45属,107种,其中安粉蚧属、穗粉蚧属、英粉蚧属、碎粉蚧属、林粉蚧属、细管粉蚧属、刺粉蚧属、鞘粉蚧属、茸粉蚧属、景粉蚧属、缘管粉蚧属为中国特有属。

本科常以足是否退化和爪下是否具小齿而分成常见的6个族:①根粉蚧族(Rhizoecini)。②团粉蚧族(Tra-butini)。③臀纹粉蚧族(Planococcini)。④粉蚧族(Pseudococcini)。⑤绵粉蚧族 (Phenacoccini)。⑥球粉蚧族(Sphaerococcini)。此外,许多蚧虫分类学者将绒蚧科作为亚科归入粉蚧科。

重要种类有:糖粉蚧,在中国南方为害甘蔗;橘鳞粉蚧,为柑橘、茶、番荔枝等的害虫;橘腺刺粉蚧,对柑橘等多种经济作物造成危害;橘小粉蚧为害柑橘类;康氏粉蚧主要为害蔷薇科果树。

3.下属亚科

粉蚧亚科(Pseudococcinae)

团纷蚧亚科(Trabutininae)

球粉蚧亚科(Sphaerococcinae)

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

根粉蚧亚科(Rhizoecina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根粉蚧亚科

根粉蚧亚科(学名:Rhizoecinae),粉蚧科的一个亚科。

(1)形态特征

此亚科雌成虫虫体为细长形或椭圆形,小型、体表面被白色蜡粉。寄居地下蚁巢中或植物根部。虫体头胸部膨大,腹部呈锥形。触角2—6节,通常膝状,端节和端前节具感觉毛。眼或有或无。口器的前面多数种类具1硬化片(称为额板)。下唇长锥形,长约为宽的2倍。胸足分节正常,爪细长而尖,爪的下表面无齿,爪冠毛2根,通常细小而短,跗冠毛无。背裂发达或无。腹裂0—5个,通常钝锥形,位于腹板内或腹板间。肛环发达,通常具长形肛环孔列或无肛环孔,肛环毛通常6根,也有少至2—5根,呈小毛状,最多可达12—14根。臀瓣发达或不显,其上具2—8根臀瓣端毛或臀瓣背具硬化片,或臀瓣端具1个钩刺。体背无刺孔群。三孔腺存在。多孔腺通常存在。管状腺或有或缺,通常小于多孔腺,少数呈蕈状腺或泡状腺。双管腺和三管腺常存在,常大于多孔腺。体毛细小或较长,分布稀疏或稠密,形状有刚毛形、针形、棍形、膨冠形等。

本亚科主要危害寄主有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百合科Liliaceae、棕榈科Palmae、松科Pin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菊科Compositae、仙人掌科Cact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远志科Polygalaceae、芸香科Rutaceae、葡萄科Vitaceae、番杏科Aizo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aeae等植物的根部。

(2)分布范围

本亚科已知12属135种,主要分布在古北区、东洋区、非洲界和新热带区、我国已知有4属6种。

(3)球胸粉蚧属

球胸粉蚧属(学名:Eumymococcus)是属于根粉蚧亚科下的一个属。

球胸粉蚧(学名:Eumymococcus smithii)是粉蚧科球胸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头胸部近球形,腹部呈筒形,头胸部与腹部宽度之比约为2:1。虫体长约1.75mm。体外表面被白色。触角2节,长约165—180μm。下唇长约156—160μm,宽约80μm,上面着生10对刚毛。眼无。胸足发达,粗壮,基节较大,后足转节和腿节长度之和约240—360μm,胫节和跗节长度之和约180—250μm,爪长约70—80μm。背裂和腹裂无。肛环无肛环孔,只具7—8根刚毛。臀瓣具3根刚毛,其长约350—7001μm。体密被细毛。头胸部腹面中央体毛稀少。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上海、浙江、台湾、香港、澳门。

国外分布:日本。

(4)荒粉蚧属

荒粉蚧属(学名:Geococcus),根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多为长形或长椭圆形。体淡黄色至黄褐色。通常体外被有白色蜡质卵囊。触角6节。胸足3对分节正常,爪下表面无小齿。背裂存在。腹裂2-3个。臀瓣及腹末端常强烈硬化呈褐色。臀瓣顶端生有一钝刺状臀瓣刺。肛环略呈圆形,具孔和6根肛环刺。具三孔腺、多孔腺和三管腺。

本属主要寄生在柑橘Citrus reticulata、咖啡Coffea liberica,Coffea arabica、水稻Oryza sativa等植物的根部。

②分布范围

本属已知有6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南美洲。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常见有3种。我国常见有2种。

③橘荒粉蚧

橘荒粉蚧(学名:Geococcus citrinus)是粉蚧科荒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a.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常呈椭圆形。体长约3mm。宽约2mm。生活的虫体常呈淡黄色,体外被白色棉絮状蜡粉,体壁一般柔软不硬化,但尾端末节和臀瓣则显著硬化,而呈暗褐色。触角位于虫体头端之腹面,其基节彼此稍靠近。触角6节,其中基节和端节长而粗,其他4节较短,其长度略相同。触角的各节皆生有一些刺毛,越到端节则刺毛越多,端节还生有3根粗而顶端钝的刺毛。在第5节也生有一根粗而顶端钝的刺毛。胸足3对,与虫体相比显得很小而短,股节显著长于胫节,也显著宽于胫节,跗节向端部逐渐变细。爪细长,略有弯曲,无爪冠毛。口器位于前足基节水平线之上方。肛环略呈亚圆形,位于腹末端两臀瓣基部中央的腹方。肛环有长形孔,具肛环刺6根。臀瓣呈圆锥形突出虫体末端之外,其上生有数根刺毛,臀瓣末端伸出的臀瓣刺为大型褐色刺钩,钩端略向上翘。从背面可见一对形状与此相似而较小的镰形钩位于腹部尾端中央,钩端各向外弯曲。体毛在头端和腹末2节较长。此外,在体表分布有微细的短毛和形状大小不一的两种泌蜡腺,圆形单孔和三孔腺。

该种蚧虫严重危害柑橘类植物,常引起树势衰退。它是一种地下土栖的粉蚧,分布在地下约30cm以内的根际土层中,其分布范围依柑橘须根所伸及的深度和广度而异。一般须根所到之处,均可发现有该蚧虫寄生。此蚧虫特别喜爱在新生的须根上吸食为害。

雌成虫在幼根及邻近的土块上产卵,卵常10—40粒密集成堆,卵堆上下及周围附着有一层短条状的蜡质物,好似稀薄的卵囊。通常在树冠茂盛,土壤含水量多的酸性土壤内,该蚧虫易于危害。

b.生活习性

寄主:柑橘。

c.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

国外分布:日本。

(5)土粉蚧属

土粉蚧属(学名:Ripersiella),根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通常为长形、长椭圆形。触角5—6节,膝状,触角基部相互靠近,触角间距约为基节宽的1.5—2.0倍,端节和端前节常具镰刀状或针状感觉毛。眼有或无。胸足正常,后足基节有孔或无,胫节背面或有少量圆孔,爪细长。爪下无齿,爪冠毛细尖,短于爪或与爪等长,其端部略膨大。背裂发达或无,具毛和三孔腺。腹裂无或1—2个,小而圆,位于腹板内或其间。臀瓣略显,其背硬化或微硬化,通常端毛3根,少数4-7根。肛环具成列长形环孔及6根长肛环毛。多孔腺通常位于腹部腹面最后3个体节上,少数种也有例外,扩及到其他体节甚至缺如。双管腺存在,少数种无。三管腺无。小管腺或有或无,少数种有蕈状腺。体毛细少或长多,和三孔腺一同成片排列。

②分布范围

本属已知有34种,其中分布在古北区14种,东洋区2种,非洲区2种,新北区8种,新热带区4种,澳洲区4种。在我国记载有2种。

③柑橘土粉蚧

柑橘土粉蚧(学名:Ripersiella kondonis)是粉蚧科土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细长。体长约1.5—2.2mm.体外被白色蜡质粉。触角5节,端节具4根镰刀形和1根针形感觉毛。眼无。额板不明显。胸足粗大,爪细长,爪冠毛细而尖,很短。背裂2对,发达并硬化,背孔瓣上具15—20个三孔腺和少量刚毛。腹裂2个,分别位于第2和第3腹节腹板内,前小后大。臀瓣发达,具较弱的硬化片,其上有6—8根长毛。肛环具2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毛。三孔腺在背、腹两面体节成带状排列。多孔腺通常存在于第6—8腹节。双管腺分布于体背面和腹面,成列分布。小管腺位于腹部背面和腹面,通常成横列分布。体毛在体背面和腹面成带状排列。

b.生长环境

寄主:柑橘,李,苜蓿,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等植物的根部。

c.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

国外分布:日本,美国。

(6)宾粉蚧属

宾粉蚧属(学名:Xenococcus),根粉蚧亚科的一个属。本属世界已知仅1种,分布于东洋区。

印度宾粉蚧(学名:Xenococcus annandalei)是粉蚧科宾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宽椭圆形,腹部末端呈硬化的锥形。体长约1.6—1.7mm,宽1.1—1.4mm。触角4节,位于头部背面,基节长而宽,第2节较长,在两节间具齿状关节,第3节较短,第4节细长,各节具大量长毛。下唇细长,长约为宽的2倍。胸足发达,爪细长而尖锐,爪冠毛2根,细而尖,比爪短。腹裂2个,呈圆形,位于第2、3腹节腹板上。肛环突出并硬化,无肛环孔,具8根肛环毛,其中前面4根细且短,后面4根粗且长。孔腺和管状腺均无。体毛在体背面除头部和体节间的其余部分均较稠密,在中胸扁针形和细长刚毛混杂分布,在腹部边缘细长刚毛形成纵带,在末节细长刚毛较长体毛在腹面的胸部边缘分布较稠密,其它部分体毛较细长并分布稀疏。

第一龄若虫体长约0.7—0.9mm。第三龄若虫体长约1.15mm.。腹裂1个。体毛细长且分布稀疏。腹裂1个。

②生长环境

寄主:菩提树,可可,寄生于植物的根部。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香港。

国外分布:越南,马来西亚,印度。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