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余7月2日消息(记者刘培俊)清晨雨后,仙女湖上蒸腾起来的水雾,宛如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水面。远处的山峦在水雾的映衬下,朦胧而神秘,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扑面而来。

仙女湖上蒸腾起来的水雾,宛如一层薄纱(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女湖上蒸腾起来的水雾,宛如一层薄纱(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曾因粗放的养殖方式和沿湖工业污染导致水质变差,也一度成为被责令整改的污染重灾区。如今,经过生态修复,这里水清了、鱼肥了、岸美了、人富了,焕发出新的生机。

仙女湖华丽转身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故事?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

如仙似幻的远山(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仙似幻的远山(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一变:渔业从混乱到规范

7月1日,在仙女湖塘尾码头,一辆辆货车正排队等待即将起网的有机鱼装车外销,销售负责人李小腾忙得不亦乐乎。

“湖水明显变得清澈。以前下雨一涨水,湖面上就漂着白色垃圾,现在看不到了。”李小腾是仙女湖区河下镇垱头村村民,生于斯长于斯,前前后后捕鱼30多年,对仙女湖水质的变化深有体会。

自从垱头村管辖段养鱼承包权收归江西仙女湖渔业有限公司行使后,湖区养鱼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李小腾也从渔民转变为公司员工。他认为现在比起当年承包养鱼,不仅收入没有减少,而且不用承担市场风险。最关键的是,湖区生态的改善让他觉得“很值”。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早年间,生活在仙女湖附近的村民多以捕鱼为生,但由于不科学的养殖和捕捞方式,使得水域生态遭到了很大破坏。

“过去,湖区共有8家独立渔业养殖单位,这些养殖单位又分别管理着几户、几十户不等的散养主体。”仙女湖区渔业公司董事长刘中平说,当时的他们以库湾网箱养鱼为主,一些养殖户为了逐利,鱼群、饵料投放密度大、频率高,导致水质逐渐变差。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为破解这个难题,在新余市政府支持下,江西仙女湖渔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从此,仙女湖取消网箱养鱼的养殖方式,8万亩水面统一为一个经营主体、一个品牌、一种经营模式,发展净水养鱼和碳汇有机渔业,严格实行“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变:“墨河”变清水

虽然湖区养鱼方面实现了科学规范管理,但是导致水污染的更大根源在岸上。沿湖周边密集的畜禽养殖和工业污染让仙女湖不堪重负。

“仙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走过弯路,在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仙女湖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及时转变思路,变单纯治湖为全域治水。”仙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局负责人钟益强说。

游客在欣赏美景(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欣赏美景(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仙女湖区从当初侧重治理湖体本身,转变为统筹考虑湿地、森林、山地等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与河湖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水环境综合治理。

认识到位,行动更要到位。一场以畜禽养殖整治、工业污染整治、水库退养为主要内容的“保家行动”拉开序幕,仙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

坚决禁。仙女湖全境列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境内316座水库、山塘、水塘全部退出承包养殖,退养率达100%;严把项目审批关,环湖2公里内禁设工厂。

坚决关。欧里镇近年累计关闭退出了18对煤矿、59座石灰窑、3个采石场及4家矿产品加工企业,彻底告别了单纯“靠山吃山”的历史。同时,该镇96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拆除并清场复绿,保护孔目江水源。

坚决治。投资约1.27亿元对辖区的7个乡镇(办事处)进行污水处理体系综合提升改造,提高环湖污水处理能力。

三变:群众思想转变了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期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仙女湖区农村工作局局长陈建军说。

昌坊村村民昌有根的采石场就在第一批关停之列,他说:“短期来看对个人是有些损失,但是从长远来说我们也能理解。采石场灰尘大、噪声高,还有安全隐患,关停也是为了环境更好。”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不能光顾着自己发财,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毁了。”仙女湖区观巢镇文昌宫农业生态园总经理邹小华说。他曾经是一名矿老板,10年前主动放弃经营多年的矿产企业,投身农业开发。2019年年底,他接过观巢镇政府伸出的“橄榄枝”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走生态路、吃生态饭,成为一名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如今,文昌宫农业生态园已是当地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之一。

治山理水换来青山绿水。目前,仙女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7%,成百上千只鹭鸟翱翔山水之间,每年可捕捞鱼类水产品五六百万斤,产值约5000万元,再现了一幅幅水清鱼肥任鸟飞的生态景象。

每年3月至5月期间,仙女湖全水域禁止捕捞和垂钓,让鱼群休养生息,采用“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从6月份开始,禁渔期结束,连续多年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会仙”牌有机鳙鱼,在这里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有机鲜鱼口感好,销往湖南、广东、上海、重庆等20多个省份,供不应求。”刘中平言语中透着自豪。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每年年底,沿湖村民还以每人5斤、每户10斤的标准领取“股份鱼”,共享一汪清水带来的生态红利。

为促进仙女湖有机鱼品牌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仙女湖依托生态有机鱼举办“腊八冬捕”鱼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开发特色菜品、评选优秀厨师,吸引游客参观巨网捕鱼、休闲垂钓、品尝美食等,让仙女湖的鱼可观赏、可品尝、可购买。

四变:单一观光到全域旅游

生态好了,游客来了,仙女湖区适时打造文旅项目。

仙女湖区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规划实施了游客中心改造、生态停车场、沁庐度假酒店、七夕老街等50个重点项目,旅游业态和旅游度假区功能配套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今年“五一”假期,仙女湖羽仙岛、七夕岛、爱情岛浪漫三岛全新上线,钟山峡大桥恢复通车,环湖主题巴士开通,为景区更添风韵。

生态好了,文旅品牌逐渐叫响了。周围更多老百姓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女湖景致(央广网记者刘培俊摄)

围绕环湖路这个“生态圈”,沿湖4个乡镇主动对接、融入、服务主景区,凤凰湾度假村、江口电厂艺术区、东山湖营地等文旅项目不断增加,串联起村庄和村民的“致富带”。

2023年1月,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如今,仙女湖的靓丽颜值频频出圈,与之相关的文旅业态也是炙手可热。“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样板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仙女湖担当。”仙女湖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锋说。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