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巧夺天工一把梳。”在悠扬婉秀的戏韵唱腔中,大幕徐徐拉开,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逐渐展现在眼中。几句戏腔,不仅是江浙沪地区心口相传的歌谣,也是原创越剧《黄道婆》的开幕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9日,上海市徐汇越剧团在斜土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剧场首演原创越剧大戏《黄道婆》。“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在如诗的越剧戏词和如画的舞台布景中,徐汇越剧团的演员们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

“黄道婆”的故事为人所熟知,越剧《黄道婆》如何讲述这历久弥新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本次上演的越剧《黄道婆》创编于2006年,曾参加第四届全国小戏大赛,获得全国文化部群文司大奖,2008年该戏还作为上海市唯一剧目,参加首届全国老年风采大赛并获戏剧银奖。如今,这出磨砺十余年的好戏本,在著名剧作家、一级编辑赵化南的帮助下,从越剧小戏创作排演成原创越剧大戏,用短短的几幕剧情刻画了黄道婆逐步成为棉纺织巧匠不平凡的一生。

剧中,黄四娘生于南上海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离乡背井来到海南黎族崖洲谋生。在海南,她学会了一整套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几十年后,黄道婆重回故乡创办纺织作坊,将黎族的先进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并不断地革新纺织工具、创制新衣,经她辛勤努力,松江衣被闻名天下。

“黄道婆”的经典故事融汇越剧戏曲的艺术化处理,好在哪里?

越剧唱腔长于抒情、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在徐汇越剧团的《黄道婆》中,角色唱腔多了一份质朴抱素、不事花哨,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劳动人民出身的“黄道婆”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俗易懂的戏词与念白,是越剧《黄道婆》的另一个优点。越剧作为江浙沪最行俏的剧种,本身具有念词简单的特点,结合创作团队精心编写的戏词,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舞台营造的视听体验中。如“一声惊雷,苍天无情暴雨连,水漫棉田一片片,叫天不应地不灵”,短短四句戏词,简明清晰地交代了黄四娘家乡遭灾的故事背景,朗朗上口。

“我之前不太听越剧,但看了这出戏之后,我觉得越剧也相当好看,黄四娘的故事被演员们表演得十分精彩。”爱好戏曲的李伯伯对演出赞不绝口。演员们优美的唱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观众,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徐汇越剧团团长樊亚娟告诉记者:“原创越剧大戏《黄道婆》歌颂的是黄道婆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科学创新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演绎越剧经典,将好故事和正能量带给观众,一直是我们团队创作和表演的初心。”

记者:解景昇

编辑:邱彩红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