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电影,评分高,排片少。

为了观影,有人专门驱车三小时去到放映它的城市。

电影结束后,在场的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激动到发出爆鸣式掌声。

他们无不赞叹:鼓舞人心、震撼感动!

《泳者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纽约港口附近。

一则汽船意外失火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其中遇难者大部分是女人。

这艘船仅离岸10米,她们却因为不会游泳,围困在船上被活活烧死。

听闻此消息的埃德尔太太,深感忧虑。

于是,她和丈夫商量:不如让两个女儿学游泳,好掌握求生技能。

但换来的只有他的怒吼:绝对不行!哪有女孩子出去游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当时的风气十分保守。

女人们只是穿着长衣长裤的泳衣出现在海滩上,已经被视为不得体的行为。

甚至会有警察在那边守着,测量女人们的裙子长度,随时以“穿着不当”驱赶或逮捕她们…

她们学游泳,像是做了一场离经叛道的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埃德尔太太并没有理会丈夫的反对。

她用自己卖手工花的钱凑齐了培训费,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女子游泳协会。

谁曾想,她这一决定改变了自己小女儿特鲁迪的命运,也影响了千万女孩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特鲁迪并不是教练眼中的好苗子。

甚至要求她帮忙烧锅炉来换取训练机会。

但她并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总有一天我会赢的…

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

在小型的交流比赛中,她从原本的吊车尾,凭借惊人的爆发力,爆冷逆袭成了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她几乎揽下所有比赛的冠军,打破了世界纪录,还顺势走上了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她更是两次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那之前,只有五位男性成功游过英吉利海峡。

不少人断言:她一定会淹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因为有些人的暗中陷害,她仅仅游了10公里,在海里就突然头晕目眩,被迫中止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第二次,在家人的陪伴以及信任的领航员的指导下,她再次入海…

她曾遇到过大片的红水母,身上全被蛰伤…

也在入夜后的黑暗中苦苦挣扎,险些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都挺过去了,她耗时14小时31分游完全程,成为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甚至她打破了纪录,将时间提高了2个小时。

这一路上,有太多人和她说:你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泳者之心》,近期高分佳片,豆瓣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可惜的是,在国内排片相当少。

这部由迪士尼影业出品、《加勒比海盗》制作班底操刀制作的传记类电影,改编自格伦·斯托特的同名原著。

它讲述的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特鲁迪·埃德尔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鲁迪·埃德尔

有观众评价:她所面对的困难,是当时所有女性都会遭遇的重重考验和苦难。

这种考验来自全社会上下一种牢不可破的偏见和规训。

姐妹俩参加的女子游泳协会,是男人们看不上眼的组织。

她们的训练场地是一个旁边有烧锅炉的地下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文提及的交流赛中,主持人轻蔑地将女性运动员比作“美丽的小天鹅”,用“柔弱的小胳膊”来形容她们的身姿。

而一旁的男性观众则肆无忌惮地言语性骚扰:让我们来看看澳洲女人的身材。

更因为这是女子游泳比赛,它的新闻价值如同讣告一般,只配放在报纸的角落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则,包括特鲁迪在内的女性运动员被委派去参加奥运会,看似是对她们给予厚望。

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政治正确”,彰显国家“自由开放”的一面。

她们可以成为充当门面的瓷娃娃,但却决不能污染体育事业的纯洁性。

何为纯洁性?

让体育竞赛继续成为男性专属的活动?

这不过是美国奥委会那群男人们无法忍受女性挑战他们权威的借口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那前往巴黎的游轮中,只会见到男运动员挥洒汗水在做训练,而女运动员则只能待在隔音效果极差的房间。

那个守旧迂腐的男教练的理由是:这是为了确保你们的安全,需要和男人们隔开。

那为什么不让男人回避?

毫无疑问,为国争光这一殊荣,再次落到男性运动员身上。

特鲁迪在内的女性运动员,成了陪衬,也少有人记得她们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男权社会下的凝视和偏见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

即便特鲁迪赢过许多的大奖,但在父亲眼里不过是过家家的游戏。

对两个女儿的唯一期待:安分守己,早日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觉天赋不如特鲁迪的姐姐,更是认命般地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婚姻。

她说:没有人关心我们的输赢。他们不需要我们(女性)成为英雄,不想让我们有所成就…

在如此高压、不友好的环境下,特鲁迪愣是一路逆袭成长。

而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英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鲁迪,是个怎样的人?

儿时,她因麻疹而高烧不退,医生一度下了死亡通知:她估计熬不过今晚。

然而一夜过去,特鲁迪却凭借超强的求生意志活了下来。

因麻疹留下的耳疾,成了父亲禁止她学游泳的理由。

对此,她整日整夜守在父亲身边反复哼唱同一首歌,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反抗他的命令。

最终父亲被烦到只能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她之所以想要学游泳,是因为在码头游过一圈就能获得免费的热狗…

父亲对此敷衍道:那我直接给钱你买。

但她却倔强地拒绝:我不要买,我要赢。

有网友是如此评价:一个人成长不仅靠天赋,更要靠“来都来了”“我想”“我要”,这样简单的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电影整体中规中矩,但难得的是,看到了一位女主角的成长路径是从内到外,将“自我”放在第一位。

横渡即将开始时,姐姐问她是什么感受?

她回答:我就想今天游个痛快!

在宣布要参加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挑战时,她的姐夫忍不住嗤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父亲更是勃然大怒:我不允许!

特鲁迪则很淡定地回答:我不是询问意见。

声音很轻柔,力量却是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部电影并不只有她在闪闪发光,她背后是一群同样美好且坚定的女性群体。

她们是母亲、是姐姐、是女教练,也是素不相识的女性们。

教练出场的台词令人振奋:这里没有管事儿的男人,是我建立了这支女子游泳队。

在听到特鲁迪的决定后,母亲有过担忧,但依然支持她追寻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特鲁迪横渡海峡快要坚持不住时,姐姐义无反顾跳进海里,陪她游过一程,鼓励她前进…

在她想要放弃游泳事业时,是一群小女孩提醒了她,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

她们满怀崇拜地表示感谢:你是我的偶像,因为你的成功,我终于可以学游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她们力量微弱尚不足以反抗,但在互相的鼓励与帮助,总有人闯出一片天地。

很多年后,当记者问特鲁迪为何要非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她的回答简短有力:总需要一个人证明,女性也能做到,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电影里,即便是男性形象也是多样化的,并没有刻意渲染性别对立。

伯吉斯和同为挑战者的黑人男运动员也为她的梦想保驾护航过。

特鲁迪的父亲虽然固执,但他出于对女儿的爱,逐渐有了新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最后一幕,在黑暗中点燃起的火把,像是明灯照亮特鲁迪前进的路。

这里没有性别对立,只有共同为特鲁迪加油的声音。

当特鲁迪钻出水面时,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看见女性的力量,看见女性的潜能,看见越来越女性创造出自己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令人感到振奋的成果。

但同时,需要看见的是,曾经的成见并不见得变少。

男女运动员同工同酬问题,直至今日依然没有得到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

那些污言碎语、骚扰歧视从公开调戏转到网络上,变得更隐秘,更具有攻击性、骚扰性。

也许不管经过多少年,类似的杂音、类似的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做的,只有像是特鲁迪一样,大胆地往前走,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要相信,我们的世界可以更宽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