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5岁的李大伯(化名)

最近总感到不明原因的头晕

于是到医院神经内科检查

结果显示是良性神经血管的原因

这让大伯松了口气

想想来都来了

顺便约个胃镜吧

没想到就是这个“顺便”,竟救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波三折,八旬大伯被确认胃癌早期

“检查发现我的胃角有一处溃疡,怀疑有恶性的可能,所幸最后病理活检显示良性,医生建议先吃一个月药后,再来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是否缩小。”李大伯吃了将近一个月的药后,想起要复查。两次胃镜报告相差无几,溃疡变化不大。

继续观察,还是再找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看看?最终,家人决定带着李大伯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找杭州来的专家。”

在胃肠胰外科门诊,经验丰富的越城院区病区主任金善恩主任医师敏锐地发现了报告上的特殊之处:

“一般来说,胃角部处于胃最下垂的位置,也是食物首先接触到最后排出的位置,恶变可能性较高;其次观察溃疡的形状,边缘光滑的溃疡往往良性可能性较高,而患者的形状却像个火山口似的凸出来,极度凹凸不平,且表面模糊,保险起见,建议再做一次病理活检,再度确认良恶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善恩在看诊(资料图)

“一般活检取点都是在溃疡边缘处取组织,但若初次活检未找到病变,需多部位多次取材,通常5块以上,避免重复或漏检。”金善恩耐心地解释道。

李大伯依从性较高,家人也欣然同意了。在金善恩的特别强调下,活检取点时特地往溃疡深处取了4-6个病理组织。三天后,报告再次传来,上面赫然显示恶性两字。

机器人应对术中“相对死角”

明确溃疡型胃癌后,下一步便是采取治疗措施了。由于李大伯肿瘤发现早、诊断早,淋巴结未发生转移,且溃疡还没有侵犯到肌肉和浆膜层,综合考虑后,金善恩最终决定为李大伯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这也是绍兴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

机器人让我们有一双高清3D放大的眼睛和一双可旋转540°的不会抖动的‘手’,让我们看得更清晰、更逼真的同时,手转得更灵活,操做得更精细,更容易到达传统手术的‘相对死角’。因此,机器人手术术中操作更精细,使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少,组织损伤更小,从而达到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负担与增加美容效果的一举多得的效果。”

术中,医生利用可以放大10-15倍的机器人高清摄像头,将患者体内的局部神经、血管、淋巴结通通暴露出来,同时使用灵活转腕540度的器械臂,完成了狭小空间内的精细解剖,做到包膜完整的“信封式”切除了整个肿瘤手术历时3小时,术中仅出血约100ml。术后第一天,李大伯便可以下床活动,他恢复良好后很快顺利出院了。

无痛胃镜不用怕,高危人群要关注

胃癌发病率高,早诊率低

当前,胃癌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诊断的癌症和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胃癌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但早诊率却非常低。

因为胃癌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只会出现一些让人不易察觉的不适感,例如频繁出现上腹部不适,通常表现为腹部时常疼痛、腹胀,或者大便带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胃镜检查很重要

胃镜检查是胃癌早诊的重要手段,在内镜下可观察到胃癌早期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这往往对病变性质有着重要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胃癌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

很多人会因为怕疼或缺乏医疗常识对胃镜检查望而却步,其实,目前无痛的胃镜检查已经比较普及。

建议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有慢性的胃部的疾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这几类胃癌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非高危人群45岁开始就要做胃镜,大约每3~5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即可。

胃肠胰外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长期致力于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和临床疗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用最小的创伤、最好的诊治方案为胃肠胰腺病患服务。近年来,科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面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以微创化手术为主,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的胃肠道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显著特色。主要收治胃肠道肿瘤、胰腺肿瘤、腹壁疝和软组织肿瘤、肠瘘、肠梗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短肠综合征及重症胰腺炎等患者。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善恩

门诊时间

朝晖院区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越城院区

精英门诊:周四上午

名医门诊:周二下午

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