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城南村虽然农业资源较为丰富,但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村集体仅靠着每年的灌溉服务能带来4到5万元的收入。

从0到1,对于一个小村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跨越。

目前,依托葫芦特色产业,配套陆地黄花菜套种,城南村年产葫芦10万余枚、黄花菜30余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腾潇个人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级农民农艺师”“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安市首席技师”“泰安市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带来这一转变的是一位90后,他叫刘腾潇,从“农村葫芦哥”到 “电商创业者”,这条路,他坚守了十余年。作为立志扎根乡村一线的青年,刘腾潇大学毕业后,创办了宁阳永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面积仅1亩的小葫芦园发展为占地30亩的设施大棚,吸纳劳动力30余人。现在他的葫芦能从几百元卖到上万元一个。

这一切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腾潇了解到葫芦种植及其工艺品制作大有可为。通过多方查阅资料,了解最新市场行情,他最终决定在“小葫芦”上做一番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的“大文章”。

随着不断摸索,事业慢慢有了起色,刘腾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肩上更多了份责任与担当,那就是要做好葫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此,他婉拒了投资商的合作意向,把传承葫芦工艺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了进一步精进工艺、扩大生产,他远赴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学习各类葫芦制作加工工艺,按照自身理解,结合先进的技艺,在原有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通过整合、归纳现有工艺标准,刘腾潇决定在制模环节大胆应用先进工艺“3D打印”,解决手工制作模具效率不高、纹理不完美等问题。

为了掌握好这项技术,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钻研到深夜,终于实现了不同元素的完美跨界融合,将瓷器的器型、花纹图案应用到葫芦制作中,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制作流程,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满足客户大量定制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晨4点,刘腾潇开始为葫芦套模具。

6月26日清晨四点,刘腾潇便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腰上系着数十根红绳进入葫芦大棚,忙碌于为葫芦套上精心设计的模具。几个小时的辛勤工作后,他简单吃完早餐便转入工作室,专注于设计适合推广的花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葫芦尾部插入细针做固定。

“现在正在设计适合村里种葫芦所需的模具,得适合大范围推广、易复制的才行。” 刘腾潇一边转动着还未成形的模具一边说。

2023年6月,刘腾潇被任命为城南村党支部书记。看到村里发展滞后,他选择把更多精力侧重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刘腾潇无偿向村集体提供葫芦种植、工艺制作技术,依托合作社平台发展“葫芦+”种植模式,注册成立了强村公司,通过由村委会出资占股、公司建设运营的模式,村集体一年保底增收30余万元,解决了村集体增收问题。

强村公司为闲散在家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建立了从制作模具、种植葫芦、套模具、收葫芦到直播销售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条,让村民可学习、可复制。

村民刘常运告诉记者,刘腾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帮农户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葫芦形状不好卖不上价钱,去年村里开始试验种植,要不是小刘书记无偿分享种植技术,这葫芦长不了这么好,我估摸着今年效益应该不错!”

扎根乡村、发展产业,刘腾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扛起了乡村振兴的青春使命。下一步,他要利用宁阳葫芦工坊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优势,将城南村打造成一个葫芦特色村、电商村。用优势产品、独特技术,辐射带领周边村实现致富梦,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向雨瑶 通讯员 赵峰 宋绪政 林腾